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飛鸞中心小學 余麗容
在小學教育體系中,與其他學科不同,小學語文教學具備更強的實用性和操作性,因此,教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更利于教學的開展。課堂教學之所以出現問題,就是由于實踐角度的挑選較為隨意,缺乏認可度。隨著語文學科的發展,語文教學的知識內容和實踐方式也發生著改變,但部分小學語文教師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仍占據大部分教學時間,有待進一步改革創新。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方法的選用,教學活動的設置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學的效果。隨著小學語文學科的發展,很多具有現實意義的活動,已經可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比如線上學習的方式就可以讓學生更多地獲取相關的知識;合作科研能讓學生深化對學科知識的理解,開闊自己的眼界,但是這些教學手段并沒有應用到常規的教學當中,很多老師仍舊秉持傳統的方式開展教學,這些方式雖然具有一定的效用,但是已經難以適應學生的需求和時代的發展,所以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小學語文作為實踐性學科,與其他學科有一定的關聯,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挖掘小學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在知識、方法、技能上的關聯,幫助學生編織更為合理的思維網絡,提高學生的感知和記憶能力,促進學生獲取知識。但在教學當中,很多老師并沒有關注到這一點。在常規教學當中,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也存在創新力不足的問題。對于學生而言,新穎的教學內容和活動形式更利于學生對知識內容的接收與消化。
“寓教于樂”這一理念的重點在于如何在語文課本當中找到趣味學習的生發點。所謂的生發點,就是圍繞一篇課文理清重點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相勾連的切入點,結合教學內容與實踐經驗激發學生對于原有知識的深度處理,并產生一種繼續學習的意愿。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當中,能夠利用扎實的理論知識,將“趣味”注入教學當中,在課堂應用中能夠明確興趣點與知識點的聯系與區別,幫助學生建立基本的認知結構,在快樂的氛圍中提高自己學習的效率。
例如在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中有一篇課文是《狐貍分奶酪》。這篇課文的重點在于借助對話等形式指導學生進行朗讀。小學語文課程標準里,對于朗讀訓練提出了三個關鍵的目標:準確、流利和有感情。對于這三者的存在和關聯,我們應該予以明確。這篇文章是一篇寓言式童話,充滿了豐富的想象,語言十分幽默,教師需要做到將興趣與指導朗讀相結合。在這里我們可以采用對話形式推進情節發展與指導朗讀相結合的方式。基于這樣的思考,教師可以將狐貍和小熊的對話進行分類重組。在朗讀的基礎上,明白描寫神態的詞語、描寫動作的詞語和標點符號的用處,并對朗讀進行二次指導。找準切入點,明確指導方向,在訓練中增添趣味性因素,這就是理論知識與寓教于樂理念相結合的有效途徑。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踐是一個難點,如何達到與線下教學一樣的效果,需要我們換一個角度進行思考。在小學語文線下教學中,學生可以與教師進行互動,尤其是一些實踐性很強的活動,學生可以第一時間進行回應,實現“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教師反饋”的三步教學過程。在小學語文線上直播教學中,我們根本無法做到這一點,但這并不是否定線上直播教學價值的理由。所以,我們要轉變思路,從拓寬教學實踐渠道上入手,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借助更為有效的方式來進行實踐,比如線上活動、誦讀比賽等方式,用更豐富的形式提高教學的效果,降低線上教學的不足。小學語文線上直播教學需要教師具備新的思路和媒體操作技能,這對于教師個人而言是一個提升自我的機會。面對新的授課形式,教師需要改變教學思路,能夠做到將教學內容與線上平臺相結合,讓知識獲得更生動的呈現,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進行積極的教研活動,讓知識能夠通過媒體傳遞到學生的眼中和心中,為發揮教學效果提供理論支撐。
小學生正處于愛玩的年紀,他們對于老師的一舉一動觀察也比較細致,因此老師的情緒可以極大地帶動學生的學習情緒,老師應該在教學實踐中盡量運用贊賞的語言以及激勵的動作,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以此激發學生對于語文學習興趣。例如,老師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個組的成員都從實際生活中找到實例,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課堂氛圍熱烈,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當學生們給出答案之后,老師要對其進行贊賞和表揚,讓學生感受到獨立思考所帶來的成就感,培養學生探索創新的能力,這樣不僅可以充分調動課堂的熱烈氣氛,還能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因為小學生的思維活躍,性格活潑好動,所以很多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經常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因此老師的教學方式也不能局限于傳統形式,而是要將課堂更多地聯系課外生活,增強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盡量在社會活動以及游戲娛樂中了解各種不同類型的語文知識。現代教育中要突出學生的教育主體地位,因此老師要在課堂中扮演多種角色,除了教師的本職外,還應扮演學生朋友的角色,只有在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基礎之上,才能與學生進行良性互動,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們相處,充分地調動學生的思考能力,同時老師還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分析,對每一個學生進行因材施教,注重個性化教學方案的制定,不斷創新教學形式,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實操能力。
小學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階段,此時學生的認知能力還不夠成熟,但是其具有較強的模仿和學習能力,如果老師能夠充分利用科學的教育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知識,并在一定范圍內幫助學生創新教學內容,對于后期學生的語文學習將產生深遠影響。同時,老師要尊重學生的教育主體地位,以與學生平等的視角去看待語文問題,引導學生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框架,通過自主學習來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