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立新小學 趙建英
小學音樂教學實踐,強調美育教育目標的達成,強化學生的審美素養。但從實際情況出發,小學音樂教學還面臨諸多難點,具體表現為教學內容單一、教學方法枯燥,并未形成適合現代教育發展的新模式,且學生在學習體驗中的感知度明顯不足。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念,倡導的是一種以實踐為主的教育方法,圍繞“做”有序展開“教”和“學”。讓學生在該理念下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和學習感知,突出對學生的重視程度,在多維互動中帶給學生良好的學習體驗。
結合當前學術領域有關于小學音樂教學的研究內容,結合教學實踐對小學音樂教學的現狀展開分析,小學音樂教學可謂是機遇和挑戰并存。從小學音樂教學面臨的機遇來看,當前小學音樂教學的受重視程度明顯提升,新課程改革對小學音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且美育環境的改善,使音樂在小學階段的應用和實踐更有序。除此之外,圍繞“教”與“學”的基礎環境得到優化,小學音樂教學的實施效果逐步提升和增強;從小學音樂教學面臨的挑戰來看,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與制約,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并未完全地擺脫“尷尬”局面,教材的創新不夠,教學方法的支撐有限,都導致小學音樂教學的實踐效果大打折扣。學生在音樂課堂上對內容的理解不夠具體,體驗感有限。總的來說,小學音樂教學實踐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以學生審美素養的強化為前提條件,不斷探索新理念的融入。
陶行知先生“教學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已經被廣泛運用到教育領域中,取得了良好的應用和實踐效果。“教學做合一”理念與小學音樂教學的契合度,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與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要求保持高度一致性。新課程標準要求小學音樂教育實踐要將關注點聚焦到學生的審美素養上,注重學生音樂學習體驗的強化。這一要求顯然與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理念有著一致性,在該理念下同樣強調“做”的價值和重要性,突出實踐對教學改革的推動作用;其二,該理念與學生的個性需求保持一致性。小學生的個性特征鮮明,對于音樂內容的感興趣程度存在差異,大部分學生對流行音樂的關注度更高,對于一些民族音樂和經典曲目的理解有限。一個主要原因是學生缺乏必要的體驗感,在“做”的教學實踐中反饋回來的效果并不理想。該理念的應用與嘗試,更符合小學生的學習特征與基本需求,與小學音樂教學契合度較高。
“教學做合一”理念作為陶行知教育理念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強調的是以學生的體驗為前提,恰好音樂本身也需要在學生的體驗中去挖掘其中更多的內涵。由此,要結合小學生的具體特點,做好小學音樂教學的創新與優化,制定教學策略。
在小學音樂課堂上,想要達成“教學做合一”的理念和目標,還需要教師做好對音樂課程內容的具體安排與設計。其一,教師要對學生有充分的認知。教師作為現代教育環境中的引導者,要對學生主體有一個充分的認知,包括音樂基礎素養、音樂學習積極性和態度等,在充分了解小學生的學習需求之后,去選擇具體項目來執行。如學生對于一些合唱項目感興趣,則可安排合唱課程;對于一些體態律動內容感興趣,則可以安排體態律動的內容,為“教學做合一”提供必要條件與支持;其二,常規課程安排。這里提到的常規課程安排,指的是圍繞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安排,如音樂類的游戲活動、音樂教學要點等,在這一類內容的安排上要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成為參與主體,而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其三,微課程資源。作為一種現代的教學工具,微課教學模式被廣泛應用到小學音樂的課堂實踐中,展現出良好的應用效果。這一類課程的設計,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設“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空間,讓學生可以在多個維度獲得良好的音樂學習體驗。
在確定前期的小學音樂教學框架之后,則進入教學活動的設計階段,嘗試通過多渠道打造活動空間,讓“教學做合一”理念得以全面呈現,帶給學生良好的學習感知與學習體驗。其一,教師安排一些合唱的競賽活動。組織學生按照自己的喜好進行分組,并由教師進行整體調控與安排,在這兩項原則的基礎上,讓內容呈現更具體、更完整。在合唱開始前,要求學生進行小組演練,在團隊協作中和相互鼓勵下,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感知音樂的魅力與內涵;其二,嘗試器樂進課堂。在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環境中,教學活動單一的問題擺在眼前,探索器樂進課堂的模式,通常能展現出良好的應用效果。目前一些口風琴、葫蘆絲等小型的器樂,可以嘗試融入小學音樂課堂中,培養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用積極的態度投身到實踐中,使“教學做合一”的理念目標得以達成。除此之外,課外實踐活動空間的打造也可以成為主要選擇,讓多元的音樂教學活動來豐富學生的音樂學習空間。
當代小學生群體對于音樂學習缺乏主觀能動性是主要問題之一,要積極嘗試通過新的途徑,讓這一群體與音樂學科走向融合。如教師在開展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地提出一些圍繞音樂的相關問題,讓學生可以在小組討論、自主探究中找到問題的答案,這樣學生就能形成學好音樂的自信心。同時,也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較為常見的工具,引導學生共同制作音樂樂器,并將其作為課堂教學的組成部分,讓樂器的價值得以充分展現。學生在大膽質疑和探究中,手腦并用,與音樂的距離越來越近,學生的體驗感明顯增強。
綜上所述,“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念,符合新時期學生的個體成長和多元發展要求,在小學音樂教學實踐中的應用有其自身價值,能有效推動教育的進步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