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雪 王 辰
安徽財經大學
每個地方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和飲食習慣,外賣作為一種新興起的生活方式,應該根據地域特點設計規劃包裝,增加地方特色元素,更應發揚當地的文化。文化的溝通交流可以借助飲食,而外賣作為一種快捷便利的方式,目前卻缺乏地域文化方面的包裝設計,導致外賣沒有地域性特色,純粹作為一種便捷的飲食方式出現,并且外賣包裝沒有內涵與底蘊,更沒有文化承載性,其在傳遞過程中的文化傳播功能得不到有效發揮。
環保文化理念應引起人們的重視,從包裝材料選擇、包裝設計制作到包裝使用和廢棄的整個生命周期都應充分考慮包裝材料的綠色環保、節能及可回收利用,根據生態環保的要求,實現可持續發展,減少對環境和人體的危害。文化作為強大的信息和資源的載體,在外賣包裝設計中并沒有得以體現,而外賣包裝作為生態環保的重點關注方向,缺乏文化元素做宣傳載體,導致外賣包裝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外賣行業發展的掣肘。
目前中國的包裝設計依托豐富的傳統文化,在創新和探索中走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道路。把包裝設計作為一種文化形態已經成為一種趨勢,然而外賣作為近年來迅速發展的行業,在包裝設計上缺乏對視覺體驗的重視,更忽視了傳統文化在包裝設計中的融入與結合,沒有在包裝中體現出傳統元素的圖案或者文字,導致包裝單調,沒有內涵,使得外賣僅僅成為快速飲食的象征,沒有絲毫的內涵可言。同時,使得飲食缺乏文化韻味,無法助推中國飲食走向世界,也不利于中華文化的傳播和弘揚。
隨著社會文化素養的整體提升,人們在購買商品時,對商品包裝的審美價值、社交價值、情感價值等商品附加價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純粹以產品性來滿足功能需求的時代已經過去。因此,在文化元素視角下,外賣包裝工藝美學設計需要迎合大眾審美,保證文化要素、材質要素、造型要素、圖形文字要素等之間的協調性和統一性,并使文化元素與外賣食品包裝構成深度融合的有機整體。在實際設計中,外賣包裝設計既要追求結構美,如形體比例和曲直方圓變化,又需要關注表層裝飾,包括色彩、圖形、字體等,還需要突出獨特性和新穎性,而文化元素的注入與融合需要結合現代的表現方式,將包裝設計中的文化元素與現代審美相結合,實現文化元素、現代技術、社會信息、公眾情感等要素的系統性統一,通過迎合大眾審美,使外賣包裝引發消費者內心的情感共鳴和消費認同,進而提升其市場占有份額。
外賣包裝設計兼具自然功能與社會功能,自然功能也就是本質屬性功能,指的是包裝盛放食物、保護食品、便于運輸等功能,而社會功能針對的是消費者的需求。要推進文化元素在外賣包裝設計中的應用和融合,就需要在包裝設計中注入文化元素的同時,保證外賣包裝設計的自然功能與社會功能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形勢。首先,外賣包裝設計符合現代先進的工業生產水平,有利于機械化的大批量生產,并具有節能環保、便于儲存和運輸的特性。其次,現代外賣包裝設計的經濟性還在其宣傳的經濟功能上得以體現,借助造型設計、包裝結構設計及精美的印刷,可以將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充分激發出來,在此基礎上加之文化元素的吸引力,可以使外賣包裝設計在滿足外賣本質銷售需求的基礎上,更加吸引消費者的關注,獲得消費者的好感和好評。文化元素作為“錦上添花”的效果因子,可以為外賣市場份額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科學性要求現代外賣食品包裝設計必須考慮包裝的功能性,也就是保護食物、方便運輸、攜帶方便等功能,既要迎合消費者的心理需求,同時也要為消費者方便使用夯實基礎。因而,文化元素在外賣包裝設計中的運用需要重視科學性的原則,無論是包裝材料選擇,還是外形設計,抑或是圖案、文字等方面的文藝元素注入,均需要圍繞科學性的原則展開,避免顧此失彼和主次不分的情況出現。現代外賣包裝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保護食品,在文化元素融入外賣包裝設計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強調包裝的保護性,其次還要強調包裝的便捷性,這兩個要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消費者對外賣的購買決心,也會影響到消費者與外賣餐企之間的黏度,如果因為文化元素的注入就削弱了外賣包裝的科學性,勢必會因小失大,事倍功半,因而在文化元素與外賣包裝工藝美學設計融合的過程中,需要始終遵循科學性的基本原則。
穩固的安全性要求對外賣包裝進行科學的分析,應用安全的包裝材料和合理的包裝結構才能為消費者的安全提供保障。因而在外賣包裝工藝美學設計中,切忌為了注入文化元素而忽視了外賣包裝的安全性。外賣食品在運輸、疊放、提攜等過程中,勢必要受到外界的沖擊和碰撞,加之溫度與濕度的變化,均會對食物的狀況造成一定的影響,因而在外賣包裝工藝美學設計中需要考慮包裝的穩定性、耐水性、耐高溫性等,在此基礎上進行外賣包裝文化元素的注入與添加。在文化元素的視角下,外賣包裝工藝美學設計可以選擇的材料、外形、色彩等較為豐富,然而如果忽視了外賣包裝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文化元素的注入就失去了支撐要素,成為外賣包裝的詬病,這就要求盡可能選擇安全穩定的材料和外形來承載文化元素,這樣才能在保證外賣包裝符合消費者對安全和穩定需求的基礎上,提升外賣包裝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底蘊,最終促進外賣包裝設計的全方位升級。
現針對地域文化、環保文化和傳統文化,從材料、外形、圖案、文字四方面對外賣包裝工藝美學設計進行要點分析。
就目前來看,市場上的外賣包裝以泡沫和塑料為主,一方面危害了生態環境,另一方面也造成各種資源的浪費。因而對外賣包裝所選材料進行文化元素視角下的工藝美學設計極為必要。外賣包裝材料可以選用當地較為盛產的環保材料。例如,山東、浙江、廣東等地屬于造紙大省,可以選擇油紙、牛皮紙作為固體食物的外賣包裝;江西、福建等地的編織技術較為發達,可以選擇草繩和小型編織器皿捆綁并盛放固體類食物;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盛產木材,可以選用木制器皿盛放外賣食物;河北、天津、北京等地具有較強的鋼鐵生產能力,可以選用鐵制品作為外賣的包裝材料。從地域文化的角度來看,紙質、編織、木制、鐵制等材料充分代表著各地的生產文化,可以將當地的生產制造文化充分表現出來;從環保文化的角度來看,這些類型的材料不僅可以回收,而且具有降解功能,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和危害,且在防潮性、耐油性、透氣性等方面均具有較強優勢;從傳統文化的角度來看,沒有塑料制品的年代,中國人在食物的盛放上曾使用過油紙、編盤、食盒、鐵制飯盒等器皿,將這些種類的材料融入外賣包裝設計中,并在外形和圖案上進行工藝美學方面的設計,可以提升外賣包裝的年代感和文化底蘊。
目前,市場上的外賣包裝在外形上可謂是千篇一律,既缺乏美感和內涵,又容易造成審美疲勞,給飲食冠以工業性和隨意性的色彩,因而需要在外形上對外賣包裝進行工藝美學設計,使外賣包裝既簡便易攜帶又符合當地地域特色,同時需要結合視覺形態的設計,始終遵循一個原則——“衡”,即穩定中求變,而不是簡單的對稱,即便是一個簡單的器物,也會在設計中體現視覺元素的豐富變化,同時又不破壞器具整體的均衡。例如,傣族人民喜歡吃竹筒飯,可以將外賣包裝的外形設計成竹筒狀;四川盛產鍋盔,可以將外賣包裝設計成頭盔狀;西安為六朝古都,宮廷氣息濃厚,可將外賣包裝設計成食盒的形狀;西柏坡是紅色革命根據地,可以將外賣包裝設計成紅旗飄飄的形狀。從地域文化的角度來看,外賣包裝的形狀與當地的地域文明和民俗風情緊密相關,可以充分展現該地區的人情風貌,有助于當地風土人情的弘揚;從環保文化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外賣包裝成本比塑料制品高,然而只要制作精美,必然會有部分消費者對其進行二次使用,如此便在很大程度上節約了資源,間接保護了生態環境;從傳統文化的角度來看,中國傳統造型少有方形和直線,從外輪廓上看,圓形比方形、曲線比直線更顯敦厚大氣。而“變”與“不變”的對立統一是傳統文化中較為經典的矛盾立意,因而可以將“變”與“不變”的矛盾性運用于外賣包裝工藝美學設計中,凸顯外賣包裝設計的哲學性色彩。這樣的外賣包裝融合了歷史、文學及哲學等文化元素,文化底蘊深厚,富有內涵。
對于外賣包裝設計來說,圖案向消費者傳遞著食物品牌、營養元素等方面的信息,因此需要結合美術對其進行吉祥圖案、人物圖案、地區圖案等類型的工藝美學設計。紋路樣式可以涉及龍、鳳、祥云、仙鶴等元素,設計成云祥式、八寶樣式、雙喜樣式等圖案,還可以涵蓋長壽、健康、喜慶等圖形元素,并將這些元素與當地食物緊密聯系,使外賣包裝與食物種類相得益彰,進而賦予外賣包裝圖案美好的祝愿意味。圖案中也可融入當地歷史名人或者知名人物圖像。例如,敦煌“飛天”壁畫中的宗教人物形象、京劇“臉譜”形象等,將這些人物形象以詼諧、漫畫、夸張等形式呈現于外賣包裝的圖案中,可以實現現代審美觀念與藝術結合的視覺體驗。地區圖案的運用主要針對當地的歷史古跡、知名景觀、特色美食等。例如,川菜重在麻、辣、 鮮及香,油大,味重,而火辣辣的紅色可以代表四川的飲食習慣。地區圖案的設計需要與特色外賣食物進行有機結合,使兩者成為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如此一來,地域文化與傳統文化不僅在外賣包裝設計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同時也彰顯了傳統文化。在此基礎上,還可以注入環保理念。在外賣包裝設計中彰顯地域文化和傳統文化,還將環保文化融入其中,升華了外賣包裝工藝美學設計的整體水平。
中國漢字在誕生之初主要起到文化符號的作用,隨著文字的演變,其逐漸具備了信息反饋功能,也被廣泛應用在思想表達、信息傳遞和藝術創作等活動中。而外賣包裝設計中對文字的應用,主要在于食品種類、品牌、食用價值等方面的表達,而文案的設計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賴于文字的表達。在文字的內容和形態上,需要結合當地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人文景觀、歷史古跡等元素。例如,北京一家炒肝店將自己的外賣包裝上的文字筆畫設計成長城城墻的形態,突出了北京特色;四川一家鍋盔店在外賣包裝上將文字設計成圓形凹狀的頭盔形態,并附以“諸葛軍師的頭盔”的文字內容,象征著鍋盔的歷史由來;雅安的一家砂鍋雅魚店在外賣包裝文字設計上運用了雨滴的特效,用一粒一粒的小雨滴組成了文字LOGO,表達著該地區常年多雨的氣候特征,如此可以將地域文化在外賣包裝設計中充分展現出來。此外,對楷書、隸書、行書、草書等傳統書法字體的運用,可以充分體現中華傳統文化的氣韻之美,結合食物的形狀和特色,可以對這些傳統書法字體的形態進行現代化設計,使傳統文化與外賣包裝自然融合,促進消費者在品嘗美食的同時,感受中華傳統文化之美。
對于產品來說,其包裝設計的水平直接關乎其市場份額和消費者的評價,對于外賣來說尤為如此。基于此,圍繞大眾審美,在外賣包裝中注入文化元素,并結合其主要特點進行工藝美學設計,不僅可以提升外賣包裝的整體檔次,刷新消費者的視覺感受,還可以引發消費者的情感共鳴和消費認同,帶動外賣銷量和市場認可度的有效提升,最終推動我國現代包裝設計藝術的整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