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中市恩陽區恩陽中學 田新成
微課能夠將教材中的課文以及聲音、圖片等進行優化和整合,改變其原有的呈現狀態,這樣就能為學生創設生動且充滿趣味性的良好學習氛圍,使學生可以通過視頻感受到語文學習的趣味性,體會語言的魅力,不僅有利于完成教學預設,也有助于保障教學質量。而且微課的引入還有助于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促進學生學科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基于微課進行課堂導入,可以有效活躍課堂氛圍、聚焦學生注意力,全面提升其自主學習能力,還能夠促使學生對文本展開更深層面的聯想和想象。鑒于此,教師有必要了解微課這種創新教學模式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具有的重要作用,不僅可以清晰地展現知識系統,也能簡化課本中的語言表達,使其易于學生理解和消化。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借助微課進行趣味化導入,能夠有效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為他們高效化的課堂學習奠定基礎。例如,教學《故都的秋》時,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前收集精美的秋景圖以及相關視頻,以微課的方式將這些資源聚集在一起,并輔以相應的背景音樂,然后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向學生展示。先讓學生閉著眼睛感受秋天的場景,然后觀察教師提前預設的圖片和視頻,不僅實現了和現代信息技術的有機融合,也能夠展現更直觀、更形象的教學課件,使學生自主在腦海中想象故都的秋天,也能夠感受當時蕭瑟的景象,還能夠對文本知識形成更深層面的理解。
在語文教學實踐中,課堂導入是非常關鍵的一環,優質的課堂導入必然會與學習的積極性以及自主性密切相關。因此作為語文教師,不僅要對課堂導入具有深刻的認知,也應當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和價值,如果可以在導入環節呈現圖文并茂的音視頻,必然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眼球,充分發掘學生內心深處的學習熱情。微課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短小精悍而且能夠突出主題,所以是課堂導入的一種有效形式。
對于教材所編排的課文而言,往往會與學生存在顯著的時空隔閡,所以想要學生全面且深入地理解文本內容仍然存在較大的難度,針對這部分內容的教學,可以借助微課幫助學生初步了解文本內容,還可以就此形成認知沖突,甚至產生質疑,教師需要緊緊抓住這一契機,誘導學生展開深度思考,促使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對于高中生而言,其好奇心理非常顯著,通過視頻資源有助于發掘其學習興趣,是推動有效學習的有力舉措。以《鴻門宴》為例,這是一篇文言文,顯然和學生距離較遠,雖然學生能夠基本把握文本內容,但是想要深入透徹地解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對學生而言難度極大,而且很多學生對《史記》并不具備全面的了解和認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果僅僅依靠文本內容向學生解析高祖劉邦的人物形象及其特征,很難使學生形成深刻理解。引入微課之后,就能夠改變課文的抽象狀態,可以在其中增設相關情景的電視劇片段,通過演員的精彩演繹,為學生呈現直觀的圖景,還能夠置身其中。這樣在解析文本內容以及人物形象的過程中,就會更輕松、更便捷,也能夠形成更深刻的理解。微課視頻的引入,能夠成功再現文本場景,能夠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
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常常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完全喪失主動學習能力,經常會有學生有心學習,但是余力不足,不僅消耗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難以實現教學預期。此時可以引入微課,對于一部分力不能及的學生而言,可以選擇在課外完成觀賞和自學,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還有助于提高其學習水平。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常常因為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不能覆蓋所有的知識要點,而微課具有的典型優勢便能有效彌補這一不足,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欣賞微課,實現有效的查漏補缺。當然教師也可以微課的方式布置家庭作業。例如,學習《雷雨》時,在有限的課堂內學生針對文本并不能形成全面系統的認知,需要利用課后時間,因此可以在微課中呈現話劇《雷雨》,使其對整部話劇形成全面深刻的認知。在此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布置微課作業之后,需要針對性地控制其他作業容量,以避免給學生帶來過重的作業壓力。
很多學生在面對枯燥乏味的學習內容時容易產生逆反心理,也會使課堂氛圍出現不和諧因素,嚴重地滯緩了教學進程,引入微課之后,不僅有助于活躍課堂氛圍,還有助于強化師生之間的交流,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新鮮感以及好奇感,保障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在使用微課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應確保課程的整體性,這樣才能促使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展開有的放矢的學習。如,學習《陳情表》時,可以輔以相應的背景音樂,這樣就能夠渲染作者在作此文時的悲痛心情,這樣就能夠改變教材內容繁雜冗多的狀態,給學生播放既簡潔又生動的視頻,拉近學生和作者以及文本之間的距離,感受李密的不幸遭遇,體會其不僅要感謝朝廷的知遇之恩,也要傾訴自己暫不能從命的苦衷。在這篇文本中,言辭懇切,表達委婉,處處流露真情,這樣學生在理解文本時就會更輕松、更容易。
中國文學擁有極深厚的文化底蘊,很多學生都會遇到一些晦澀難懂的文章,即使是專業的高中語文教師也很難在短時間內迅速把握,這也是語文教學的難點所在,但是微課卻能夠實現有效解決。在個別課文中,會出現一部分令學生費解的疑難問題,我們可以在教學之前以此為基礎創設微課,幫助學生直擊難點、有效答疑解惑。例如,《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一篇散文,在文本的結尾有這樣一句話“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這句話引發了學生的認知障礙,為何作者會惦記江南?開始教授這篇課文之前筆者制作了微課,在其中闡明了作者惦記江南的原因,不僅成功解疑,也能夠為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奠定良好的情感鋪墊。
總之,微課的誕生與網絡的發展密不可分,這一具有創新性的教學模式足以滿足現階段的教育教學需求,但是由于對這一模式的認知仍然處于較為淺顯的層面,本文中著重闡釋微課的一些典型優勢,說明其在高中語文教學實踐中的應用舉措,希望能夠對其他同行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