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華師范大學
《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1]中提出學校體育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基礎性工程,是加速推動教育的現代化、完成教育強國和體育強國的重要工作,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學生具有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社會主義精神以及積極向上、堅強的意志品質,實現通過體育鍛煉智力、以體育心的必備條件。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教育、體育的重要論述以及全國教育大會上多次提到學校體育,提出學校體育的重要性質,建立一個發展德智體美勞全面培育的教育體系。
學校體育是指在學校環境中進行相關的體育知識的傳授。教師向學生傳授衛生保健知識,使學生身體得到活動,對學生施加有效影響,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發展,是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教育活動。學校體育的開展對于青少年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促進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將青少年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推進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的重要任務。
1.開齊開足體育課
在義務階段和高中階段,學校應該嚴格按照國家教育部要求開齊開足體育課,也鼓勵在高等教育學校要重視體育,把體育納入到學生的培養方案。開齊開足體育課是實施學校體育的基礎,只有開齊開足體育課,才能更好的在體育課中培養學生的不斷進取的意志,完成體育教學的情感目標,培育學生的體育精神。
2.推廣中華傳統體育項目
舞龍舞獅、太極拳、五禽戲、龍舟、武術以及各個少數民族的舞蹈等中華傳統體育項目,都是中華民族在不斷發展過程當中的結晶。在各個學校都應該提倡傳統體育項目的開展,讓學生在中華傳統體育項目中了解中國的體育史,了解體育精神。特別是在少數民族地區的學校,應該根據學校學生的民族情況,開展自己特色的體育項目。例如貴州居住著多個少數民族,可以在苗族地區學校開展爬竿、在布依族地區學校竹竿舞、在仡佬族地區學校開展爬坡等項目。在少數民族地區開展特色體育項目可以傳承自己的民族特色,了解民族歷史。通過開展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培養學生開朗活潑、積極進取的精神,推動各民族和諧發展提升,國家的民族凝聚力。
3.強化學校體育教學訓練
學校教會學生科學鍛煉身體和健康知識,在教學生跑、跳、投的基礎上,再教導學生的三大球以及三小球、健美操、田徑等。在大課間時開展特色大課間,增加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在小學可以開設“課后體育課堂”,中學可以適當的增設體育社團和體育俱樂部。合理安排學生的課余體育活動時間,讓學生養成終身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為建成體育強國打下基礎。
1.配齊配強體育教師
各地區要重視中小學體育教師配額,不足配額的地區應該按照相關比例進行體育教師的招聘。可以優先聘用優秀的退役運動員成為體育教師或專業教練員。通過國家相關制度加大農村體育教師的假期培訓,提升農村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中小學可以和當地的高校合作,共同建立培訓基地,為中小學體育注入新鮮血液,推動中小學體育發展。中小學體育體育課程的開展的基礎是要有足夠的體育教師,只有在配齊配強體育教師后,才能更好地開展學校體育,開展新時代學校體育。
2.改善場地器材建設配備
建設滿足開展好體育教學和體育實踐需求的體育場地、專用教師。在農村地區學校體育設施的建立可以和地方的義務教育發展規劃相結合,在有條件的地方可以與地區體育館、運動場共用。加強高校的體育館建設,配備好體育教育所需要的場地器材。在場地不足的地方亦可以提高場地器材的利用率,規劃好體育課程的時間,發揮場地器材的利用最大化。只有有了場地器材,才能更好地開展好學校體育,培養學生體育鍛煉意識,增強學生終身體育的思想。
“體育強國夢”與“中國夢”息息相關,是“中國夢”重要的一部分。縱觀體育的發展史,體育的發展總是與社會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在不同時間段的世界強國總是會有與之相適應的體育發展。比如“日不落帝國”英國以及二戰后的美國在當時都是世界的頭號強國,同時也是同時期的體育強國。我國近代的體質孱弱,尤其是受到鴉片戰爭的影響,所有在當時我們不斷受到來自其他西方列強的侵略。在抗日戰爭期間,我國成立離童子軍專修學校,不斷提升我國青少年的身體素質。
現在,隨著我國的綜合實力的不斷上升,我們的國際地位也不斷上升,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我國的體育地位也位列名列前茅,隨著即將到來的冬奧會,北京將成為第一個即舉辦了夏季奧運會和冬季奧運會的城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體育強則中國強”,就是要求在新時代下體育工作者不僅要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也應該按照“體育強國”的目標來嚴格要求自己,以此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所有,從根本上來講,“體育強國”的建設對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3]。
新中國已經成立71 周年,經過這幾十年的努力,我國體育事業也得到了更好的發展。體育在經濟、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面也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主要變現在,在經濟中,體育由第二產業逐漸向第三產業過渡,使我的增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是我國的經濟得到了增長;在政治中,黨和國家領導人對體育也越來越重視,相關的體育政策的推行,把體育放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在文化中,體育精神對人們的日常鍛煉產生了影響,而傳統體育項目的推行也傳播了我國的傳統文化;在外交中,著名的“乒乓外交”,以及現在的外交體育活動都不斷的推動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全面發展。
“少年強則國強”,學校體育的開展可以從根本上加強體育對人的影響,而只有實現了全面體育,才能更好的實現體育強國,才能更好的推動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全面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體育強國是在體育的各個方面都達到一個相當高的水平,而學校體育則是體育的基礎,能夠從基礎上對體育人才進行培養,從根本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育強國的建設發揮重要的作用。
想要建設體育強國,不是僅僅依靠體育工作者就能夠實現的,而是需要所有的人民共同來承擔起這個責任。學校體育是指在學校內進行的身體運動,而大部分人接觸體育也是從學校體育開始的,學校體育對于體育起到了一個很好的傳播作用。學校體育按照教育部規定的教學內容開展,教導學生的走、跑、跳、投,也教導了學生的一些專門的體育活動。盡管我國的學校體育的開展還存在這一定的缺陷,但是它對學生形成熱愛體育的氛圍是不可磨滅的。體育課的三維目標其中情感目標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而在課余活動中也越來越重視體育活動的開展,培養學生的興趣,以及對學生某一項運動進行培養,使得可以在日后的生活中可以更好的進行體育運動,更好的落實終身體育。
“體育強國”的建設需要體育人才做支撐,需要體育工作者做基礎。學校體育的開展,對于培養未來的體育人才起著很大的作用,部分學生從初中甚至小學開始就進行專業的體育運動訓練。如一個專業的長跑運動員如果在28 歲到達巔峰時期,而他的訓練可能從7 歲就已經開始了,而我國的體操運動員大部分在第一次參加國際比賽時可能只有16 歲。所以學校體育的開展可以更好的發現體育人才,并且進行專業的運動訓練。而部分通過體育高考或跨專業進行體育學校的工作者,都會進行更加專業的學校體育訓練,學習專業的體育知識,并且具有較高水平的運動能力,可以勝任教書育人、培養學生身心健康的責任。
近三十年來,我國中小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逐漸下降,而推動學校體育的改革也刻不容緩,需要實現現代化的學校體育。學校體育的開展對于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的發展具有極大的意義,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中小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一節好的體育課程是由專業的體育教師進行教學,體育教師通過自身的前期準備和專業的體育水平針對不同年齡階段、不同身體素質的學生,因材施教的開展體育活動,這樣才能更好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影響。
從體育大國到體育強國正是需要這些青少年在未來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如果學校體育不做出改革,進步,那么我國中小學的體質健康水平可能還會繼續下降。現在,國務院對體育給予了極大的厚望,頒布了學校體育的相關政策,大力發展學校體育,就是為了提高國民體質健康水平,更快的邁進“體育強國”。
學校體育能夠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可以提高中小學生對體質健康水平,能夠加快推動教育現代化,更好的實現教育強國和體育強國的目標。
實現“體育強國”就需要開展現代化的學校體育,就需要學校不斷的深化體育改革,通過開足開齊體育課程,發揚傳統體育,對體育課程的整改來實現體育強國;需要地方不斷的完善本地區學校的辦學條件,通過招賢納士,完善體育器材設施等來加強學校體育。只有不斷的推進學校體育的發展進步,實現現代化學校體育才能更好的去推動我國更快的邁向體育強國。
我們必須把學校體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促進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全面加強新時代學校體育的構建,更好的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育強國,使我國盡快體育強國這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