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東山實驗小學 馬秋英
小學時期的音樂教學是學生音樂教育的起步階段,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習慣十分重要。因此教師在音樂欣賞教學方面要充分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開展音樂教學課程時,應采取以下三個步驟:首先,通過音樂教學引導學生對音樂中所表達情感的理解;其次,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了解音樂中的不同素材及表達形式;最后,在音樂教學課程結束后,學生獲得了獨特的音樂鑒賞能力,進而音樂欣賞能力有所提高。
雖然現階段素質教育已經得到了推廣,但在很多學校,應試教育思想仍然根深蒂固,這些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片面追求分數,對學生實行高壓管理,而有些家長也給學生報了大量輔導班。這些學校和家長普遍認為,學生把主科學好就行了,音樂類的課程學不學都無所謂。在這種大形勢下,學校往往只重視學生的成績,甚至占用音樂課的教學時間。即使一部分學校對音樂課較為重視,但音樂課也往往側重于教學生唱歌,而忽視了音樂欣賞的重要性,音樂課的教學流程都是“教師教,學生唱”,學生只是被動學習。
大部分教師的教學流程都是直接播放音頻。但這個過程并不夠合理,直接播放音頻的方式未免過于單一,在這一情況下,一些學生往往會開小差。同時,有些教師可能對這些音頻中的內容不甚了解就直接播放,顯然,學生無法獨立進行這些音樂的欣賞,而教師也無法正確引導,長此以往,大部分學生根本無法對音樂欣賞課產生興趣。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ˉ±s表示,多組計量數據間比較采用F檢驗,組間比較采用SNK-q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采用回歸分析的對數曲線估計繪制學習曲線。
音樂欣賞的關鍵是讓學生理解和體會歌詞,并能通過音樂放松身體和精神。如對一些紅色歌曲進行欣賞時,教師應當介紹歌曲背景,從而對學生的思想品德進行教育。小學音樂課最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在課堂中得到放松,如果教師沒有從這一點出發,那么小學音樂欣賞課就失去了意義。
從目前來看,當前幼兒園一日活動開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較為嚴重的保教分離的問題,保育工作和教育工作往往是分離開的,有些教師認為保育工作應由保育員負責,而保育工作又被看成是輔助性工作。幼兒園存在著“重教輕?!钡那闆r,將工作重點放在了課程教學上,對幼兒身心健康和社會保健方面的研究并不是特別深入。這種保育分離的情況也使幼兒園一日活動的設計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不利于幼兒的全面發展和成長。
一是讓教學內容充滿故事性。故事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師在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可以把故事情節融入音樂教學中,以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如教師在交響童話《彼得與狼》這首作品的欣賞教學中,就可以將作品中所描繪的故事作為前言,結合人物形象與樂器音色特點,引導學生感知音樂,感受音樂描繪的場景,體驗音樂表達的情緒。這樣可以充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并加深學生對于歌曲的理解,促進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發展。
二是積極轉變教學理念。以往的小學音樂教學都是“教師教,學生唱”,過于呆板,為此,小學音樂教師應當在教學理念上積極創新,這是音樂教學的首要任務,也是提高音樂欣賞教學效率的關鍵。教師在教學時應更側重于音樂欣賞教學,充分認識到音樂欣賞教學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重要作用,在投入更多精力進行教學的同時,也要深入研究如何引導學生體驗和感受音樂所表達的情感,以此提高音樂欣賞教學效率。此外,教師要合理引導學生感受音樂作品中的情感和內涵,讓學生意識到樂理知識的重要性,通過樂理知識感受音樂之美,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三是鼓勵學生積極表現。大部分小學生都有活潑好動的特點,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注重這一點,創新教學方案,通過舉辦各種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積極表現自己、展示自己,以提高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如在《燈官報燈名》的欣賞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采取欣賞和表演相結合的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表演活動,讓學生在臺上充分展示和表現自己,同時,唱和表演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對音樂的欣賞更加直觀了。
一是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教師應仔細分析小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接受能力,而后確定音樂欣賞教學的內容。教師切不可忽視小學生之間能力的差異,必須基于差異考慮如何開展針對性教學。對于音樂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更要注重引導,多進行鼓勵教育,增強這些學生的自信心,讓這些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課程中,進而使自身的教學目標更快達成。
二是適當進行游戲教學。音樂是充滿樂趣的,音樂教學也理應是一個充滿樂趣的過程,所以教師在音樂欣賞教學時要注意與學生互動,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其中。如條件允許,教師可以將教學任務和游戲進行有機結合,做到寓教于樂。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充分活躍了課堂氣氛,也能大大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如在《杜鵑圓舞曲》這首作品的欣賞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一同參與“杜鵑演唱會”的游戲,組織學生圍成一圈,一邊模仿杜鵑鳥的姿態與聲音一邊轉圈,通過聲勢律動來感受音樂節奏和旋律特征,并在每小節后更換姿勢,小學生本身就熱衷于模仿,在音樂配合下如同杜鵑一般翩翩起舞,課堂氛圍十分熱鬧。教師采用上述游戲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加喜歡音樂欣賞課,這對于教師開展更高效的教學活動也極為有利。
Analytical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several special topographies on airflow movement
四是將多媒體融入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讓自己的教學更加生動形象。具體來看,教師可通過播放音樂相關的視頻和圖像等方式實現多媒體教學,直觀地表達出教學內容,確保課堂氣氛活躍。如在《春天在哪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播放春天到來的相關資料片,以此引導學生討論和創編動作,進而使學生唱和表演相結合,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營造歌曲所描繪的春天場景,使用音響設備來模擬場景的音效,如條件允許還可以采用虛擬現實技術讓學生“身臨其境”,由此可見,多媒體在音樂欣賞教學中的應用對于提高教學效率有著重要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潛在感知力得到進一步激發,對于音樂知識的接受也變得更快,確保教師的高效率教學。
五是在課堂教學中充分應用角色扮演。采用角色扮演方式,是學生在音樂中表達個人情感和增強個人體驗的有效途徑。如在《龜兔賽跑》這首歌曲的欣賞課程中,教師可以先播放一段純音樂,讓學生分角色扮演,根據音樂節奏,思考如何扮演好兔子和烏龜的角色。學生通過這種方式學習音樂,可以充分體會音樂的情緒,對音樂的速度和節奏也有準確的把握。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促進學生了解樂曲也是非常有效的。
3)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在對水齡較長的壓載水進行處理時,僅需對壓載艙底層壓載水和沉積物進行處理,便能在大大減少壓載水的處理量的同時實現對壓載水的有效管理。此外,在評估壓載水排放是否達標時應重點監測艙底的壓載水和沉積物。
與其他藝術形式不同,音樂欣賞需要個人的傾聽才能形成心中的感受,這種感受也是因人而異的。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通過音樂欣賞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充分響應了新時代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引導學生在未來全面發展,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棟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