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松溪縣實驗小學 黃丹艷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缺乏主動吸取知識的意識,許多教師習慣于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缺乏對于探究式學習的認識。現代教學要求教師把時間交還學生并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探究積極性,深化學生的學習體驗,這就是“說理”課堂。“說理”課堂能夠讓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到課堂,將學習向更深層的范圍延展,提高數學課堂的實效性。
現階段,許多學生及家長為了應試“機械化”地記憶了一些解題步驟,進行了“題海式”的答題訓練。在這一情況下,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僅沒有得到發展,而且嚴重地影響了數學學習效果的提升。對此,教師應重視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促使學生主動思考,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
一般的小學生對事物的認知仍處于粗淺的層面,這就容易使其在分析、解決問題的時候通常只看到問題的表面,對所學的知識不僅無法做到內化,更無法做到運用自如。但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不僅能使他們學會如何解決數學問題,學會思考,更能夠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深度,使學生思維能力得到有效培養,幫助他們對數學知識進行更系統的概括、更精準的理解,最終獲得全面發展。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多數教師開展數學教學時仍然更加傾向于使用常規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形成固定思維,在解決數學問題時只會采用單一的方法,這對學生未來發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教師應多鼓勵學生運用“逆向思維”來思考和解決問題,以深度學習為依托,增強其思維能力。
現階段,教學氛圍單調乏味是造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遭遇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課堂教學的過程應該是一個充滿趣味性的過程。但是在當前的“填鴨式”教學模式下,大多數的數學課堂氛圍較單調乏味,學生的積極性不高,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畏難情緒。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課堂上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知識,自主學習知識。但很多教師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依然在課堂中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與學生參與一問一答的教學過程,將知識直接“注入”學生的腦海中,使學生缺失了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及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這樣的傳統教學模式已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現階段,大部分教師的評價語言仍十分匱乏,只會用“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語言進行簡單的評價,表揚語言缺乏激勵性和針對性,這樣的語言不僅無法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不能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不足給出正確、合理的評價,使學生無法在學習中繼續前行,嚴重阻礙了學生學習自信心的樹立,影響了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
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優劣,往往取決于教師對教學目標的把控程度,教學目標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然而部分教師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為了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提高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往往過多地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佳。因此,為解決以上問題,教師必須準確地把握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說理”興趣。
在傳統的數學課上,教師僅局限于教材,講解教材中淺顯的知識點,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應及時改變這樣的教學模式,在“說理”課堂上除了引導學生掌握教材知識,還培養他們靈活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促使他們運用前面學習到的知識來解決新問題,培養遷移性思維。教師應致力于幫助學生把新舊知識相結合,將一個個點狀的知識點編織成“知識網”。此外,教師還應倡導結構化教學,讓學生領悟數學結構,通過引導性的語言讓學生自主思考,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的數學知識的理解。這樣的方式能幫助學生掌握解題方法,提高“說理”課堂的說服力。
小學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對任何新鮮事物和游戲都充滿了好奇心,與此同時,他們的自控能力較弱,專注力較差,難以在一件事情保持長久的專注力。對于小學生來說,最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的方法莫過于游戲教學法。因此,教師應順應小學生的天性,為他們創設一個生動有趣、輕松快樂的課堂情境,從而增強教學的趣味和有效性。例如:在教學“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時,教師可以創設一個游樂場的情境:“周末佩奇邀請淘氣和笑笑到游樂場游玩,可是在進入游樂場之前,淘氣和笑笑遇到購票的問題:一張兒童票要24元,2個人需要多少元呢?同學們,你們能幫忙他們解決這個問題,讓他們順利進入游樂場嗎?”此時,學生的探究興趣被有效激發,紛紛爭先恐后地解決問題。接下來,教師再進行引導教學:“某一天,小明要去文具店購買一個文具盒、一個筆記本和一支鋼筆,他只帶了45元錢,而他發現文具店的文具盒15元、筆記本5元、鋼筆12元,請同學們想一下,小明的錢夠不夠買這些物品呢?”通過這些教學情境的創設,學生將能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問題的探究中。
在數學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讓學生“明理”“說理”。對此,教師可以組織辯論比賽,讓學生積極參與“說理”的過程中,從而培養學生的“說理”意識,提升他們的“說理”水平,提高教學效率。
在數學課堂上,對于一些剛接觸數學知識不久又容易犯錯的小學生,教師應避免給予他們過分嚴厲的批評。教師應時刻做好耐心的引導,及時給予學生認可與肯定,消除他們畏懼數學的心理,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潛能,幫助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因此,在“說理”課堂上,教師需要給予學生多元評價,讓學生大膽地展示自己,說出自己的想法,從而提升自身的“說理”水平。
總之,教師若想讓課堂變得更加有效率,可以構建“說理”課堂,成為學生的“理聊師”,通過科學的方法引導學生“知理、析理、明理、說理”,讓學生感悟數學之“理”,為學生的發展奠定更加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