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美好
摘 要:小學數學和生活密不可分,數學教學要融入生活元素,而且在生活中也同樣充滿數學思維。數學相對來說比較抽象,要求學生的思維更加敏銳。如果單純地給學生講解數學,學生就會感到非常枯燥。因此,把學生生活場景運用到數學教學中,會讓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不再單純地為了學習而學習。文章主要探析如何在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場景教學模式。
關鍵詞:生活場景;教學模式;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03-011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3.055
數學是思維的反映,數學學習需要縝密的思維。數學知識非常抽象,即使教師努力去講,學生如果單純地去記憶和理解,學起來也是非常困難的。把生活場景帶入數學教學中,會讓數學教學變得更加活躍,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敏銳。所以,要把生活內容真正融入數學教學中,讓數學散發生活氣息。
一、運用多媒體,使數學融入生活
生活中的很多內容都彰顯著數學活力。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從生活中去挖掘數學,去思考數學。這樣學生的數學思維才能夠得到有效拓展,使數學學習變得簡單。興趣不是與生俱來的,是需要培養的。在興趣培養中,要創設情境,讓學生融入情境之中,享受教學情境所帶來的樂趣,這樣才能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不注重學生興趣培養,只是對學生進行簡單的知識講授,即使學生聽懂了,也不能透徹理解知識內容,在運用時常常會出現錯誤。因此,教師要利用有效的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小學生的性格一般來說比較活潑,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但是,他們的精力不夠集中,在課堂上能夠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比較短,上課時容易走神。如果單純運用傳統教學方法,學生的主動性發揮不出來,就會使學習效率下降。因此,教師可以把多媒體引入課堂教學中,讓課堂教學更具時代感。多媒體圖文并茂,能夠讓小學生有新鮮感,有效拓展他們的思維,讓他們通過新穎的方式,學會思考,積極拓展知識,打開思路,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比如,在學習圓、角、分的時候,學生積極性不高,主要是因為教師只是單純地進行知識講解,而沒有融入生活內容,使學生聽起來非常乏味,不能打開學生的興趣之門。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講解知識內容,播放一些關于圓、角、分的圖片,讓學生正確認識它們。這樣,學生頭腦中就有了圓、角、分的具體形象,變抽象知識為具體形象,使知識學習變得簡單。
二、運用學生愛好,使數學思維融入生活
小學生都有自己愛好,他們熱衷于動畫、玩具和零食等。在數學學習中,可以利用學生的愛好,把學生愛好的內容融入數學教學中,使數學學習產生巨大魅力,提高教學質量。對于小學生來說,雖然數學知識不難,但是比較抽象,而且他們缺乏好的學習方法和一定的學習經驗,所能依靠的只有教師。學生可能并不了解什么是數學思維能力,但是一旦這種能力培養起來,學生就能從中受益,能夠有效解決類似由于知識掌握不透徹,換種題型就會錯的問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首先要讓學生相互交流,相互討論。因為每個學生的思維都是不同的,彼此交流之后,能夠使彼此的思維相互傳遞,學生就會從中學到更多知識,從而啟發自己的思維,并完善自己的思維,讓思維變得更加全面。小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各不相同,看問題的角度也不同,雖然并不是每個思路都能解決問題,但通過互相交流能讓學生有更加廣闊的思維,學生就會跳出自己的思維,用新的思維去解決問題。比如,在學習有余數除法時,上課前,教師可以先找一些色彩鮮艷的糖果。課堂上,學生看到糖果之后會非常高興,這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數一數有多少顆糖果。通過數數,學生回答:“有9顆。”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我把這9顆糖果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那么每個小朋友應該得到幾顆?誰能幫我算一下,每個小朋友平均能得到幾顆糖果?”因為學生對糖果非常著迷,就會拼命思考。然而,學生卻不知道該如何把9顆糖果平均分配。這時教師就自然而然引出教學內容——有余數的除法。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體味數學的魅力,并從中受到啟發。
三、運用興趣,使數學融入生活
當前,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還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運用“灌輸法”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而不注重學生對于知識的領會程度。這樣,就會給課堂教學帶來很大困難,使教學無法突破。因此,運用生活化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數學,讓數學教學變得更加精彩,讓課堂變得更加活潑,真正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對于小學生來說,興趣如同助燃劑,要把興趣點燃,才能最大限度地釋放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可以說,興趣是打開數學教學的一把鑰匙。抓住學生的興趣,能夠讓數學教學走向深層探究。巧妙地運用興趣教學法,把學生帶入積極的思考和探索中,會揭開數學的面紗,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思路更加開闊。教師要激發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快樂學習,使數學教學充滿魅力。教師要抓住學生的興趣點,設置游戲類型,讓學生從游戲中去尋找樂趣,學習數學知識。比如,學習小數點的知識時我們會發現,小數點的前后移動會引起數的變化。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在學生了解了小數的作用之后,設置特定的游戲,找幾位學生上臺表演,充當數字和小數點。這種游戲的方式,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玩耍中學到了知識,而且記憶非常深刻,從而實現了趣味教學。
四、運用綜合實踐,使數學融入生活
生活化教學似乎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在小學生的數學課本中有很多習題都是根據生活情境編制的,有些習題能讓學生感同身受。然而學生并不具備這種能力,小學生只是看到數學和生活有一定的聯系,但是當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和創造時,學生就會無從下手,所以教師需要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來讓學生主動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每個人的生活經歷都不同,當學生具備了這種能力之后,數學學習就會變得更加簡單。小學生的思維模式決定了他們需要在學習的時候進行具體實踐,以便能夠感受和理解數學知識。實踐能夠為學生創造一個練習、探索和發現的環境,在參與數學活動時,學生可以有效調動自己的手、腦、嘴,從而在實踐過程中對數學概念有所了解,使思維得到發展。有些教師在做練習時就是為了做練習,做練習只是一種形式而已。學生因為缺乏適當的指導和指引,在實踐中經常是思維與問題不相協調。實踐只是一種方法,最終的目的是啟發學生通過探索活動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才是關鍵所在,他們必須在實踐中去思考、感受和理解,才能有所收獲。只有充分運用實踐活動,才能讓學生從實踐中找到生活的影子,才能讓學生真正走進生活,從中尋找數學的真諦。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我是如何上學的”綜合實踐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說出自己上學的方式,如有的學生是家長接送,有的學生是步行,而有的學生則是坐公交車……教師通過了解學生的上學方式,根據計劃時間優化他們的上學方案。如通過坐公交這一方式上學的學生,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去了解這趟公交車幾點始發,每隔多長時間發一趟,據此制訂上學計劃:根據公交到達的時間決定出門時間,以便縮短等待公交的時間,這涉及統計和計算,能鍛煉并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五、運用學習內容,豐富生活課堂
在進行游戲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所學內容,實現游戲與知識、游戲與身心的融合。任何知識都來源于生活,數學也不例外。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教師要結合生活實際,通過學生感興趣的事情,將學生帶入一種真實的情境中,體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是如何得到應用的,從而使學生更加快速地認識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在數學學習中,總有一些學生無法理解的問題和知識點,如果沒法讓學生完全了解這些知識點,就會導致學生后續學習的困難。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把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和數學知識緊密結合,通過生活情境,讓學生體會數學,這樣學生理解起來就會更加輕松,在學習之后做相應的練習時也會更加容易。理解數學中的理論和概念是學好數學的基礎。很多學生由于概念不清晰,容易造成理解的錯誤,做題時就無法有一個清晰的思維。在進行實際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用一些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來進行興趣教學。例如,在學習認識方程這一章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猜數游戲來讓課堂充滿生機:一位智慧老人的心里有一個數,這個數乘以2,然后再加上20,最后等于80。你知道這位智慧老人心中的數是多少嗎?如果誰能準確獲得這個數,誰就會成為智慧老人。學生爭先恐后地爭著回答問題,都想成為智慧老人。答案是30。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列方程式的方法試試,把智慧老人心中的這個數設為“x”,則2x+20=80。學生發現還有其他的方法來解決這樣的問題,更加有興趣,從而沉浸在獲得知識的快樂之中。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單純運用傳統教學模式,課堂教學呆板,不生動,無法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運用生活化教學,讓學生在生活中去感悟數學,在生活中去運用數學,這樣學生學起來就會更加輕松,掌握知識也變得相對簡單,學生的興趣就會被調動起來,真正參與到教學中,主動去學習,主動把數學知識與生活結合起來,使數學學習變得豐富多彩。所以,教師要深刻領悟生活化教學的內涵,并在教學中巧妙運用生活化教學,不斷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向全明,蔡建麗.基于情景教學法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對策研究[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7(11).
[2]劉小東,霍素煥.淺談如何利用生活場景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8(10).
[3]劉春紅,白云溪.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發展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6).
[4]史銀娟,馬志杰,張青葉.生活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的價值探析[J].考試周刊,201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