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邵武市實驗小學 徐小晶
“語文素養”一詞首次出現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其中不僅界定了語文素養的內涵,還將語文素養的培養作為統領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其要求教師在實施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切實地引導學生培養熱愛語文的情感,學會正確地使用語文知識,在積累、建構語言的過程中發展自身的語文思維能力,潛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聽、說、讀、寫能力?;诖?,筆者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實踐,認為語文素養是指在學生參與語文識字、閱讀、寫作等活動的過程中,以知識為基礎、以能力為核心、以情感價值為目標形成的素養。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載體。閱讀教學中的學生語文素養主要體現在他們的閱讀能力、閱讀方法和閱讀情感這三方面。因此,在組織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圍繞這三方面的內容,應用多樣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語文素養。
閱讀教學目標中的情感態度是指,在參與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學生要對所閱讀的內容產生興趣,并在興趣的驅動下自主地走進文本內容,深入體驗、感知,從中繼續獲取樂趣,產生積極的閱讀情感和態度。由此可以看出,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是以閱讀興趣為起點的。受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影響,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特級教師李吉林總結了情境教學法。借鑒李吉林老師的做法,筆者在組織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之初會先分析文本內容,把握文本場景,借助相關的素材及多樣手段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情境的影響下產生閱讀興趣。
以《蟋蟀的住宅》為例,這篇文章旨在引導學生了解蟋蟀的住宅特點,體會蟋蟀的智慧和勤勞。立足文本內容,在組織教學活動之初,筆者先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了人類建造住宅的微課視頻。借助微課視頻,學生看到人類借助各種各樣的大型機器設備建造出了形態各異的住宅,不由自主地為人類的智慧所折服。在學生觀看完視頻后,筆者提出問題:“人類有自己的住宅,昆蟲也有。你們想知道昆蟲的住宅是什么樣子的嗎?想知道小小的昆蟲是如何建造自己的住宅的嗎?”如此問題的提出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生表達出強烈的探究昆蟲住宅的欲望后,筆者繼續進行引導:“今天,我們一起看看小小的蟋蟀是怎樣建造住宅的?”借此直接展現新知內容,同時也使學生對蟋蟀的住宅產生探究興趣,為有效課堂的開展助力。
閱讀能力是學生必須具備的語文素養之一。閱讀能力涉及的內容是多種多樣的,如認讀能力、理解能力、鑒賞能力等。在實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要想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就要應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在閱讀課堂上,教師圍繞文本內容向學生提出問題不僅可以將閱讀文本的權利還給學生,還可以使學生有針對性地展開對文本內容的探究,走進文字語言中,對文本內涵進行深刻理解,自主地與作者實現情感互動。因此,筆者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會圍繞文本內容和文本情感,向學生提出不同問題,用問題輔助學生發展閱讀能力。
1.圍繞文本內容提出問題。以《觀潮》為例,這篇文章按照潮來前、潮來中和潮來后的描述順序,展現了雄偉壯觀的錢塘江大潮景象。圍繞文本內容,在組織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筆者提出了這些問題:“這篇文章的描寫對象是什么?作者是按照什么樣的順序對這一對象進行描述的?在描述的過程中,作者使用了怎樣的方法?”問題的提出為學生指出了明確的閱讀方向。帶著問題,學生自主地走進文本閱讀中,對文本內容展開分析。通過分析文本內容,學生可以發現問題答案。這正是學生理解文本的過程,便于學生提高閱讀效果,同時潛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
2.圍繞文本情感提出問題。學生鑒賞文本是以體驗文本情感為基礎的。情感是較為抽象的內容,隱藏在文字語言深處。教師圍繞閱讀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向學生提問,不僅可以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情感內容上,還可以使學生有針對性地展開對情感內容的分析,通過解決問題理解文本情感。以《軍神》為例,這篇文章記敘了劉伯承將軍在眼睛負傷后堅持不使用麻藥,咬牙堅持做完手術的故事。作者按照“求治—術前—術中—術后”這樣的順序,對這個故事進行了詳細的描述。文章通過語言、動作、心理刻畫展現了劉伯承將軍鋼鐵般的意志品質,抒發了作者對他的崇拜和敬佩之情。圍繞這篇文章中的情感,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筆者向學生提出問題:“沃克醫生為什么將劉伯承將軍稱作是‘軍神’?”在提出這個問題后,筆者可指導學生閱讀文本,搜索描寫人物語言、神態、動作等的關鍵語句,從中總結答案。通過思考、解決這些問題,學生不僅可以深入理解文本內容,還可以借助劉伯承將軍的實際,實現與作者的情感共鳴。
掌握閱讀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也是學生在參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掌握的內容。通過掌握閱讀方法,學生不僅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展開對文本內容的分析和探究,還可以在方法的輔助下,一步步地走到文本深處,實現對文本內容的深刻理解,同時鍛煉自身的閱讀能力,促進自身閱讀素養的發展。立足語文素養培養要求,統編版語文教材精心地設計了閱讀策略單元,旨在使學生通過閱讀本單元的文章,積累不同的閱讀策略,學會閱讀。所以,筆者在實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以教材中現成的閱讀策略單元為依據,教給學生不同的閱讀方法。以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為例,這是本冊書的閱讀策略單元,這一教學活動的設置旨在使學生掌握閱讀預測策略。對此,在組織教學的時候,筆者以預測策略為切入點,指導學生展開對文本內容的預測。在實施《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學的時候,筆者以文本標題為立足點向學生提出問題:“‘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什么樣子的?”據此引導學生提出猜測,并帶著猜測走進文本中,借助文本內容驗證猜測。如此教學,不僅使學生理解了文本內容,還幫助他們學會了預測閱讀內容。之后,筆者鼓勵學生自主地應用預測策略閱讀《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不會叫的狗》等文章,做到學用結合,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
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是教師組織語文閱讀教學需要實現的主要目標。在實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立足語文素養的不同內容,教師可以創設教學情境、提出問題、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使學生產生閱讀興趣、理解文本、自主閱讀,潛移默化地發展自身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