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佰玉
(長春中醫藥大學,吉林 長春)
當前在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引領下,慕課、微課等在線課堂教學越來越受到大眾的青睞[1]。“互聯網+教育”體現出了教育信息化的新常態,同時也演變出了新的教育形態,這種新的教育形態為老師和學生創設了一種新穎的教學環境。緊跟“互聯網+教育”大環境的到來,多種新型學習方式逐漸地被學習者及教育者所認可,并逐漸地走進高等教育課堂,這種轉變和變革勢必會對傳統學習方式產生不斷沖擊。廣大的學生在專業課程及相關課程學習過程中,能夠根據自身學習需求以及自身實際情況,將手機、pad、電腦等相關移動設備帶入課堂,可以有效滿足其移動學習需求,以實現將教材知識與網絡學習資源有機地整合,學生可以巧借移動設備功能作用以及不同的學習平臺對專業課程知識進行高效學習。與此同時,隨著互聯網技術及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及不斷完善,借助互聯網對用戶端進行不斷地和有效地延伸、拓展,從而完成信息交換、實現通信過程順利進行,并持續不斷地作用到高等教育全過程之中,進一步推動了高校教育教學的良性、持續發展。
移動在線教育平臺能夠提供創意性課件制作的不同選擇的平臺,教師可以利用平臺集成的功能模塊制作精美的創新性課件。而且移動在線教育平臺也是進行教學管理的科學有效的工具,例如:課堂管理,作業提交,平時測驗,師生間、生生間的課堂及課后互動等。它能夠很好地規避和解決傳統教學中教學方法單一、枯燥,學生學習積極性低、學習效率差,教學效果無法及時反饋等實際問題,毫無疑問移動在線教育為傳統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中,就時間上和空間而言,教學容量與授課的靈活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在傳統課堂中,學生如果偶爾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某個知識點一時難以理解,沒有機會重復聽講或暫停下來進行思考,很可能導致接下來整節課難以跟隨老師思路,影響學習效果。這恰恰是在線課堂的優勢,因為超星學習通、雨課堂等學習平臺都具備錄課功能,學生聽完在線課程后,對不理解或課堂中忽略的知識點可以利用錄課進行反復播放,從而達到對知識點的消化理解,這對于幫助學生理解重點、難點特別有意義,可以有效克服傳統課程的不足。
2.1.1 移動在線教育使學習更輕松、更有目的性
由于在線教育平臺資源的豐富性,其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系統的、全面的學習,與此同時,廣大的學生都能夠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及在線學習內容,制定合理的學習規劃,能夠選擇自己尚未完全掌握、消化的知識點來學習,其針對學習不透徹的知識點可以進行二次學習或者反復學習以達到對知識消化、吸收的目的,直至學生對知識點融會貫通、舉一反三[2]。
2.1.2 移動在線教育可以提高學習的自主性
在線學習通過系統的整合將知識更加模塊化和定制化,而模塊化的結構又在最大程度上保證一定的靈活性,從而使定制變得更加容易、易于接受。并且整體學習操作起來并不難把握,而且又具有直觀性、生動性、富含趣味性,這樣既能夠節約教師的時間,又有助于激發學習者學習的熱情。這種在線學習使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的被動學習模式很好地向學生主動尋求學習資源進行自主學習轉變,從而能夠更好的幫助每個學生、每個學習者達成學習目標[3]。
2.2.1 在線教育平臺可以協助教師美化課件內容
作為高校《中醫基礎理論》教師,應當幫助學生選擇符合當前學習實際的在線中醫基礎理論課程,這樣就能防止學生走彎路,做出不正確的選擇,也可以大大地節省時間,以免造成時間的浪費[4]。因此,利用在線教育平臺,通過對各類教學資源比對,教師備課的過程中,更應充分地研究教學內容、教學大綱,從而達到對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節奏的有效掌控。同時,在線教育平臺基本都提供了多樣化的課件制作模塊,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通過動畫、視頻、音頻等渠道,制作更為優秀、精美的教學課件[5]。
2.2.2 在線教育平臺可以協助教師反復不斷地進行課堂反思
在《中醫基礎理論》在線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每個學習階段的學習需求,在超星等學習平臺上發布相應的學習資源。除了下發與課堂相關的學習資料以外,在每一章節的學習完成后,教師都會依據課程內容設計章節作業,并發布在學習通平臺上。教師可以根據提交的作業情況以及提問情況,對后期的課堂教學內容做出適應性的調整。這樣不僅學生可以及時發現自己學習過程中的不足,教師也能動態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消化情況。此外,在線學習平臺為學生提供答疑討論和交流的空間,學生將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隨時隨地發布到平臺上,教師以及同學都可以討論、解答、分享自己的意見、建議和想法,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發散學生的思維[6-8]。所以,教師在利用在線教育平臺進行教學時,都會有非常大的收獲,經歷“研究-實踐-反思-再研究-再實踐-再反思”的不斷自我升華的過程。
《中醫基礎理論》作為學習中醫的入門課程和必修課程,也可以說是研究和學習中醫藥學的基石課程,在中醫藥院校各個專業的中醫教學中占有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而《中醫基礎理論》的理論框架主要來源于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黃帝內經》,因此學好《中醫基礎理論》,對后續課程的繼續學習及從事臨床醫療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中醫基礎理論》這門課具有極強的理論性,比如:精氣、陰陽、五行等概念都非常抽象,對初學者來說,在學習的過程中勢必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困難,由于一時的學習受阻,容易使剛入大學校門的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進而動搖學生專業思想,形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更有甚者會對學生今后職業生涯的發展感到躊躇和不知所措。
基于以上分析,中醫院校學生對于《中醫基礎理論》課程的學習具有一定的困難,所以為了提高《中醫基礎理論》課程的教學效率,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最大限度地達到教學目的,我們采用了移動在線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線上和線下兩條學習路徑,同時現代高科技技術手段的使用,又能滿足學生的學習欲望,提高學生的學習趣味,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大數據統計又能為教師提供高效快捷的信息反饋途徑,能夠準確地考察、監管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全而地了解學生學習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