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景鋒 江蘇省江陰市青陽初級中學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體育項目也獲得了一定的進步和發展,初中體育短跑技能的訓練,不僅可以強化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能讓學生養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因此,教師應合理利用課堂時間,開展合適的短跑訓練,幫助學生緩解壓力,并采用理論+實踐的形式,實現知識和技能的協調發展。而在具體訓練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從跑步的規范性、速度、起跑和沖刺四個方面開展針對性的訓練,保證青少年可以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狀態。
不同學生展現出的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所以當教師在組織短跑訓練活動的時候,要認識到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所以跑步特征自然存在著一定的區別。因此,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及短跑特點,實行針對性訓練活動,避免因為一些客觀因素導致訓練效果的下降,而是基于個體因素綜合分析,實現學生體能的協調發展,激發學生的運動潛能。
初中體育短跑訓練過程中,體育教師對學生進行逐步訓練,循序漸進的過程中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具體而言,教師從簡單到復雜,訓練中發現學生的薄弱項,對其進行綜合性培訓,讓學生認識到訓練量和強度呈現遞進的變化趨勢。而在日常的短跑訓練中,應該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訓練模式和跑步強度的控制中,逐漸提高學生的短跑能力。
短跑運動有綜合性特點,對學生的速度、意志力和力量等方面有著嚴格的要求,所以教師在訓練過程中,應該將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基本原則,鍛煉學生柔韌度的時候,也要促進他們速度、耐力的發展,盡量避免由于身體某個部位的缺陷,導致其他部位出現損傷。此外,教師還要考慮到整體性原則對運動技能的積極影響,讓學生處在科學的狀態下運動,強化學生的短跑水平,并基于整體技能的協調性,在訓練的時候保證學生各方面綜合能力的平衡進步,這樣才能從多個方面強化學生的短跑能力。
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認識到短跑訓練的專項性特點,保證訓練模式符合這樣運動的基本要求,結合短跑的力量、速度等特點,采取針對性的訓練策略。同時,將學生的體能情況考慮在內,從多個角度強化學生的短跑技能,并根據學生的時間,開展針對性的培訓活動。
短跑動作應該靈活且速度快,對于一名優秀的運動員而言,需要規范的技術動作支持,這樣才能獲得優異的成績。而且在短跑項目中,一定要保證動作技術的規范性,著重體現在力學結構層面,對于初中學生而言,應該做好后蹬跑、跨步跑等專項訓練,這樣才能達到比較好的跑步效果。而教師在日常訓練的時候,保證跑步中的兩腿要邁開,可以從立定跳遠等方面開始培養,跑的時候,擺臂要有足夠強的力道。
相關研究表明,保證短跑技能的規范性,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自信心。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使得學生的神經系統、肌肉系統能良好配合,并保證運動員的肌肉動作可以最大化體現出來,最終獲得良好的成績。學生正確技術的發揮,和他們的自信心之間有著很大的關系,可以客觀評價自己,對自己取得的優異成績充滿信心,使得神經系統處于最佳狀態。對此,教師則是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專項訓練,一方面,針對跑步時候的步驟進行分解訓練,則是為完成訓練提供服務,除了對動作規范性的準確分析,還包含了完整動作結構的優化分析。所以在短跑訓練中,應該有一套固定的訓練模式,即半抬小腿→折疊腿→小輪跑,這個階段都有合理劃分,擁有完整的運動步驟。另一方面,訓練的時候,要抓住初學者在速度方面的敏感期,提高學生的加速能力,將絕對速度放在核心位置,使得放松能力為加速能力作保證,提高運動的頻率,通過肌肉系統、神經系統等在大腦中構建輕松的短跑感覺,并在實踐中幫助學生形成掌握的短跑技能。
初中生處于身體、心理快速發展的階段,而且每位學生都有屬于自己的特質,教師應改變以往單一的訓練模式,幫助學生建立科學且系統的短跑訓練方式,平衡訓練強度和訓練量的關系。例如為提高學生“跑彎道”的技術,教師設計“叫號追拍游戲”,學生圍成半圓,間隔5 米,依次報數,當體育委員發號施令的時候,單數學生逆時針追擊前面的學生。這種訓練方式極為特別,學生的興趣逐漸高漲,這表明體育教師及時抓住了學生的運動心理,所以在短跑過程中自然不會感到疲倦。從目前初中生的短跑訓練中可以發現,教師對學生速度的培養體現在耐力訓練中,這樣不僅無法提高學生的運動速度,還會給學生的短跑帶來諸多障礙。因此,教師還是應該從日常的訓練開始分析,對耐力訓練的強度和時間進行合理劃分,清楚定位。如體育課堂中,采用后蹬腿、小步跑的形式,提高學生的短跑速度的,或者是采用接力跑的形式,促進學生短跑速度的提升。此外,教師還可以從反應速度、動作速度等方面開始訓練:
(1)反應速度。教師采用感官訓練的形式,明確指令的時間間隔,并讓學生在實踐中主動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反應速度,如實際訓練的時候,擁有特定的信號,接著由學生反應后啟動5 米左右的距離,在不斷完成任務的時候,預估時間。
(2)動作速度。短跑項目和學生的協調能力、耐力等因素有著一定的聯系,所以在動作訓練中,采用統籌兼顧的形式,將多個環節的核心點考慮在內。如時限訓練法,這種方法則是引導學生掌握動作節拍,從動作訓練等方面進行規范操作,保證運動速度的最大化。
起跑是最初的環節,而規范的起跑動作有助于提高跑步的速度,部分教師將重點放在速度的訓練中,導致學生在起跑動作上存在著一定的錯誤。如起跑中比較常見的抬起上體,錯誤產生的原因和第一步步伐之間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系,而且頭抬起過高,這都是教師日常訓練不好所造成的。這就要求體育教師應該清楚掌握學生的短跑技術,樹立正確的起跑觀念,這是短跑成功的基礎,教師要對起跑技術進行多次細微調整,形成各具特色的活動形式,認識到高效的起跑技術可以達到自動化發展的效果。良好的短跑效果不僅需要學生擁有一定的體能、嫻熟的技術,還需要擁有超越常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聽到口令后,需要立即對外界作出回應,所以在體能和技能環境相當穩定的條件下,心理素質強大者,可以完成起跑動作,便能快速進入到加速跑階段。
例如在蹲踞式起跑活動中,后腳開始蹬離動作的時候,前腳的主要表現特點是協同用力,維持人體運動的平衡性,完成人體運動中的能量轉換。而且在加大后腳蹬離的情況下,一定要保證運動效果的最大化,完成力量向速度的有效轉化,從運動生物學的角度分析,提高起跑時蹬地力量,可以減少起跑的時間。此外,還要注意上肢的擺動力量,現代短跑技術的發展,需要注意起跑時兩臂的推動力量,提高上肢的推動力量,有助于促進和推動上體的搖擺,盡量尋找到適當的高度和位置,這對身體姿態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體育教師要做好學生沖刺階段的理論性知識闡述,讓學生反復訓練,保持良好的上體前傾,加快步子的運動頻率,做到不過終點不放松。當學生達到終點的時候,體能會快速下降,而且速度開始下降,這時候增加后蹬的力量,在距離終點15~20m 的時候,上身前傾,加快手臂的擺動運動,提高速度。撞線則是身體達到終點后,向著前傾,完成撞線動作,之后不要做停頓動作,而是自然跑過終點。
短跑沖刺訓練中,教師采用標物的形式,首先是結合場地和圖例進行綜合分析,向學生講解短跑中的沖刺距離。百米距離終點20 米的時候開始沖刺,400 米短跑則是在最后沖刺,考慮到每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制定不同的沖刺距離,接著讓學生在沖刺距離上根據對應物體做上標記,在短跑的時候,可以及時觀察并提醒學生進入到沖刺階段,把握最佳時機。此外,還可以采用低頭撞線法,重點2 米的位置讓兩邊學生拉上皮筋,皮筋的高度低于學生,接著拉上重點繩,讓低頭沖刺成為一種本能的反應。需要注意,跑步不應該過快,避免重心發生意外,學生在沖刺的時候,眼睛要注意前方,用胸去撞線。沖刺訓練是學生應該掌握到一項技能,尤其是在比賽中,更應該加強對這一環節的培養工作,培養學生達到終點線前的瞬時意識,希望他們可以取得優秀的短跑成績。
總之,初中體育短跑訓練過程中,教師必須將所有學生的實際情況考慮在內,對訓練強度和訓練量進行準確把控,從根本上保證整體的訓練效果。再者,體育教師還要給予專業化的指導,創新和發展短跑訓練理念,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我國中學體育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為我國短跑事業的發展做一份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