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文臣 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藝術學院
傳統圖案凝結著一個民族在某一段歷史時期的獨特的歷史記憶。傳統圖案在構圖上有著獨有的規定,以表達作者想要傳達的信念,并且傳統圖案具有較強的裝飾效果,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傳統圖案的產生是由于功能上的需求,比如在陶器時代是為了對器體進行加固,刀柄上的交叉紋飾則出于防滑作用,櫥門的拉手等則是出于開啟門扇的功能,而后發展成一種具有符號意義的產物,最后才是審美意義。隨著人類的進步,一些發明取代了它的符號意義,所以傳統圖案作為裝飾流傳了下來。傳統圖案反映著每個時代的政治、經濟狀態,是時代發展的標志。
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戰國時期的漆器、刺繡、金銀蠟器,秦漢時期的瓦當、畫像磚、織錦,唐代的唐三彩,宋代的瓷器、緙絲,元代的織金錦、釉里紅瓷,明清時期的景泰藍等,雖在藝術形式上各具特色,但在選材上都多以傳統圖案為主。
傳統圖案大多寓意吉祥,吉祥圖案可追溯至商周時期,發展于唐宋,繁盛于明清。裝飾幾乎大部分是“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具有一定的特色,既注重紋樣的形式美,又重視紋樣的意義美。在安定時期人們安居樂業,對于福祿壽喜財的美好愿望會更加迫切。而在戰亂時期,人們流離失所,追求佛教宣揚的“涅槃極樂”,所以圖案也更偏向于佛教題材和寧靜柔美的風格。傳統圖案大致可分為四類:祥禽瑞獸、動物圖案、植物造型和字符類。祥禽瑞獸多為人們大難時衍生出的想象,融合了自然界各種猛獸的特征并加以夸大,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幸福生活的寄托,比如龍、鳳、麒麟、饕餮、四神等。圖案有廣為流傳的“二龍戲珠”“雙鳳呈祥”“麒麟獻瑞”等。動物圖案的種類繁多,并且造型精美,是歷代人民提煉加工并形成圖案化的結果。如,“太平有象”寓意世安平和,“三羊開泰”寓意吉祥好運,“龜鶴齊齡”寓意長壽。在植物造型中人們根據植物的不同特點賦予了不同植物吉祥寓意。如,“福增貴子”就借用桂花的“桂”與“貴”的同音寓意添子添福,“一品清廉”借用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寓意,是老百姓對清官的一種稱贊之詞。字符類的符號是由一些虛擬的圖案演變而來,往往具有神秘的色彩,一些還帶有宗教色彩。如,“祥云紋”寓意祥瑞之氣,代表吉祥;“方勝紋”式樣由蛇背部花紋演變而來,主要為菱形,用于古代婦女的衣物;“萬字紋”是帶有宗教意義的紋樣,在梵語中寓意吉祥,連續不斷的萬字紋寓意萬福萬壽。傳統圖案中幾何紋樣產生于遠古時代,多為幾何形狀。動物紋延續時間極長,人們將現實生活中的動物進行加工,創造出具有強大力量的動物進行精神寄托,這部分動物紋多帶有宗教、神話等色彩。花草紋多出現在唐代。唐代生產力發展,人們的思想開始有了轉化,逐漸開始追求自我。由此動物紋漸漸減少,花草紋逐漸增多。
在2008年的奧運會開幕式中就運用了很多經典的傳統圖案,比如帶有祥云圖案的卷軸,當卷軸打開的時候,就營造出一種中國傳統民族象征意義與現代風格融合的視覺體驗。假設設計是枝葉,那么創新才是枝干,而傳統就是創新的源泉,我們需要將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結合起來,尋求新的設計發展,形成獨特的設計語匯。
傳統圖案元素大多都具有文化含義,這樣本身帶有寓意的元素會使設計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價值,更易于被大眾所接受。如2008年奧運會標志造型元素運用得極具中國特點,并結合了非常現代化的設計形式,強調民族性與現代感的結合。該奧運標志從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圖案文化和太極文化中得到靈感和啟發,將傳統圖案元素中國結與奧運五環巧妙地結合,并結合水墨的筆觸,流暢舒展,中間飽滿,兩端線條漸細,向兩邊無限延伸的線條又極具現代感,具有鮮明的文化品位,體現了書法藝術與設計審美的交叉和統一。整體運用了“意象”與“多義”的手法,巧妙地將書法文化與現代化的設計語言完美結合,形和意達到了完美的統一,雅俗共賞。
在企業標志中應用傳統圖案元素可以很好地表現設計內涵,也可以使大眾通過企業標志更好地了解企業、記住企業,也有利于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占有優勢地位。如靳埭強為中國銀行設計的標志,使用銅錢作為設計元素,將銅錢的外觀做圖形化處理,保留銅錢的線條,很好地與其他的銀行區分開來,顯示出極強的中國文化特色,又具有現代氣息。所有的商業設計最終是要回歸于商業,所以要盡量選擇與設計目的有共同點的設計元素,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與美感。“中”字與中國傳統思想中“天圓地方”說相契合,而銅錢元素的圖形符號的選取一方面是源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古錢幣象征財富,另一方面是因為銅錢元素就恰恰很好地反映了銀行的功能和作用。這樣的設計不管是思想上還是造型上,都在運用中國式的語匯表達著中國式的思想觀念且不失現代化的觀感體驗,這樣的設計造型簡潔暢達,單純中有變化,突出了行業特色,給人簡潔、穩重的感覺,且易識別,并帶有一定的文化含義以及濃郁的中國風格,形簡意賅地體現了中國銀行的文化內涵和視覺形象。不管設計的是文字符號還是圖形符號或是兩者相結合的表達形式,都應具有簡約性、凝聚性和抽象性特征。
故宮博物院的文創設計也是一個很好的應用例子。故宮是中國歷史文化的集合之地,中華傳統文化在這座歷史輝煌的建筑中熠熠生輝,每座宮殿都點綴著各式各樣的吉祥紋樣。故宮博物院的文創設計一開始是以衍生品出現的,但是文創產品消費群體有限,并未在大眾之中濺起太大的水花。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文化的需求增加,從2015年開始,故宮文創團隊注入了新銳力量,故宮文創從嚴肅穩重的復制衍生品畫風轉變為形象戲謔的風格,篩選出故宮文化中極具特色的傳統圖案運用到了文創的設計中,拉近了與大眾之間的距離,將晦澀難懂的古代文化運用新的方式重新解讀,形成了獨特的文化風格,在大眾文化與傳統文化之間搭建了一座新的溝通橋梁,至此之后故宮也不再是莊嚴肅穆的古代建筑,而是具有鮮明特征的、活靈活現的文化符號。故宮出品的膠帶在大眾之間掀起了收集的狂潮,從故宮文物中選取單一紋樣并進行規整有序的排列,如:萬字紋、海水紋、梅花冰裂紋、蝙蝠紋、如意云紋、燙金龍紋、饕餮紋、魚紋、狩獵紋、回形紋、纏枝紋等。這類故宮衍生品的設計真正地滿足了大眾的審美需求和文化需求,讓深鎖宮禁的藝術品通過文化創意的方式走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18世紀末,中國的絲綢、織錦、緙絲等高級面料深受歐洲人的喜愛,尤其是繡有中國祥禽瑞獸圖案的服飾最受歡迎。中國服飾上的花卉圖案不僅具有華麗、典雅的氣質,并且帶有美好寓意,具有東方神秘古國的獨特風采,吸引著各個國家。1905年,設計師保羅·波華亥為自己的妻子設計了一款帶有中國傳統吉祥紋樣的服裝,靈感就來源于中國傳統紋樣。在2007年威尼斯電影節上,勞倫斯·許實現了第一位中國服裝設計師登上高級時裝周的突破,他設計了一款云錦禮服,翠綠色的云錦布料上隱隱地透著祥云紋樣。時至今日,時裝界的很多大師依舊從中國傳統圖案中汲取靈感,如Giorgio Armani、Tom Ford等設計師在高級定制的時裝周中依然會用到中國傳統圖案。
基于傳統文化在相關設計中的應用,我們不應該將傳統摒棄、淘汰甚至與之隔絕,應當是在此基礎上更多地聚焦創新與發展,并結合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習慣、審美情趣、心理特征,適當地、靈活地、多層次地將傳統文化與當代設計相融合,挖掘與之相關的設計語言及樣式體系,才能設計出既有民族傳統文化風格又具有時代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