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塘市小學 蘇佳麗
DIY是一個較為新穎的概念,小學美術教師要想將DIY運用于美術課程教學中,就要充分發掘美術課程教學內容中的DIY運用資源,開展各種DIY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與嘗試空間,讓學生通過開展各種DIY創意創作完成美術課堂學習任務,從而鍛煉、發展學生的創意思維,提升小學生的個性化審美水平,為其今后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應用DIY,能夠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小學美術的DIY活動過程中,教師需要圍繞班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提出符合其認知水平、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好奇心與參與興趣的活動形式,融入恰當的DIY元素,促使小學生能夠自覺投入DIY動手制作與創意的過程中。從這一過程來看,DIY美術創意活動并不是為了教師而設計的,而是為了學生本身設計的,其完全圍繞學生的主體感知與主體發展情況,讓學生在DIY創意活動的過程中感受到自己“學習主人”的角色,最終在DIY美術創意活動中獲得真正的學習主體地位。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應用DIY,能夠有效實現“三維目標”的達成。在小學美術DIY創意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想優化設計DIY活動過程,就要立足于教材內容,關注DIY活動過程中三維教學目標的節點,融入設計、造型等環節,促使學生能夠通過參與各種DIY活動,實現智力、情感與價值的發展,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塑造學生的審美價值觀念,最終與現代教育理念相契合,凸顯小學美術學科的育人優勢。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應用DIY,能夠實現對我國傳統手工藝精神的傳承與發揚。在小學美術DIY的創意活動中,教師不單單會讓學生繪畫類的DIY活動,還會引進手繪、石繪、折紙、剪紙、手編等不同的DIY活動內容,這些內容多為民間手工藝,其中蘊藏手工藝人的工匠精神與匠心精神。小學生在參與這種DIY創意活動的過程中,能夠通過對折紙、剪紙、手編等不同工藝的DIY創新與制作,感受傳統民間手工藝人專注、認真的品質,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形成對我國傳統手工藝藝術的正確認知,從而完成小學美術課程的審美教育,為小學生今后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運用DIY活動,教師可以引進DIY膠畫,通過融入這種具有現代社會元素的活動,促使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趣。膠畫就是一種將彩色畫膠作為原料的DIY美術創意玩具,學生能夠選擇自己喜歡的膠畫顏色、圖案,進行色彩搭配與填充,之后通過晾曬、烘烤等方法促使花膠凝固,最終形成色彩豐富、形狀各異的膠畫作品。將DIY膠畫應用于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主要是由于膠畫的活動工具單一、操作方法簡單,且具有一定的創作空間,符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具體的課程內容,充分發掘其中的膠畫活動資源,將原本的繪畫轉變成為“膠畫”,以此避免小學生對“繪畫”產生麻木感,激發小學生的參與興趣。
在人美版教材一年級上冊的《美麗的天空》這一節課中,教師就可以引進膠畫玩具,首先提出“你眼中的天空是什么樣子的?”“天空還可以是什么樣子的?”等問題,調動班級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產生聯想與思考。之后,可以提出“讓我們用膠畫創作出不同的天空好嗎?”至此展開膠畫DIY創意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有的學生繪制的天空是藍色白底的,有的學生繪制的天空是五彩的,還有的學生繪制的天空是“樹葉之間的一小塊”等,這樣的活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愉快的過程中完成本節課的學習活動。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運用DIY活動,教師可以引進石繪活動與彩繪活動,這兩種活動的本質都是DIY彩繪,其中石繪就是讓學生利用水彩原料在石頭上繪制圖案,彩繪就是讓學生自己尋找不同的繪制材料,在不同的平面上繪制圖案,比如:在T恤上彩繪、在小白鞋上彩繪等。通過讓學生參與石繪活動,能夠拉近學生與大自然之間的距離,促使學生了解石頭的造型、紋理與表面質地,通過彩繪調整石頭的顏色,同時感受石頭作為大自然資源的可塑性,以此啟發學生的自然審美觀。
在人美版教材一年級下冊的《畫自己》這一節課中,教師可以讓班級小學生對著鏡子觀察自己的臉型、五官,然后讓學生在公園的草地中尋找石頭,可以尋找與自己的頭型相似的石頭,在石頭上利用水彩顏料繪制自己,可以繪制自己的五官,也可以繪制自己的整體形象,讓學生通過石繪活動發揮自身形象力,同時認識到自然界的美,感受藝術美,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此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分發純白的T恤,讓學生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利用手中的石頭,在T恤上完成“畫自己”的活動,在這一活動中,一些學生選擇直接在T恤上畫出自己的樣子,有的學生則直接將石頭上的彩繪“印”到T恤上,這也是一種創意行為。由此可見,這種不同的DIY美術創意活動確實能夠鍛煉學生的創造能力與創新思維。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運用DIY活動,教師還可以在其中融入紙藤花、拼貼畫等元素,開展豐富的課堂DIY創意活動,進一步強化小學生的創新思維,促使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促進綜合素養的發展。
在人美版教材二年級上冊的《小花飾》這一節課中,教師就可以結合其中“小花飾”的主題,分別向學生展示紙藤花作品與拼貼畫作品,且為學生準備基本的DIY工具。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利用褶皺紙制作紙藤花,或者利用拼貼的方式創作平面的小花飾。在實際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靈活選擇,還可以紙藤花與拼貼畫相結合,將紙藤花作為拼貼畫的主要材料之一,形成“立體”的拼貼畫作品,進一步拓展學生的創意思維,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創新創造觀念,凸顯小學美術的育人功能。
綜上所述,開展DIY創意活動,能夠豐富小學美術課堂教學過程,提升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開放性與自主性,符合當下的新課程標準理念。在小學美術教學活動中運用DIY,建議教師分別結合教材教學內容,開展DIY膠畫、石繪與彩繪、紙藤花與DIY拼貼畫等多種不同的創意活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與想法完成美術作品的DIY創新與制作,以此提升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