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中學 仲新民
趣味性教學方法實際上就是多種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的總稱,采用趣味性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要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教學內容的有趣性,高中生本身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較強,因此,只要高中生對生物產生學習興趣,就能使教學質量有所提高。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選擇趣味教學方法需要教師是深入了解學生的興趣以及性格特點,根據教學內容選擇趣味教學方法,以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目標,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識。
游戲一直是學生喜歡的一種娛樂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游戲能夠有效減輕學生學習的心理壓力,這點很適用于高中生,受升學壓力的影響,高中生的學習十分緊張,導致學生精神一直處于緊繃狀態,雖然適當的壓力能夠讓學生有所進步,但是物極必反,若是長期處于緊繃狀態,很容易導致學生出現心理問題,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科學合理的游戲不僅能夠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還能使學生緊繃的神經可以適當放松一下,讓學生感覺到學習是快樂的,這樣學生的主動性就能夠有所提升,學習效果也能更加明顯。而且生物教學內容其實并不簡單,需要學生認真思考、充分理解,學生才能真正掌握生物知識,那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生物教師想要更好地發揮游戲的教學作用,讓學生真正喜歡上生物,就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事項,首先就是游戲與生物教學內容相結合,教師要明確采用游戲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識,而非僅是讓學生放松,高中階段教學任務重,而且需要學習的科目眾多,因此能夠分給生物的教學時間是有限的,每一節課時都十分重要,若是僅僅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而設計游戲,那么課堂教學時間就被浪費掉了,很有可能導致當節課的教學目標無法完成。為了避免種情況,教師應該明確將游戲引入生物教學中的真正目的,以保證教學效率,完成教學目標。其次就是游戲要具備一定的挑戰性,簡單的游戲對其吸引力不大,只有具備挑戰性的游戲才能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最后就是游戲要具備趣味性,可以利用游戲增加師生或者生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能夠在游戲中準確掌握生物知識。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進入信息化時代,而國家在現代教學設備普及上的投入也越來越多,生物本身就是一門實驗頗多的學科,有很多實驗教師根本無法帶領學生進行實踐,同時這部分實驗又很重要,教師僅靠講授法進行教學很容易導致課堂教學很枯燥,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那么學生對實驗的印象就很難深刻,課堂教學效率若是不高就需要學生利用課下的時間自主復習,那樣教學效果不好。多媒體技術為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了有效的新途徑,教師可以尋找相應的視頻實驗資料,然后在課堂教學時將視頻播放給學生,這樣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的興趣也將有所提高。若是沒有實驗視頻,教師也可以利用一些能夠找到的實驗圖片資料,利用多媒體技術中思維導圖的功能將實驗的順序和產生的實驗現象展示給學生,這樣學生對于生物實驗的整個實驗流程也將更加清晰,對于高中生而言,這種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的內容更具趣味性,能吸引他們的興趣。除此之外,對于普通的生物知識,教師也可以利用互聯網資源平臺選擇能夠作為教學內容延伸的趣味教學內容,然后將之作為教學內容的一部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給學生,使知識變得更加形象化,加深學生的印象。例如,教學“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還原這個實驗過程,并且將豌豆各個階段的變化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在頭腦中對此部分形成清晰的認識。除此之外,還有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對此教師就可以利用教學視頻進行教學,學生對于分離定律的理解也將更加深刻,在課堂學習的生物知識的基礎也更加扎實,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進行課后鞏固。
除了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保證生物教學的有趣性,教師也可以組織多樣的趣味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讓學生可以在實踐中得到更加全面的成長。在高中生物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的趣味教學活動有很多種,像是組織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新課程改革明確指出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也就是說要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思考能力,教師教授再多知識學生不思考也難以保證教學的有效性,而保證教學趣味性也是建立在學生充分思考的基礎上的。同時要想讓課堂教學具備趣味性除了要讓學生思考之外還要增加生生之間的交流機會,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參與感。組織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意識,也能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為了保證這一教學方法的趣味性,教師設計的教學任務要具備一定的難度,同時也要具備一定的啟發性,當學生通過合作思考與討論完成教學任務時,就能在學習中獲得滿足感,這樣對于學生而言生物教學就是有趣的。以“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為例,教師可以提前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將學生分成水平相近的不同小組,然后讓學生以組為單位去分析教材中關于生命元素的表格,并且要求學生根據表格總結出自己小組對組成生命元素的看法。然后讓每組派出一名代表分別說明本組歸納的內容。
生物教學內容其實與生活緊密相連,像是有關DNA 的教學內容與人類遺傳的構成存在密切關系,又或者關于生態系統這方面的內容則跟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有直接的關系。將教學內容與生活相結合能夠讓學生知道生物教學的重要性,引起學生對生物內容的好奇心理,這種好奇心理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生物相關的知識。以“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為例,教師可以在備課時準備生活中常見的糖,如紅糖、白糖、冰糖以及葡萄糖等,然后在教學時分別展示這些糖的樣子,也可以讓學生嘗一下不同糖的味道,然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己預習教材中的內容,讓學生在預習完成后將糖的種類進行分類,在學生分類完畢后由教師進行判斷分類是否準確。同時,教師也可以向學生提問馬鈴薯中是否含有糖?讓學生猜測一下,然后進行印證,在確定馬鈴薯含糖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為什么馬鈴薯含糖,但是吃起來沒有甜味,在將教學與生活中常見的教學內容相結合時,學生就能對教學內容產生足夠的好奇心,這種好奇心會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實驗也是生物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而且實驗本身對學生的吸引力就比較大,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采取趣味教學法,實驗教學法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方法。高中生物教師應該選擇一些以學生的動手能力完全可以自己進行的生物實驗,然后帶領學生到生物實驗室去體驗生物世界的神奇之處,然后讓學生按照教師的演示進行生物實驗。學生親手做實驗本身就能夠讓學生感覺到樂趣,教師在學生做實驗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記憶實驗的結果,以達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目標。以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集中細胞的實驗為例,教師先進行臨時裝片的制作,然后讓學生按照教師的演示自己動手進行臨時切片,切片完成后,教師要讓學生按照教師的指導進行切片觀察,分別要求學生按照5X 物鏡和10X 物鏡觀察。然后讓學生按照剛才所學的內容自己去制作動物血液的制片,并且進行觀察,然后讓學生分別說出自己觀察的實驗現象,讓學生根據實驗結果自己思考動植物細胞結構的區別以及各自的特征等問題。
總而言之,在高中生物教學使用趣味教學方法對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是百利而無一害的。莎士比亞曾經說過,“學習要合乎興趣方可得益。”學生對學習內容感興趣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時主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將生物知識真正做到內化于心。為了讓趣味性教學方法發揮最佳教育效果,教師首先可以設計一些趣味游戲,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興趣,其次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組織趣味教學活動,展開實驗教學,讓生物知識形象化、趣味化,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生物知識的神奇之處,最后就是要將教學內容與生活相結合,引起學生對生物的好奇心和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