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丹陽市華南實驗學校 莊小燕
閱讀是最好的文化傳承途徑。目前來看,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育已經不適合新時代背景下的小學生學習習慣和素質發展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以學生為本,進行個性化閱讀教學,啟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們語文思維和素養,從而完成小學語文教學目標,達成教學效果。
我國社會發展已經進入了互聯網時代,現在“10后”的小學生從小習慣了快速的生活節奏和資訊豐富的電子設備,閱讀已經不再是他們獲取資訊和娛樂自己的首要選擇。在這種背景下,小學閱讀教學還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家庭和學校都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氛圍。這兩年興起的書香社會,閱讀社會還在推廣階段,建設全社會積極鼓勵閱讀的導向依舊任重道遠。
閱讀課程總體來說創新性較小,而且主要方式是推薦閱讀書目,學生進行閱讀,教師在課堂上主要進行聽說能力的練習,讀寫能力集中在作文教學上。
很多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和閱讀書籍推薦時為了省事,直接采取統一數目或者在網上搜索,沒有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推薦,造成孩子閱讀興趣低,將看書當成作業,無法培養出閱讀耐力。
“行為-認知”教學法是在喬姆斯基的“普遍與特定”學說基礎上結合我國教學實際情況建立的一種新型教學法,是在充分考慮小學生行為能力與認知能力的階段性特征的前提下,在教學實踐中不斷調整并優化課堂結構,以此對學生的學習進行針對性、技巧性的引導的教學方法。
“行為-認知”教學法不僅可以幫助語文教師順利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提高閱讀課堂教學效果,還可以增加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真正感受閱讀的快樂,幫助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1.“行為-認知”教學法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
小學生的年齡段基本處于6~13 歲,這一階段的兒童的思維由表象性往邏輯性發展,所以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利用這一階段孩子獨有的好奇心、想象力和表達欲,讓他們在閱讀中探索世界、了解自我、互相分享,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
2.結合學生情況開展針對性教學
教師采取“行為-認知”教學法是需要建立在對學生的深入了解上的,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更好地開展針對性教學,讓學生采取更加有效的學習策略。教師無論在前期選材還是教學指導或者后期輔導的過程中都需要對學生的情況了如指掌,通過不同方式的閱讀學習,讓學生養成閱讀的好習慣。
任何一種教育方法都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閱讀教學也是如此,學生作為閱讀活動的主體,他們的閱讀能力增長是閱讀教學的目的,所以閱讀課程設計在符合他們認知發展的同時,也要符合他們的閱讀興趣。比如,影視劇《西游記》就是很好地引導學生閱讀名著的途徑,這種讓學生將看電視和閱讀結合起來的假期作業可以極大地鼓勵學生進行閱讀,教師也可以采用分級的閱讀材料,低年級段的學生可以推薦簡化版、少兒版、注音版的《西游記》,高年級學生可以適當閱讀文言文版的章節。還可以在每個月引導學生投票,選出最想閱讀的書籍,教師經過評估后,如果適合學生閱讀,可以進行全班閱讀比賽,舉行知識問答等活動,讓他們自己選擇,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主動性。
教師在設計閱讀教學時要重視教學方法的多樣性,“10 后”的小學生從小習慣了電子產品作為主要資訊來源和娛樂方式,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對于電子產品的依賴,進行閱讀教學。例如,最近大熱的《江南百景圖》古風手游適合高年級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可以將扮演明朝時江南的設計師,興造建筑、經營店鋪、安排居民工作,其中眾多的文人隨口成詩,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當然這種迎合學生娛樂需求的教學方式不是適合所有年齡段和學習程度的學生,一定要嚴格控制,避免學生沉迷。多樣性還可以體現在實踐教育課堂,全國各地都有文化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教師可以設計語文實踐課堂,在課程前期有學生進行教學活動設計,輔助資料整理等活動,采取翻轉課堂等教學方法讓學生有閱讀主動性,還能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讓學生全面成長。
閱讀可以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是學生創新思維的起點,但是閱讀教學如何引導學生開發創新思維,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努力引導。其中故事續寫,舞臺劇編排等活動都是很好的閱讀想象力鍛煉,《龜兔賽跑》作為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新視角的觀察,比如說觀眾。《白雪公主》中公主與后媽如何才能和好如初?可以讓學生自導自演的話劇,將閱讀課程進行多角度的分析,讓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視角表現自己的想象是對他們創新能力最好的鍛煉。
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很多學生在幼兒階段就背誦過唐詩,朗讀過宋詞,小學教育應該利用這個優勢,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培養學生的興趣。比如說利用傳統節日,讓學生進行民俗閱讀,在班級舉行民俗活動,如春節貼對聯、端午帶荷包、中秋吃月餅、重陽要登高,等等,這種在日?;顒颖澈蟮奈幕x可以是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讓學生在行為和認知上統一,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閱讀教育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行為-認知”教學法不僅可以有效地突出閱讀的重要性和語言環境,讓學生在實踐行為中充分理解閱讀內涵,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采取“行為-認知”教學理念,充分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規律,更多引導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采取多種形式的教學,幫助學生全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