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強

幾年前,參加黨校中青年干部培訓班學習。其中有一課,是關于公共危機中的壓力管理問題,講的是領導干部如何在壓力中處理公共危機。黨校的教授在課堂上做了個很老套的測試:請同學們從重到輕,依次列出你生命中最看重的五件事物。列出后,再從輕到重,依次刪除。
教授說:家人不能整體成為一個選擇,要分開,父是父、母是母、妻是妻、子是子。
這個測試我以前知道,但沒做過。現在很榮幸重回課堂,坐在課桌前無所事事,就拿起筆來,按教授要求,在紙上寫下我的選擇:
對我最重要的,不用任何思考,當然是家人。母親給了我生命,撫養我長大;妻子是要一生相伴相扶著走到生命盡頭的;女兒,則是我生命的延續。
在家人之外,我的第四選擇是健康,第五選擇是經濟基礎。
然后是刪除。第一個可以放棄的,是經濟基礎。第二個可以放棄的,是我自己的健康。第三個可以放棄的,我毫不猶豫地選擇妻子和我。我陪妻子一起,放棄我們的生命。
在我心中,這是最容易的一個選擇,我與我的妻子,生則同生,死則同死。根本不需要猶豫和思考。
留下的,是母親和女兒,她們比我更重要。我已將自己放棄,就已不能再代母親女兒作出取舍了。
下課后,與一位同學同車回家,車中,說起這個測試和家人,同學說:他也認為家人最重要。同學補充說:自己現在努力工作,就是為了將來與家人一起享受快樂。
我說:如果沒有現在,就沒有將來。現在不能與家人一起享受快樂,就不會存在那個將來的快樂。
很多人都認為,自己現在將家人扔在一邊,埋頭于工作與事業中,是要取得好的前途和收入,等擁有了足夠高的地位或足夠多的錢財后,就可以與家人一起享受奮斗成果了。
我不認同。
前途何時是終點?在你所達到的高度之上,永遠還有更高的高度。錢財何處是足夠?在你收獲的金錢之外,永遠還有更多的金錢。
我們都曾有過類似的經歷:當我們未取得某項東西之前,我們曾在心中發誓:拿下這個東西之后,我就滿足了,不再有更多要求了。
事實是,拿到那個東西后,我們的欲望絕不因此而減少,我們又有了新的目標。
無論是追求進步還是追求財富,那都是無止境的。這個追求的過程,也讓人欲罷不能。
而家人,則不會永遠在原地等我們的最后成功。父母在一天天老去,耳朵一天天變沉,眼睛一天天變花,步履一天天蹣跚;妻子或丈夫也在一天天變老,一點點遠離那個當年的紅顏少女或英俊少年,漸漸體態臃腫,漸漸心事滄桑,漸漸中年,漸漸老年;孩子更是在一天天長大中叛逆、遠離,成長為獨立的大人,擁有她自己的生活。
而這一切變化,就在等待中完成。
我們等待不起。
與家人一起享受的快樂,與我們未來將取得多大的仕途前程,多鼓的錢包,關系真的不大。
只關系到我們此刻的真情與真心。
真心地愛與關心著我們的家人,真心地為她們的快樂而付出,真切地為她們的今天帶來歡笑愉悅。
我們渺若塵埃的一生,其實真的抓不住多少東西。在這樣的生命中,我們要做出的最重要選擇,是要想清楚:我到底要什么?然后,就從當前這一刻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