福建師范大學 體育科學學院
教育必須落實和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和體育教育有關的論述以及全國教育大會的精神,全面了解到對體育教學進行創新的意義,構建全面和完善的體育教育體系,學校體育有了新的發展機遇,探討新時代學校體育與學校美育工作發展路徑具有重要意義[1]。受這種思想的影響,我們必須認識到新時代學校體育發展的重要性,并根據相關要求來做好體育教學改革,從而幫助學生提高其身體素質,給其體質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受到傳統思想的影響,很多學校并沒有真正的認識到學校體育發展的重要性,而想要改變這種思想,必須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學校體育發展的相關要求,解決存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從而給學校體育教學更好地進行奠定基礎。筆者主要分析了新時代對學校體育教學的要求,只有正確的認識新要求,才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選擇有效的措施,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
對于我國社會當前存在的矛盾,黨的十九大進行了新的判斷,我國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發生了變化,已經成為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充分不平衡之間的矛盾,這種判斷的提出并不意味著否定以往的判斷,而是在以往判斷的情況下,進行了深化。人們生活需要不斷增加,對于物質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學校體育想要更好的發展,也要深刻意識到當前學校體育場地設施是否能滿足學生和教師的需要。受到經濟發展平衡的制約,學校體育資源分配也會出現分配不均的問題。學校體育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會嚴重影響新時代學校體育的發展[2]。學校體育發展不平衡的問題著重表現為區域間的發展不平衡和城鄉間的發展不平衡。
立德樹人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體育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性工程,是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進行教育體育強化建立的重要手段,這對于學生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和奮發向上、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實現以體育智、以體育心具有獨特功能[3]。學校會將身體練習的載體作用和手段作用發揮出來,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了解體育活動的規則。從而培養學生挑戰自我和敢于拼搏的精神。在新的時代,學校體育發展的時候,更需要重視其德育功能的發揮,改變落后的體育教學,從而幫助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了解運動情景,使學生主動融入到體育教學中,了解規則,互相尊重等體育道德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相互尊重、友好、責任擔當等體育品德。
通過分析全學生體育健康調查結果可以發現,和2010年相比,2014年學生身體健康總體情況有了明顯的改善,特別是肺活量水平方面,有了明顯的提高,這也說明了中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在不斷好轉,但是視力方面,學生依然是視力下降,并且趨勢也是低齡化的趨勢,學生整體肥胖檢測率有了明顯的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也在不斷的下降[4]。通過進行橫向對比可以發現,日本學生超重肥胖的概率明顯低于我國學生,而其他身體素質都超過中國學生[5]。所以,在新的時期,學校體育發展中,我們必須對學生體質健康有一個正確的認知,采取措施幫助學生提高其身體健康水準。
在新時代學校想要推動體育更好的發展,便必須改變體育教學現狀,完善辦學條件,做好師資隊伍建設,對體育教學制度進行改革,完善相關的體制,將體制和制度的作用發揮出來。想要做到這些,有必要采取如下的措施。
要改變學校體育教學的時候不夠充分和平衡、學校體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就要各地區加大投入對體育場地建設的投入,建好滿足體育課程教學和學生實踐活動需求的場地設施[6]。經濟發展落后的地區和農村地區要把學校體育設施建設納入地方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相對于場地設施條件較好的學校,可以和場地設施落后的學校進行資源共享。制定相關政策,學校的場地設施原則上要滿足教師教學的需要,中小學要以滿足學生的體育需要為目標,滿足中考體育考試項目對場地器材的需求,高校要配備必須的體育場館設備。同時要完善學校和公共體育場館開放互促共進機制,推進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公共體育場館向學生免費或低收費開放。
在完善體育場館設置的同時,各地要加大力度配齊中小學體育教師,未配齊的地區應每年劃出一定比例用于招聘體育教師,建立聘用優秀退役運動員為體育教師或教練員制度。有條件的地區可以通過購買服務方式,與相關專業機構等社會機構向中小學提供體育教育教學服務,緩解體育師資不足問題,落實大學生支教計劃,利用國培計劃來給農村地區提供力度較大的體育教師培訓,不斷支持中小學和高等師范學校進行培訓協同基地的建設,支持體育教師的進修和培訓。重視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推動協同育人更好的進行。
2020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并指出:“學校體育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性工程,是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進行教育和體育強國的建設,對于弘揚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和奮發向上、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實現以體育智、以體育心具有獨特功能”[7]。學校體育課程注重大中小幼相銜接,聚焦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學前教育階段開展適合幼兒身心特點的游戲活動,培養體育興趣愛好,促進運動機能協調發展。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課程幫助學生掌握1 至2 項運動技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健康觀。高中階段體育課程進一步發展學生運動專長,引導學生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積極向上的健全人格。職業教育體育課程與職業技能培養相結合,培養身心健康的技術人才。高等教育階段體育課程與創新人才培養相結合,培養具有崇高精神追求、高尚人格修養的高素質人才。學校體育教材體系建設要扎根中國、融通中外,充分體現思想性、教育性、創新性和實踐性,圍繞課程目標和運動項目特點,精選教學素材,豐富教學資源。同時也必須進行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幫助學生正確的認識我國傳統文化,培養其愛國主義精神。
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有什么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么樣的辦學導向。在新的時代,學校進行體育評價的時候必須將習近平總書記的精神落實,進行立德樹人體制的完善,保證教育評價的科學性,克服以往的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開展教育現代化工作,提高教育建設的水平,確保教育能夠得到人們的認可。探索評價方式多元化,建立日常參與、體質監測和專項運動技能測試相結合的考查機制,將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要求作為教育教學考核的重要內容,引導學生養成良好鍛煉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錘煉堅強意志,培養合作精神。加強學生體育評價,引導教師潛心育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也要完善體育教師績效工資和考核評價機制,完善體育教師職稱評聘標準,確保體育教師在職務職稱晉升、教學科研成果評定等方面,與其他學科教師享受同等待遇。優化體育教師崗位結構,暢通體育教師職業發展通道。提升體育教師科研能力,在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中設立體育專項課題。隨著學校體育的改革,體育學科地位和體育教師的地位逐步增加,一定意義上可以促進體育教師的教學積極性。
加強制度保障,完善學校體育法律制度,研究修訂《學校體育工作條例》。鼓勵地方出臺學校體育法規制度,為學校體育發展更好地進行提供法律方面的保證。進行政府主導、部門協同以及社會參與的全面安全風險管理機制的建設。健全政府、學校、家庭共同參與的學校體育運動傷害風險防范和處理機制。試行學生體育活動安全事故第三方調解機制。強化安全教育,加強大型體育活動安全管理。
營造社會氛圍,各地要研究落實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具體措施,可以結合實際制定實施學校體育教師配備和場地器材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總結經驗做法,形成可推廣的政策制度。加強宣傳,凝聚共識,進行良好社會氛圍的營造。
隨著社會科技發展,在新的時期,也提出了對學校體育發展的新要求,學校體育的發展適應新時代發展要做到:一是通過加大財政扶持,不斷將學校體育發展之間的差異縮小。二是需要進行學校體育評價體系的建設,使學校體育發展規范化。三是要明確學校體育的根本任務導向,堅持立德樹人的教學任務,從進行課程標準的制定,到進行教材的開發,從實施課程到最后的評價,從而全過程全方位地做好體育教學,將課程的價值發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