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大成學校 蔣 星
分組管理能讓班級管理變得更有系統性和科學性,讓學生在班級中愉快、輕松地學習和生活。班級自主分組管理之所以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在于它能有效地解決班級管理中出現的各種疑難問題,把教師從煩瑣的班級雜事中解脫出來,極大地提高班級管理水平。對小學高年級學生實施自主分組管理,可以規范小學生的行為習慣,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集體觀念,使班級有序、穩定發展。
新課改帶來了新變化,班級管理也有了新的機遇,分組管理的應用改變了傳統管理方式的弊端,讓小學生有了更多參與班級管理的機會。教師的精力是有限的,有時候既要進行學科教學,又要管理班級,無法做到兩者之間的平衡,結果就導致班級管理混亂,學生在班級里得不到良好的發展,所以,自主分組管理就越來越受到重視。教師要把握好度,不能將班級管理的權利全部放到一個學生手里,這樣難免會捉襟見肘,影響班級管理實效性。教師應該選擇具有責任心和自覺性的學生去擔任班級的職務,協助教師做好班級日常管理工作。教師在分組時應將班級中的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小組配備一名組長和一名副組長,帶動組內其他學生的主動性,組內要定期進行評比,對學生的學習情況,課堂表現情況,衛生情況,道德素養情況等做出綜合評價。
小學班級自主分組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獲得公平公正的待遇,進而找到班級的歸屬感和榮辱感。教師應對小組管理情況做出點評,在每周的班會上公布每個小組的積分,讓學生認清所在小組與其他小組的差距,從而找到更高效的方式,去趕超其他小組。但是教師要避免將學生分成三六九等區別對待的情況,這樣會讓學生感到壓力,在班級管理中失去信心,甚至有的學生形成心理障礙,對班級管理形成抵觸情緒。教師應該注意到,剛剛成立小組的時候,可能會存在著組內成員的磨合與組間的競爭,此時教師應該為學生做好心理疏導,讓學生認識到班級管理是每一個人的事情,不能因為分組就將班級變得四分五裂,分組只是一條路徑。
班級分組管理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競爭力,讓學生在班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產生存在感,在日常工作中,小組之間開展的比賽形式要注重多元化,不僅比學習成績,還要比課堂紀律,行為規范、班級貢獻等。只有通過綜合評分,才會讓學生感受到公平,在小組中盡情展示自己的特長。以前有一個班級實施了自主分組管理,但是分組不科學,完全按照成績分組,使小組之間的競爭力有較大的差距,最終導致班級管理毫無意義,班級缺乏生機。因此教師在班級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堅定信念,建設積極向上、和諧共進的班集體,帶動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團結協作,讓學生獲得長遠的發展。
班級分組不能盲目,否則會對班級管理產生副作用。教師要科學合理地劃分小組,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讓學生之間形成優勢互補,使各個小組之間“勢均力敵”,這樣才能使自主分組策略在班級管理中發揮作用,促進和諧班集體的形成和發展。教師應照顧到不同思維水平,不同認知能力的學生,合理安排小組人數,讓每個小學生在小組內都有事可做,最終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在分組之間,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摸底調查,包括學生的興趣愛好,思想狀況,性格特點,生活習慣等,做到心中有數,避免隨意分組。教師要按照“學管結合”的理念定期對小組進行調整。當教師發現小組之間差距越來越大時,應該按照小組成員的管理效果、配合程度等進行重新編組,突出管理的效果,使學習與管理相得益彰。
傳統的分組沒有對組內成員的分工做出清晰的規定,很多學生在小組里不知道該干什么,在班級管理方面找不到方向,常常保持沉默,完全聽從小組其他成員的意見,這樣會造成班級管理效果下降。因此,教師必須要明確組內分工,引導小組成員分工合作,這也是提高班級管理效能的關鍵。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價值,如何讓學生行動起來,展示自我,優化管理,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應該思考的難題。教師需要讓每個學生都發揮作用,自定目標,自擬計劃,自我總結,首先選好小組的領頭雁,分組初期小組的組長由教師選定,在運行一段時間后組長可以由小組成員進行選擇。但是無論怎樣選擇,組長都必須是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和組織能力,工作認真負責的學生。其次規范學生的職責。小組考勤員要記錄好組內成員每天上學和放學的情況,小組電教員要幫助教師維護班級的各項電教設備,小組材料員要記錄為組內成員發放材料的數量,實現各司其職的目標。
管理與學習是密不可分的,在推行班級自主分組管理過程中,教師要同樣關注小學生的學習狀況,使他們互相促進,達到管理和學習共同進步的效果。分組管理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給學生帶來更多的鍛煉機會和提升空間,學生在小組內互相交流學習技巧,有利于優勢互補,讓每一個學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真正發揮合作與交流的作用。教師引導學生為自己的小組取一個響亮的組名和口號,學生都很興奮,紛紛在小組內展開了商討,最終學生選出的組名都各具特色,有的叫“奮進組”,有的叫“青春必勝組”,還有的叫“永遠第一組”。教師要在班級管理中滲透合作學習理念,讓小組成員通力合作,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項學習活動,開闊學生的視野,形成比學趕超的氛圍,完成對各學科知識的鞏固。
對分組管理的效果進行績效評價是開展班級分組的重要環節,評價能讓每個小組都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便于小組整改,提高班級管理的真實性,形成長久機制。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批評學生,而是給學生指明方向,為小組的長久合作打下基礎。教師評價要有鼓勵性和針對性,并將評價貫穿班級管理的始終,作為評定優秀小組的依據。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與評價,談談自己在班級管理上取得的成績以及出現的問題,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加深教師對學生的了解,也可以讓每個小組進行自評,說一說小組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并規劃一下今后的工作重點,為小組成員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還可以讓小組之間進行互評。教師應本著公正的態度去傾聽評價,讓學生認真反思總結開展班級工作的注意事項,產生新的管理思路。教師要在每學期末對班級管理積分最高的小組進行獎勵,可以是物質獎勵,也可以是精神獎勵,這對小組成員來說都是極大的鼓舞。
班級自主分組管理離不開家長的幫助,教師應該邀請家長積極參與班級改革中,增進親子關系,優化小學生的情感,使家校合作成為一種新風尚。班級管理可以開設一個“十佳家長”評選版塊。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積極鼓勵學生,督促學生,解答學生心理上遇到的疑問,支持學生進行班級管理工作。家長還要及時與教師溝通,將學生在家里的情況傳遞給教師,為教師開展德育和智育做好鋪墊。而且評選“十佳家長”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與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表現掛鉤,家長做得非常好,但是如果學生表現得不好,那么家長也是無法獲得這個榮譽的。教師可以根據小組成員情況,組織家長來校參加分組家長會,交流教育經驗,解決家庭中的教育問題。分組家長會的人員少,每個家長都有發言的機會,有助于教師實現多元溝通,全面交流。
綜上所述,小學班級自主分組管理是教育體制改革深入發展的必然結果,開創了新的班級管理模式,對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學生由被動參與變為主動管理,充分發揮主體地位,個人的綜合素質得到明顯增強。教師要貫徹落實新的教育理念,將分組管理納入班級日常工作中,給班級每一位學生都提供發展的平臺,與學生共同管理班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