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幼兒園 馬文婧
近年來,電腦音樂制作已經逐漸走進了嬰幼兒的音樂課堂之上,豐富了嬰幼兒對于音樂的認識,也幫助教師們更好地培養他們的樂感和審美能力,可以說是百利而無一害。而且電腦音樂制作可以給予幼兒更加優質的音樂體驗,對他們的身心發展是非常有益的。
俗話說,“每個人心中的音樂性都是與生俱來的,每一個孩子的心中都是充滿了詩意和浪漫的”。幼兒音樂教育以欣賞和感受為主,培養幼兒對于節奏和動感的掌握,能夠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氣質,促進身心健康發展。打擊樂活動在幼兒音樂教學中占有很大比重,它作為一個節奏感較強的音樂類型,可以很快地幫助幼兒抓住節拍,而且打擊樂的技術要求不高,幼兒也可以很快上手,感受到其中樂趣。在現在的社會發展背景下,奧爾夫教學法在音樂教學中不斷深化發展,幼兒音樂教學也應該與時俱進,將電腦音樂融入打擊樂活動中,相輔相成,給予幼兒更加優質的音樂體驗。
學前教育階段是幼兒時期不可或缺的教育經歷,學前教育階段為幼兒的人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持動力,在這個階段,采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就顯得比較重要了,奧爾夫音樂帶有自娛的特性,對幼兒的吸引力很大,而且可以在孩子還不懂什么是音樂的年齡就開始感受音樂,并且可以親手創造音樂。這樣的教學可以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樂感,幫助幼兒抓住節拍,提高對于音樂的靈感,幫助幼兒全面提高欣賞能力,激發幼兒的音樂細胞。
但是幼兒階段中與奧爾夫教學結合的打擊樂活動也面臨巨大的挑戰,需要更多元素的加入。幼兒階段打擊樂的發展對于教師的教學素質有著比較高的要求,很多教師都非常認可打擊樂對于幼兒啟蒙的作用,但是由于教授的難度,這類的課程開設還是相對較少,打擊樂中可以使用的節拍雖然自由,但是樂器的聲音元素比較少,教師在教授時,如果著重營造輕松有趣的教學形式,往往容易把握不好游戲同音樂之間的關系,就會忽視幼兒自身對于音樂的需求。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打擊樂活動需要融合更多的音樂元素來輔助教學,起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當今社會已經步入了網絡信息時代,電腦已經成了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而電腦音樂這個概念對大家也已經不陌生,它主要是指利用智能音樂軟件為工具制作出來的音樂,既是一種表現音樂的技術工具,又是一種表現音樂藝術的形式。它通過電腦以及相關設備進行創作合成,帶來了音樂理論上的巨大革新,在電腦音樂走進課堂的過程中,對傳統的音樂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傳統音樂教學與電腦音樂教學二者相結合的教育模式,為幼兒音樂教學提供了發展的契機。電腦音樂傳入我國一直以培養人的創新能力為核心開展,從最初的無人問津到現在的廣泛使用,期間經歷了大大小小的無數次考驗,這才奠定了電腦音樂發展的基礎。
音樂可以增強幼兒對于世界的認識程度,這個是毋庸置疑的,電腦音樂最初也是強節奏感的音樂品種,它走進幼兒音樂教學課堂的第一步就是從傾聽和欣賞入手,培養興趣。曾經在幼兒園里進行過類似的嘗試,第一節課讓幼兒們對打擊樂進行一個詳細的了解,并且帶著幼兒們動手操作一番后,都形成了基本的節拍感,也表現得十分感興趣;第二節課就嘗試著在幼兒的音樂課堂上播放了一段電腦音樂制作的打擊樂給他們聽,在節奏上與上一節課一直,但是添加了少許的復合元素,幼兒們在欣賞過程中就顯示出了很高的積極性,有的幼兒甚至跟著節拍律動身體,看上去非常開心。音樂播放完畢后,幼兒們都對這樣的表現形式顯示出了極大的興趣,因為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類似的表現形式,所以希望多多欣賞。通過幼兒們的表現,教師也可以感受到電腦音樂制作同打擊樂結合對于幼兒來說,是一件非常具有魅力的事情。如果可以將二者進行一個巧妙的融合,就可以在幼兒的音樂培養上達到更好的效果。
電腦音樂制作很好地彌補了打擊樂本身樂器聲音種類少的問題,可以讓幼兒階段的幼兒們聆聽到更多種類的聲音,可以起到豐富幼兒想象力的作用。電腦音樂制作在打擊樂教學中的實踐,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教師與幼兒之間的音樂互動。很多教師在掌握了電腦音樂制作的技術之后,都會將它作為一個互動形式引進課堂。筆者在課堂上進行的實踐教學過程大致如下:首先,幼兒們結為5 人組,通過打擊樂器進行一個簡單的節拍排練,每個人負責掌握不同的樂器,然后團隊合作演奏出富有節拍性的片段,隨后根據幼兒們的演奏,將這些簡單的音符和節拍輸入電腦,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樂音進行組合搭配,教師通過技術操作導出,播放給其他幼兒欣賞評價,然后結合其他幼兒們的意見不斷改進,最終作為一個作品呈現出來。通過教學實踐,大大培養了幼兒們對于音樂的鑒賞能力和創造能力,也是其音樂靈感的顯現。
第二,將打擊樂從課堂引入生活的實踐。幼兒們對于事物的認識比較簡單,通過音樂課對打擊樂有了一定了解后,教師便要將學習重點從樂音的學習轉向將打擊樂融入生活的方式方法上。由于幼兒們對于電腦音樂制作的喜愛,筆者進行了一堂“將打擊樂引入生活”的課程嘗試,在這堂課的最開始,就先為大家播放一段由電腦音樂制作的打擊樂片段,但是樂聲主要來源于生活,比如筆桿敲擊桌面的聲音,或者衣服之間摩擦的聲音,跺腳的聲音等。通過這些聲音的組合形成一個小片段播放給幼兒進行欣賞,隨后讓幼兒們在身邊尋找這些樂音,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要不斷對身邊的幼兒們進行觀察,對他們無意間搜尋到的其他聲音進行留意收納,然后在課程的最后,教大家一起用打擊樂的方式敲出同電腦音樂制作的片段一樣的聲音,讓大家切身體會到打擊樂與生活的融合,起到將音樂融入生活的作用。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幼兒的音樂教育過程應該先從簡單的奧爾夫音樂開始,幼兒們一學就會,可以輕松上手,隨后將打擊樂同奧爾夫樂器相結合,帶領幼兒輕松入門打擊樂,在大家普遍能夠接受之后,將電腦音樂制作引入教學中,這樣的實踐是能夠起到1+1>2 的效果,提高課堂利用率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加深了幼兒對于音樂的理念認識,很好地引導他們認識到音樂的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