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 王朵朵
近年來,國務院出臺相關政策提出在中小學開展職業啟蒙教育,在社會上和學術界引起廣泛關注。職業啟蒙教育雖然得到了一定的重視,但各種職業指導規劃依然主要停留在高職及本科院校,中小學及其以下階段的職業啟蒙教育相對薄弱,有關父母對小學生進行職業啟蒙教育的研究更是少見。
兒童早期的職業興趣、職業認知、職業意識的形成,起初是在家庭教育中所萌發的,但當前大多數父母很少關注職業啟蒙教育。有研究表明,多數家長認為只要孩子努力學習文化課程就行了,至于職業選擇,那是畢業以后才要考慮的事。縱觀當前現狀,在應試教育下,學生致力于各種文化課的升學考試,到高考結束填報志愿的時候,他們并沒有明確的職業方向,只得根據親戚朋友的建議或社會上流行的熱門專業進行志愿填報。與此同時,很多大學生畢業后所從事的職業與大學階段所學的專業毫無關系,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資源的浪費。追根溯源,不難發現,造成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小學階段缺乏職業啟蒙教育。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中國大多數父母對小學生進行職業啟蒙教育的意識淡薄。
父母對小學生進行職業啟蒙教育的意識淡薄反映在實際行動中就是主動性不足。父母對孩子進行的日常教育主要是文化課的輔導以及做人的教導,多數父母認為小學階段進行職業啟蒙教育過早,并且父母自身有關職業啟蒙教育的知識儲備不足,因而很難進行落實。國外很多父母會帶領孩子去自己的工作崗位進行體驗,讓孩子在真實的情境中了解職業內容,并寫下職業體驗的感受;中國大多數父母很少主動帶孩子去進行職業體驗。此外,日常生活中父母也很少引導孩子了解各行各業的特色以及在社會上的價值,帶兒童進行直觀體驗的主動性不足。
縱觀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如日本、美國、英國等,這些國家在職業啟蒙教育方面的經驗較為豐富。反觀我們國家的職業啟蒙教育,尚未形成完善的體系。父母在對兒童進行職業啟蒙教育過程中,并沒有一套成熟的操作體系可供參考。一些發達國家通過出臺相關的政策和提供職業體驗平臺,為小學生進行職業體驗提供保障。比如,美國將每年的4月22日定為“領孩子上班日”,這樣可以使兒童更深刻地體會到父母的工作內容,以及不同職業在社會上存在的價值、意義。父母引導孩子在職業體驗結束后結合自身的情況,為將來的職業選擇進行規劃,這樣有利于合理分配教育資源,培養社會所需要的各類人才。然而,在我國,父母無論是在引導孩子提升職業認知還是帶孩子進行職業體驗,或者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方面都缺乏經驗,他們甚至沒有認識到職業啟蒙教育在小學階段開展的重要性。
國外職業生涯教育已經形成完整的教育體系,完善的法律法規為其實施提供保障。參照我國職業啟蒙教育現狀,在政策法規方面,只是表征性地出臺了幾個政策,提出要發展職業啟蒙教育,并沒有相關法律為其實施提供保障,職業啟蒙教育體系也沒有形成。從中不難發現,父母在進行職業啟蒙教育過程中缺乏資源。首先,沒有系統的職業啟蒙教育體系可供父母學習;其次,社會上沒有可供父母進行選擇的公益性職業體驗平臺;最后,父母在對孩子進行職業啟蒙教育的過程中并沒有學校、社區等平臺為其提供交流學習的機會。無論是從宏觀到微觀,還是從理論到實踐,都沒有完備的職業啟蒙教育資源供父母學習。加之父母工作繁忙、文化程度不高、教養方式老舊等因素,如果單單依靠父母自身去探索職業啟蒙教育的方式,難免會影響職業啟蒙教育的效果。
由于我國缺乏完善的職業啟蒙教育體系,沒有豐富的職業啟蒙教育資源供父母借鑒學習,因此,父母對職業啟蒙教育的內涵及價值的認知僅停留在表面。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認為,認知是在原有圖式的基礎上通過同化、順應和平衡,不斷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一個建構過程。父母對小學生進行職業啟蒙教育的前提條件,是父母應對職業啟蒙教育有系統的認識,繼而將理論轉化為實踐,通過實踐豐富原有的認知結構,這種螺旋式上升的模式有利于提升父母對職業啟蒙教育的認知。在日常生活中,多數父母認為在小學階段開展職業啟蒙教育是沒有必要的,父母也并未借助自身的職業資源以及周圍環境激發孩子對職業的好奇心。
基礎教育有完整的教育體系和實施媒介,成人教育和資格考試制度也有相應的學習平臺供考生學習。雖然近年來國家出臺的文件提出要重視職業啟蒙教育的發展,但目前仍停留在理論層面,并沒有大范圍地落實該理論。父母作為孩子職業啟蒙教育的重要實施者,缺乏相關學習平臺促使其定期去更新職業啟蒙教育觀念、交流實踐經驗。父母作為孩子的監護人,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最長,對其了解也更深入。父母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及身心發展規律,有針對性地提升其對職業的認知。然而現實情況是,由于缺乏學習平臺,導致父母對職業啟蒙教育認知不足、落實的主動性不強等問題層出不窮。
要改變父母職業啟蒙教育意識淡薄的現狀,需要多方形成合力,共同強化父母職業啟蒙教育的意識。首先,國家要出臺相關法律法規,不斷完善職業啟蒙教育體系,為職業啟蒙教育的實施提供依據和保障。其次,社會上要成立公益性的職業啟蒙教育學習平臺,如職業體驗中心、社區父母交流學習平臺、網絡宣傳平臺等。最后,學校可以聯合企業為兒童職業體驗提供平臺。父母需要借助這些平臺學習職業啟蒙教育的相關內容,提升自身認知,及時強化職業啟蒙教育意識,更新職業啟蒙教育觀念。父母應引導孩子在日常的社會實踐活動中觀察各類職業的特征,這樣不僅能拓寬孩子的視野,而且能鍛煉孩子的職業信息獲取能力。
首先,父母要提升自身對職業啟蒙教育的認知,重視其價值。其次,父母要借助學校、社會等平臺定期交流在職業啟蒙教育中遇到的問題。最后,父母可以利用自身的職業資源優勢,帶孩子去工作環境中進行職業體驗。父母可以帶孩子參加一些兒童仿真體驗店的活動,讓孩子在職業角色扮演中對職業內容有深刻的認識。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提出,每個人身上都有七種智能——語言智能、數理邏輯智能、音樂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我認識智能,只是每個人身上所擁有的智能優勢各有特色,應堅持全面發展觀。這與社會中不同的職業類型相契合。不同的智能類型在職業體驗中會慢慢顯露出來。通過對不同職業的體驗,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發掘自身的興趣與潛能,可以為將來的職業選擇打好基礎。
首先,學習國外職業生涯教育案例,提升父母對職業的認知。其次,引導兒童進行職業體驗,從而尋找職業與自身之間的匹配度。再次,父母可以談談自己在工作中的成長史,以及工作過程中的職業態度和克服困難的心理感受等。最后,父母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學習職業啟蒙教育的相關文件,及時更新職業啟蒙教育觀念,定期在家長委員會交流心得體會并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創設一些簡單的工作場景,如教師這一職業,通過角色扮演進行職業體驗,不僅能豐富兒童職業認知,而且能促進兒童創造力的發展。
父母在小學生職業啟蒙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父母的職業類型、教養方式、親子互動是影響職業啟蒙教育效果的關鍵因素。想要進一步提升父母對小學生進行職業啟蒙教育的質量,還需要國家相關政策的引導、社會有關資源平臺的保障、學校和企業間的合作為小學生職業體驗搭建平臺,各方形成合力,為職業啟蒙教育的發展提供有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