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兵 四川工業科技學院
結合武術技擊性的特點,有效落實“打練結合”訓練模式,不但能夠讓運動員明確武術的本質內涵,同時促使傳統武術精神得以發揚光大。因此,有效運用“打練結合”訓練模式,是武術訓練的重要選擇。基于此,以下內容就對“打練結合”訓練模式展開探討,希望能為今后武術訓練提供有力支持。
《中國武術教程》已經將武術這項運動明確定義為攻防技擊,武術是中華民族的重要文化形式。在古代,我國人民沒有良好的武器,在與獸和人斗爭過程中,逐漸形成一套簡單但是攻擊力極強的動作。武術與跆拳道、空手道具有明顯的差別,其不僅具有極強的技擊性,同時還融合了華夏民族的精神內涵,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原始社會階段,各個部落之間為了爭奪食物、統治區等經常會發生戰爭,古代人將在實際戰爭中所運用過的動作進行總結整理,將經過實踐驗證比較成功的動作進行提煉,最后形成系統的、完整的武術動作。這個階段已經出現初級形式的武術,但是這個時候武術被稱為“武舞”。之后隨著時代發展,不斷有人在此基礎之上創新優化,宋代史書上記載過“大套子”,明清時期的套路武術也實現了良好的發展。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歷史,無論是哪個朝代都有戰爭,都有習武之人著力于完善武術運動,推動武術運動的良好發展。與現代不同,古代經常會有戰爭發生,同時沒有殺傷力極大的武器,主要依靠人力進行面對面斗爭,這意味著武術的主要作用就是“殺人”。隨著冷兵器時代落幕,武術逐漸成為一項體育項目,從戰場上逐漸走向競技賽場,發展到今天,武術越來越注重美觀、創新度、高難度,武術身上的藝術色彩逐漸濃烈起來。但是武術起源于戰爭,其本質是技擊性,這是永遠都不能丟掉的。基于此,多年前我國武術運動管理部門開始致力將散打定型為比賽項目,經過多年的實驗和推行,散打現如今已經成為一項比較成熟的體育競技項目。散打項目表現形式比較簡單,主要體現為:踢、打、摔等。但是散打對于攻擊和防守十分看重,與傳統武術的技擊性很靠近,其與套路都是武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與套路相比,散打在表達方式和側重點具有明顯的不同。
傳統武術訓練中涉及的“打練結合”具體表現為一個階段。主要指的是采取套路訓練的方式,讓武者不斷重復這些武術技擊動作,最后形成大腦記憶和肌肉記憶,并促使自身的身體素質得到有效增強。之后師傅再通過與其實際對戰,指導結合糾正,讓武者切實消化之前的套路技術,并能夠將其良好運用在實際戰場上。明代名將戚繼光就曾說過,想要體會武藝的精髓,首先需要進行不斷的實際對抗。
現代武術訓練中涉及的“打練結合”指的是武術運動員需要同時接受散打和套路的訓練,不能將其分割開來,無論是散打運動員還是套路運動員都無法真正代表武術。從武術現代化發展的情況來看,眾多的武術運動員都以站在更大的競技舞臺上,取得優異成績作為發展目標,并將競賽評分標準作為訓練的重點。在創新動作技巧時,過于追求動作的美感和難度,但是卻忽視了武術其原有的特質,越來越看不到技擊性在武術中的身影。散打項目最開始是從武術中分出來的,集中了武術中最簡單的實戰技術,結合明確的攻防規則,促使運動員的攻擊和防守能力得到相應的提升。
“打練結合”訓練模式并不是固定下來的,不同的時代發展對于武術有不一樣的要求,“打練結合”的呈現方式也不盡相同。而現階段“打練結合”訓練模式要服務于現代化武術訓練,要求運動員能夠充分消化散打和套路武術。從客觀情況上來看,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運動員在接受武術訓練的過程中,如果想要在同樣強度下同時開展兩項訓練,并全面消化是非常有難度的。運動員想要在一方面獲得好成績,也沒有必要開展同等強度的訓練,在兩者兼顧的同時,要有側重地進行訓練。比如套路運動員需要在日常訓練中增加相應的散打實戰內容,從而有效強化其攻防意識,同時體會武術所具有的技擊性。而散打運動員需要在日常訓練中增加相應的套路內容,散打對于技術的要求并不高,攻防更多依靠力量輸出,但是運動員通過加強對武術技巧以及理論知識的學習,能夠促使其攻擊和防守更具有戰略性。在武術訓練中運用“打練結合”訓練模式,所能體現出來的價值就是,能夠推動散打和套路實現最大程度上的互補,為運動員在競技場上帶來更大的勝算,同時更為深入地領略武術技擊性的本質。
從現階段競技武術的發展方向來看,其訓練的目標是為了進入更大的舞臺,并且獲得更高的成績,由此,各種高難度的技術技巧在逐漸增加。在過去的武術比賽里面,競技長拳的跳躍式動作通常由五部分構成:騰空飛腳、騰空外擺蓮、旋風腳、旋子、側空翻。之后隨著武術在各種競技舞臺上的活躍,運動員開始著力于對武術動作的創新,并增加動作完成的難度。這為武術帶來可觀的成績同時,也出現了一個問題,中國武術其技擊性的特點在逐漸消失。因此,教練在開展武術訓練時,不要過于強調動作的美感和技巧的難度,要明確武術作為技擊性運動的本質。武術的發揚光大不僅體現在舞臺上,更體現其所具有的精神上。針對這個問題,教練開展的訓練應該具有更強的針對性。一般情況下,這種武術運動員可以歸屬于套路運動員,其所參與的比賽要求運動員完成動作的標準度、動作連接的流暢度以及技巧的難度等必須要達到相應的程度,才能在賽場上獲得更高的分數。由此,教練在日常訓練中,除卻對以上套路內容的訓練,還要引導運動員進行有效的散打訓練。通過加強散打的訓練內容,促使運動員不僅能夠保障動作的高難度和標準度,同時也充分體現了武術的技擊性特點。同時,在訓練過程中,對于一些沒有意義的、繁冗的動作要將其拿掉,不要將訓練時間浪費在這些“花拳繡腿”上。同時,教練要鼓勵運動員創新的積極性,但是要明確的是,創新是建立在夯實的基礎能力之上的,確保運動員能夠充分掌握武術的技擊性。運動員在創新動作時,教練要強調動作所具有的攻擊性,切忌為了追求美感,而增加一些沒有意義的動作,反而會限制其所能達到的力量程度。
現代散打運動在眾多武術人的推廣之下,已經能夠達到家喻戶曉的程度,眾多的體育院校都設置了相關專業,旨在培養出更多的優秀散打運動員。但是問題在于現階段散打呈現出來的特點與武術的距離越來越遠,并且逐漸趨近于西方格斗項目,甚至有很多人都認為散打是格斗項目,無法將其與武術聯系起來。而教練為了讓運動員在競技場上獲得絕對的優勢,在訓練過程中,在技巧上只是做簡單輸出,運動員對于武術技巧所學甚少,大部分的訓練時間都會集中在力量和反應的訓練上。針對這個問題,教練首先應該明確散打是武術項目的一種,而武德修養是武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教練應該加強這部分內容的教學,讓運動員能夠更為深入地體會武術的精神。其次,散打運動員具有十分強悍的力量和反應能力,教練基于此有效落實打練結合策略,加強對套路的訓練,以及武術理論知識的教學。教練在落實套路的訓練之前,需要明確散打運動員所具有的問題,主要有發力僵硬、發力方式單一、動作技巧不過關等,教練就可以從這幾點入手。在教授套路技巧時,嚴格要求其動作完成的標準度,要做到力量和技巧二者兼顧。在訓練發力時,教練要加強運動員對各種武術發力方式的認識,拓寬運動員的知識面,不要將力量的輸出形式固定在拳頭上。除此之外,除了動作技巧的練習,教練還要強化理論知識的教學,在講述某個武術動作時,結合相應的理論內容,促使運動員可以更好地接受。只有配合相應的理論,才能支持力量和技巧的體現。最后,在散打運動中融入充分的傳統武術動作,讓運動員充分明確二者存在的關聯。教練帶領運動員對武術動作進行相應的梳理,基于相應的標準對武術動作進行有效的歸類,促使每一類的技擊動作都具有自己的特點。教練將不同類別的動作要點、理論核心明確給運動員,以此為單位開展訓練,運動員對于動作會實現更充分的吸收,進而將其充分融合到已有的散打動作中,結合自身的力量和反應,將武術的技擊性特點充分發揮出來。
通過對武術技擊性的了解,在開展武術訓練過程中,采取“打練結合”訓練模式,對提升訓練質量具有重要影響。因此,應立足于武術訓練實際,明確武術技擊性的特點,有效探討“打練結合”訓練模式的應用情況,將其落實到武術訓練中,為武術訓練奠定良好的基礎,滿足運動員全方面發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