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東區教師發展中心 李 勇
“互聯網+”時代下,數學課堂彰顯出新優勢,用現代多媒體技術解決傳統課堂的頑疾,促進學生自主、移動、個性化學習方式的形成,教師也提高了自身的課程與教學研究意識。筆者結合認識微課、研究制作微課、應用微課等方面的學習和實踐談一談自己的見解。
微課進入數學課堂教學以來,在合理的范圍內,微課可以替代課堂中的某個教學環節,比如:新知導入、教學情境的創設等。微課的形式、容納的內容和呈現內容的方式,可以令數學課堂環節比以前更加精彩、更加有效。
1.當前的課堂教學,多媒體課件總是貫穿于其中,其弊病是師生很容易被課件牽著鼻子走,目的性不明確,很難在關鍵時刻吸引學生的注意。隨著微課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逐步摸索將一堂課的內容制作成不同知識點的微課,教師可以針對某一知識點選擇某一微課進行教學,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重難點突破,師生也不必整堂課都被多媒體課件“綁架”。
2.微課尤為重要的是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對于重點、難點或疑點,學生在課堂上即使掌握了,也同樣需要進一步理解、感悟的過程。微課可以發揮計算機和智能移動設備在教學方面的優勢,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在線或下載,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和自主探索。
對于課堂預習,教師非常重視,但常常事倍功半。因為很多時候,學生并不清楚如何去預習,多半是看看教材、做做習題。
一個學業水平中等的六年級學生曾經對筆者說過他的一個學習例子,他說:“在上數學課時,您講到圓的周長,用到了一個倍數——圓周率,這個內容是以前從來也沒有接觸到的,由于我在預習時對圓周率進行了預習,弄明白了,因此課堂聽講就很輕松地掌握了它的由來和用處,否則很可能聽不懂課上所講的新內容。”
是呀,新知識永遠存在學生理解有困難的現實,有意識地預習才是學習的獨門絕技。微課能夠幫助學生更有效地進行課前預習,教師可以在微課中指出知識點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并明確這些互有關聯的內容分布在何處,對于極其重要的新知識或難以理解的舊知識也可以進行適當的講授和回顧,起到預習啟發、復習鞏固的作用。教師還可以將新知識所涉及的知識點核心內容繪制成導學網絡圖,配以講解制作成微課,讓學生觀看,使學生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例如:結合上述案例,筆者在下一年度關于《圓的周長》課堂教學前,制作了《圓周率的歷史》的微課,提前作為預習作業上傳給學生,學生課前預習完成得非常好。看來新課導入與課前預習是密不可分的,在課前預習時使用了微課,教師就可以不必再花費時間在課堂進行新知識的導入講解,而是將精力集中在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上。
新課導入的常見方式是配以復習題、教材插圖、文字的講解,其實制作視頻形式的微課會更加直觀。
1.情景式導入。
數學課堂導入重在引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和數學思考,順利進入課堂的學習情境。情景式導入是最常見的方法,微課有著與生俱來的優勢。微課中可以融入日常的生活現象和實踐教學,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熟悉的時事、趣事、廣告等素材,運用音樂、手繪、圖片、動畫、實錄等不同形式制作微課,使學生在對本堂課的知識點有所了解的同時,也感受到數學所特有的魅力,產生好奇和求知欲,引發數學思考,從而收到很好的導學效果。
例如:在小學四年級數學《平行與垂直》一課上,教師常將居室中的推拉窗作為課堂導入的具體情境,這種情境的呈現方式一般是圖片。但是,相比圖片而言,動態的視頻呈現顯然更加形象。利用手機,教師甚至可以將生活中相似的情景拍下來或者制作一個動畫并加以標記,放進微課中,在給學生帶去視覺沖擊的同時,也強化了平行與垂直的概念和特性。學生不會覺得這是與己無關的事物,接下來的新課學習便順暢、自然。
2.方法式導入。
在愈來愈強調自主學習的課堂上,學生自主探索、思考、討論的環節越來越多。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若利用微課作為導學案,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講授《比的基本性質》一課時,筆者設計了一個微課:“同學們還記得以前學習的商不變的性質、分數的基本性質是如何探究出來的嗎,咱們一起回憶一下吧。”其中,“回憶”和“探究”就是一個重要的方法式導入活動,隨著微課的播放,學生頭腦中同時浮現當時學習這兩個內容時所用的學習方法,這就形成了一個對新知識探究的方法積淀。
這樣在之后的自主學習階段就有更多的時間思考,學生不僅能更好地感悟和理解這一學習方法,而且能充分利用課堂時間進行方法鞏固。
重難點知識的理解和把握是教師課堂教學的關鍵環節,也是學生學習活動中的重中之重。此時,教師可以借助微課創設情境,突破重點、分散難點、提醒易錯點、提示易混淆點等。在微課的輔助下,教師可以相對寬松地把控教學,從組織者的角度觀察學生。在授課的過程中,適時植入微課,輔助重難點教學,特別是對于傳統方式無法解釋清楚的內容,或者是在一般情況下很難演示或不易觀察的現象,都可以有效地采取植入微課的方式幫助課堂教學質量的再提高。
微課播放過程中,教師要及時觀察學生的學習反應,適時調控課堂學習節奏,以便最大限度地把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情現狀。
例如:在小學三年級數學的一堂《兩位數除以一位數》課上,微課通過講解是這樣融入課堂的:
想一想。
師:“給大家看一個有趣的視頻,同學們要邊看邊思考,看完后把不會的地方提出來,我們一起討論解決,一定要大膽說出你的想法。”
師:“首先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同學們還記得老師是怎樣教你們用豎式計算除法嗎?”
生:“知道,它的一般步驟是除、乘、減、落。”
師:“很好,既然大家都知道了,那接下去視頻里老師就要帶著大家一起復習鞏固了。看完視頻后,就是大家展示本領的時候啦,你們想不想試試?”
生:“想!”
看一看。
利用提前做好的微課,在教室的多媒體上播放給學生看,根據視頻內容引導學生對除法豎式計算過程的思考。講到關鍵地方時,教師及時拋出問題,讓學生自主思考并當堂回答、討論。在微課視頻中直接切入例題,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看視頻時,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精神能夠高度集中,對于視頻中的問題能夠積極思考回答,與教師實時互動。
議一議。
首先,全體學生一起對除法豎式的計算過程進行總結,逐步理清思路。接著,將學生分為兩組,學生對除法豎式各步驟代表的意義進行理解討論,互相說一說、議一議。最后,教師給予總結性評價。
通過觀察和互動發現,學生對于課堂上植入微課是非常感興趣的,因為在微課里知識講授得更加立體、生動,看完微課后,學生把尚未理解的知識向教師求助、與同學合作交流,課堂學習氣氛更加生動活潑、主動而富有個性;同時,微課可以在家隨時觀看,作業的壓力也得到適當緩解,對于遺留的困惑也能隨時學習、及時解決。
當一節課進入倒計時時,學生往往注意力下降,教師可瞄準時機利用小結性微課重新喚醒學生,激發學習數學的原動力,幫助學生歸納知識點、構建知識體系。此外,不論是課堂練習還是作業練習,都可以制作成微課。
微課平臺的創設,一是教師將每一次制作的微課按序列上傳至微信公眾號、微信家校群,供師生在有需要時隨時回顧,促進資源的再利用,把價值最大化;二是針對單元、知識類別專門制作微課,構成完整的微課平臺。
當今的數學課堂,微課已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效工具。作為更加生動、更具交互性的新形式,微課必將起到更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