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東街小學 曹立華
綜合實踐的教學方法是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十分重要的方法之一。在研究小學數學問題時,巧妙地運用綜合實踐的方法,可以讓小學生通過實際案例,極大程度上做到“化繁為簡”“化難成易”。通過學生的直接參與和實踐經驗,可以把原本不好理解的抽象問題通過直接操作的方式,讓學生能進一步理解。
傳統的部分小學數學問題的解決方法對于學生大腦空間想象能力要求較高,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很容易導致部分學生跟不上學習進度。在小學高年級時期,學生的思維還處于發育階段,部分學生難以掌握傳統方法。學生對于解決不了的問題會產生焦慮心理,最終可能會影響到各個學科的學習,阻礙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使用綜合實踐的方法,可以最大程度降低解決數學問題的難度,使原本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易于讓小學生理解個數字項目之間存在的關系,同時能了解知識點的具體內容,最終實現對課本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教師也能通過綜合實踐教學做到克服傳統數學教學方法的局限性,不僅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也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完成自身教學目標和計劃。
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傳統數學的教學方式較枯燥,而且內容煩瑣、麻煩,極大地打消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在以往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多采用“填鴨式”的教育,把數學理論知識一股腦地灌輸到學生的腦海中,不僅讓學生感覺乏味,同樣也使學生的思維模式僵化,無法靈活運用到實際中,學生只知道理論卻沒有經歷過實踐,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能力較差。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創新教學模式,豐富課堂內容。
例如: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圓錐與圓柱,教師在課堂上沒有像往常一樣帶領學生直接學習教材,而是帶領學生在班級內部開始展開實踐活動。教師為學生帶來了幾個模型,這些模型分別是圓柱、圓錐以及其他形狀的物體,并給學生介紹了有關于圓錐與圓柱的基本概念,還有這兩種物體與其他物體間的區別,然后為學生拋出問題:圓錐與圓柱在實際生活中如何運用?鼓勵學生對答案加以猜測,學生會給出各種各樣的答案,教師再根據其中正確的答案來結合教材,引導學生把實踐生活與知識點相結合,來對本單元內容進行學習,然后開始利用實際生活中的例子,為學生正式進行本堂課的講解。課程結束后,教師再次提出一個問題:實際生活中的案例還有哪些?讓學生在課后進行資料的收集和結論的總結。
通過這種帶領學生進行實際演練與操作,并結合現實中的事例來為學生傳授知識的教學方法,是現代教育教學中常用的綜合實踐教學法,利用這種方法,能夠加深學生對于課堂知識點的記憶。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多媒體教學也逐漸走進課堂。對比于其他文科學科,數學學科更加抽象,更需要邏輯思維的支撐。對于體驗式教學課堂的開展,更離不開多媒體課件在其中產生的巨大作用,借助多媒體課件等方式,可以很好地把抽象的概念變成具體的事物,能通過形象、生動的將數學知識更有效地傳遞給小學生,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例如: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比例,在課堂中,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了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的事物,以及事物所包含的形狀,然后結合本單元的主要內容,為學生講述圖形的放大和縮小是,通過哪些方式可以完成對圖形的放大和速效,多媒體課件教學還具有更大的優勢,就是將原本只能通過教師的講述以及教材中資料的閱讀來為學生講解本單元內容、但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通過動畫的方式,讓學生可以看到不同圖形、不同物體在比例變化過程中的區別和聯系,多媒體課件上的比例變化可以讓學生更清楚地了解和掌握關于比例的原理和概念,幫助學生更好地塑造空間立體感以及養成抽象思維。
通過這種多媒體綜合實踐的方法,讓學生深刻了解比例的基本知識,并在腦海中形成相應的概念,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本單元的印象和理解。把抽象思維具體化,這是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非常有效的方式,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應進行深刻學習,運用到實際教學工作中。
小學高年級階段的學生,生理和心理發育都尚未成熟,尤其是部分上學較早的學生,對于數學學習還停留在興趣學習的階段。對于感興趣的內容,學生往往學習和記憶得都相對更出色,對于不感興趣的內容,學生會出現上課走神、心不在焉等情況,所以教師在使用綜合實踐教學方式的同時,必須要注意對學生興趣的提升。教師可以設置一個場景,結合教材內容,讓學生在場景中對課本所講述的案例等進行實際操作和運用,學生可以在這種實踐過程中,不斷夯實自身的基礎,提升自身能力。利用讓學生在場景里親眼所見、親自所感的這種教學手法,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點的印象,以便于提升學生基礎數學能力,為日后學習做鋪墊。
綜上所述,教育工作者的任務不僅是能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同時要不斷考慮如何讓學生更容易接受知識點,所以要通過綜合實踐來進行課堂教學,更好地引導學生在數學學科的學習。最后,希望通過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將實踐融入課堂,提升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進而達成教學目標和完成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