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山丹縣清泉鎮南湖小學 趙廣超
微課作為一種創新教育形式,如今正被廣泛應用于語文、數學、英語等各個學科。相比傳統的課堂教育模式,微課教學的優點在于科技感強,信息技術的體現方式多元化,可以綜合聲光電技術來為學生營造非常直觀生動的學習體驗,對于調動課堂氣氛,激發學生活力,深度展現學科知識有很好的效果。
微課在數學課堂上的應用,需要以我們對微課內容的優化管理為前提。很多教師習慣于在網上搜集一些微課視頻課件直接使用,往往難以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因為教育要做到因地制宜,因勢利導,而不是生搬硬套。根據課程進度、教材內容以及教學目標設計微課視頻,這樣才能更好地達成教育職能,讓學生從數學課堂獲得啟迪,有所進步。
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我認為微課視頻首先要在時長方面做好管理,視頻時間不要太長。正常情況下,5~8 分鐘就足夠了。因為小學生的注意力能集中的時間并不長,而且微課視頻的畫面播放進度較快,信息承載量較大。在短時間內把主要內容呈現出來,學生更容易掌握。此外,為了方便學生的認知理解,微課內容應該做到主題鮮明,結構簡單,把最主要的信息呈現給學生,讓其從整體把握微課內容,相信這對提高他們的數學水平有所幫助。
微課是一種依托視頻課件建立起來的課堂教學模式,它和傳統的板書教學、教材宣講有一定的差異。很多教師習慣于在課堂上開門見山直接播放視頻,但這樣的做法并不是最有效的。直接播放視頻,學生容易將微課和課本教材的內容隔絕開來,容易給學生形成干擾,造成知識點無法有效融會貫通。開展話題導入,是指教師應當用有效的話題來啟迪學生的思維,實現課本教材內容與微課內容的緊密銜接,讓學生了解微課內容從何而來,圍繞什么展開,與課本中哪些內容緊密關聯。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展微課教學,才能真正發揮其教育價值。
例如,在關于“分數”這方面知識點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在課堂上做一個數字化的演示。我們用一根粉筆代表“1”,通過折斷這根粉筆來展示一分為二,一分為三,甚至一分為四。在進行分數的具象化展示的過程中,我請同學們思考,分數存在的意義是什么?我還可以用一元錢的硬幣做演示,這硬幣本身沒有變,但它可以是一百元的百分之一,可以是十元錢的十分之一,這種分數的分子或者分母的改變到底有怎樣的意義?通過這樣的演示過程,學生開始對分數這個概念進行思考。結合大家的思考,我播放微課視頻課件,讓大家看看課件里面是采用了怎樣的方式來展現分數的意義。
通過話題來引導,會發現學生能夠更好地進入狀態,對微課視頻中的知識點進行吸收掌握。對于話題的引導,我認為具體需要把握兩點:一是我們選擇的話題應該和微課視頻的內容有緊密相關性,讓學生帶著對話題的思考來觀看視頻課件,思考視頻課件中的內容;二是話題應該有一定的趣味性,因為小學生的認真能力追求趣味性,關注趣味性,對乏味無趣的課堂內容缺乏積極呼應。在趣味引導下,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得到充分的激發。
在微課教學活動中,很多教師習慣于一次性地把整個視頻播放完畢,整個過程中缺乏和學生的活動對話,只在視頻完結后對其中的知識點做一下總結強調。我認為這并不是最有效的方法。一般來講,面向小學生的微課視頻長度不超過10分鐘。在這樣的時間段內,學生們可以接觸到的知識量依然比較大,很難保證每個同學都能精細全面地把握視頻內容。此外,每個學生看待事物的思路和眼界也會有不同。在微課視頻的播放過程中,有的同學能跟上視頻節奏,但也有的同學后知后覺,容易丟掉重點,或者對視頻內容的理解有誤。對于這樣的情況,我們要做好學生思路的引導,讓他們可以在整個微課播放過程中把握重點,跟上節奏。
例如,在學習四年級數學中“圖形的運動”這方面知識點的時候。可以發現,很多同學對圖形的運動規律、軌跡及其在不同運動狀態中的表現缺乏一種良好的抽象思維能力,總是不能通過現象準確把握其運動過程。為此,我利用PPT軟件和錄屏軟件,在電腦上操作演示了三角形、正方形、圓形以及不規則形狀圍繞圓心旋轉移動,在特定象限中進行位移,圍繞一定路徑進行位移等的過程,試圖幫助同學們以直觀的方式了解圖形的運動規律。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上緊跟微課的教學進度,我在課堂上給同學們提出了三個思考題,讓大家嘗試通過觀看微課視頻來解答題目:1.你認為圖形的運動軌跡是固定的嗎?2.圖形的運動過程中,它本身會發生變化么?3.怎樣才能精確地計算一個圖形的運動軌跡路徑呢?通過這三個思考題目,我讓大家對整個視頻微課的內容進行把握。其中第一個問題是最淺顯易懂的,奠定同學們對圖形運動的基礎認知,了解圖形的運動是一個變化的過程。第二個問題是讓大家思考,圖形的運動和圖形的變化是兩碼事。在數學上,在小學階段,同學們接觸的圖形是不會發生形狀顏色的改變的。只有它的位置、運動軌跡會改變,并通過這種改變展現不同的視覺效果。第三個問題讓同學們學會從數學建模的角度來思考和認知圖形的運動。結合微課視頻中的象限設計,大家會意識到,圖形的運動過程是可以用數學來呈現的,是一個精密的過程。圍繞平面象限或者某個表格,圖形的運動總會有數字上的呈現。
教學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是教與學的有機結合。這意味著,微課教學不應該只是單方面地給學生播放視頻或者讓學生思考問題,找到答案,而是應該盡可能激發學生去主動探究,鼓勵大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小組合作學習正是適合同學們相互啟迪借鑒,相互輔助學習的有效途徑。教師可以給學生們進行分組,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觀看微課視頻,接受微課視頻知識點的熏陶,并在小組討論中各抒己見,相互討論。
在小組合作完成微課任務的過程中,我發現學生的思維是開放的,每個小組都圍繞微課視頻內容做出了很好的創新思考。比如在關于五角星的面積計算中,很多小組都想到了把五角星按照對角線進行拆解,形成多個三角形,然后測量三角形的角度、垂線、邊長等數據,通過圖案的拆解拆分來計算其面積數據。而在對正六邊形的面積計算中,一些小組不僅對圖案進行了拆分,分解成六個等邊三角形來計算面積,還在紙上給出了解題思路,像完成數學解析題目一樣進行了嚴謹的解答。這樣的做法,不僅是對微課視頻知識點的有效總結利用,而且體現出了小組學習良好的學科素養。這是微課視頻理論和圖案面積計算的實際相結合的過程,是微課視頻教學內容鞏固深化的過程,對提高數學教學成果有很好的作用。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很強的學科,也是和生活結合非常緊密的學科。如今在微課教學的形式下,教師就可以利用好信息技術的便利條件,鼓勵同學們課下自行觀看微課視頻來進行溫習、復習。這也符合“互聯網+教育”的創新思維,對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提高數學學科素養有很好的效果。比如,學習數學中“統計表”這方面的知識點,教師了解同學們對于統計圖、統計表這方面的知識點掌握得并不扎實,對統計圖的結構構造缺乏準確的了解。為此,教師在班級群里分享了這一則微課視頻,與學生家長溝通好,要求學生在家里自行對照微課視頻進行自學復習,并完成好課后作業。借助班級微信群,家長們可以幫孩子下載微課課件到手機、電腦上,讓孩子在家里觀看微課視頻復習相關內容。這種便利性,對提高學生們的數學素養有積極作用,也給家長們輔導功課,監督孩子的學習情況提供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