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國慶小學 陳艷萍
語文教師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在課上認真教授經典文章,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國家悠久的歷史文化,同時通過經典誦讀的方式組織多元化的教學活動。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國在歷史的長河中也涌現出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學習這些作品不僅能了解歷史文化,同時還能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教育部門在新課改中提出“立德樹人”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師在教授知識的過程中也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讓學生可以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承人。教師通過在課內教學中實施經典誦讀,讓學生近距離與作品接觸,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通過文字傳達的情感以及想要表現的思想,在誦讀過程中學生可以開闊視野,愿意主動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這樣一來既能深化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同時也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加入誦讀環節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教學效率,而教學效率的提升建立在學生積極學習的基礎之上,因此教師一定要合理利用誦讀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同時也能將課堂的主動權交還到學生手中,讓學生可以在感興趣的基礎上主動學習文化知識,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可以在課上組織誦讀比賽或誦讀游戲,營造出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學生在互動與競爭中更能深入體會經典作品蘊藏的文字魅力,同時也會產生正向的競爭意識,通過練習和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此外教師還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鼓勵,讓學生可以消除對經典文學作品的畏懼之心,自信積極地去學習并運用知識,從根本上提升自身的語文水平。
小學時期語文教材內的經典作品都有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意義,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最終實現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因為時代背景不同,所以經典文學作品的寫作手法、情感表達方法都有所差別,因為為了更好地學習知識、深入理解文字內涵,教師需要通過經典誦讀的方式幫助學生形成創新意識,讓學生可以在腦海中構建出與文字相對應的場景,從而產生真實的情感體驗,理解作者想通過作品表達的核心思想,從而提高學習質量。
通常情況下在小學語文教學體系中最常見的經典誦讀方式是領讀與齊讀兩種,以領讀的方式開展教學時教師都會在班級內挑選一到兩名情感充沛、表達能力強的學生,讓這兩名學生在班級內起模范帶頭作用,以此來調動其他學生的誦讀熱情,以最飽滿的狀態去學習經典文學作品。而齊讀是指所有學生在一起朗讀課文,是一項集體活動,需要每名學生都參與其中,這樣一來性格內向的學生也能有很好的參與感,并獲得良好的誦讀體驗。例如學習部編版五年級上冊《少年中國說》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安排一名學生領讀,激發全體學生對作品的興趣,然后組織齊讀,學生能在集體的力量下自然地調動自身的情緒,在讀到最后一句“美哉,我少年中國……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一句時,學生能深入體會到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同時作為當代的少年人,也會產生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而積極進取的精神。
新課改后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的古詩詞,這些經典的古詩文作品與現代作品無論是在語法結構還是情感表達上都有很大的差異,通常來說古代作者可以利用簡短的文字表達豐富的思想內涵,但是因此文中存在很多難度較高的文字,在無形之中為學生的誦讀設置了障礙,同時又因為古詩文的結構不符合當代人交流的語言習慣,所以學生難以對古詩文提起誦讀興趣,此時教師為了保證教學的有效性,可以合理地利用多媒體技術增強的作品的趣味性,引導學生主動誦讀。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的音視頻或展示具有代表性的圖片,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在教師創建的情境中誦讀經典作品可以對文字和文字背后的故事產生興趣,從而深刻體會文字韻味,同時也可以在教師講解知識點時集中注意力,積極參與課上互動,調動自己的思維去思考問題,提高學習的有效性。例如講解部編版《浪淘沙》一詩時,教師可以在課件上展示與古詩內容配套的視頻資料,向學生展示氣勢磅礴的黃河,一方面通過生動的聲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能讓學生在誦讀“九曲黃河萬里沙”一句時想象出描繪的意境,同時也能從側面體會詩人在寫下這句話時的情感,再展示出牛郎織女家男耕女織寧靜美好的畫面,深入品讀賞析原文,理解作者對田園牧歌生活的憧憬,感受到作者的奮發精神和豪邁浪漫的氣魄。
由于教材的篇幅有限,因此為了讓學生可以從全方位學習知識、接受更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教師一定要根據教學內容進行課外拓展,并鼓勵學生進行課外誦讀,通過這樣的方式深刻體會作品想要表達的情感,也能通過對比分析的方法掌握文章的寫作手法,起到提升學生文學素養的作用。例如學習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芙蓉樓送辛漸》一課時,教師在組織學生誦讀課文的同時可以在課件中展示《別董大》《送元二使安西》《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等送別詩,讓學生通過誦讀的方式體會到詩人不同的情感,從而體會出作者王昌齡凄涼、傷感、孤獨的心情,同時學習作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提高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能力。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是小學整體教育體系中最關鍵的一部分,新課改后教育部門更是賦予了語文學科更高的使命,學生不僅要掌握基礎知識,還要在學習過程中理解并傳承傳統文化。教師應承擔起立德樹人的責任,因此需要在課內教學中融入經典誦讀環節,引導學生體會文化內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三觀,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