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平度市南京路小學 于春梅
生活化數學教學是讓學生利用自身的生活經驗,完成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更為直觀地理解數學抽象知識,采用數學思維的方式,解決數學中的難題,將數學問題帶入生活,深化學生的數學深度。
我國小學數學生活教學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教師的教學方式,部分教師深受應試教學的影響,依然在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育,在課堂上盲目灌輸相關的理論知識,忽略了實踐活動的開展。學生在位置上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灌輸,長此以往就會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比起學生的解題方式,教師更重視學生解題的對錯與速度,輕視了學生的數學素養,教育停留在課堂上,導致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較差。數學生活化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的應用方法,但是有些教師未能理解生活化教學的意義,在課堂上的運用過于形式化,缺乏有效性,教學過于單一枯燥。學生的主動性得不到發揮,影響了數學課堂質量,限制了學生的發展。
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重要意義在于根據知識需求緊密結合生活案例,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準備階段從學生的個性特點出發,選擇與學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素材內容,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將其作為依據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知識,突破傳統的教學觀念,將抽象的數學知識直觀地展示給學生,不能強硬灌輸,灌輸會引起學生的反感,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教師在課堂上要適當添加師生互動環節,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導,采用學生易于接受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愉快地融入課堂,落實生活化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確定學生的課堂主導地位,當學生遇到困難時,給予相應的指導,為學生打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習效率與質量。
如何合理設計教學內容,完成對學生的教育,這就涉及在課堂中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積極性的提高又離不開學習興趣的激發,由此活動案例的選取就成了一節課的重要引入,它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能盡可能地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教學活動。教師應通過相應的數學情境設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關聯,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比如,在數學課堂上,盡量導入一些與生活相關的故事情節,讓學習過程與其相互結合,落實生活化教學。另外,教師可以通過良性競爭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在生活化教學時加入競爭元素,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設計比賽,如算數賽、數學實踐活動等,在鞏固舊知識的同時學習新知識,滿足學生的求知欲。生活化教學能彌補競爭帶來的負面影響,讓學生課堂上始終保持學習激情,增加成就感,教學活動才能順利地進行。
小學數學課堂時間為四十五分鐘,教師要合理分配時間,不能僅讓學生學習教材中的基礎知識。采用生活化教學的方式完善教學設計,能更加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師要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布置實踐活動,確定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實踐機會,完成整個教學過程,將理論知識與實踐聯系在一起,正確認識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比如,在學習幾何體相關知識時,讓學生提前收集與其形狀相關的事物,并在課堂上讓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東西,這時學生已經對其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教師在課堂上加以疏通,就能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內涵,而學生則能更好地接受。教師要利用學生的求知欲,組織與教材內容有關的課外活動,從中感受數學的魅力。
將生活與數學知識聯系到一起,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要盡量從實際生活出發,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學生學習厘米、米的概念時,教師要先讓學生了解長度的基本概念,不能僅僅通過直尺上的一厘米幫助學生學習。教師要告訴學生生活中有哪些事物為一厘米,哪些事物為一米。介紹一千米時要為學生形容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將生活元素帶入課堂,學生得到教師的提醒會在腦海中展開想象,對知識掌握也會更為牢固。
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很難在座位上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學習。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創建一些相應的生活情境,幫助學生快速融入其中,激發學生的學習好奇心。例如,在學習加減法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先對基本概念進行講解,讓學生有個基本的了解,再進一步設計生活情境。例如,一本書的價格是五元,讓學生扮演書店老板,用虛擬紙幣付錢購買,在賣完以后檢查自己手中的紙幣是否符合賣出的數量。這種游戲方式能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強化學生對知識的記憶。
小學數學教學資源有限,生活場景不能僅靠教學資源滿足。在課程結束后,教師要布置與本節課相關的任務,讓學生在生活中完成學習任務。比如,放學后,用家里的米尺測量自己床的大小,第二天在班級上與學生一起討論測量結果,幫助學生掌握長度概念,這是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師在數學課堂上要明確教學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展開生活化教學,提高學生的生活運用能力。
教師應加強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讓學生明確數學是高度抽象化的生活,二者是密切相關的。有學生認為數學知識與生活沒有多少聯系,這時,教師要給予正確的指導,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對生活的指導作用及其在生活中的實用性,幫助學生建立生活化的數學學習思想。數學教學不是灌輸而重在引導,讓學生在興趣的基礎上學習。教師應深化教學工作,落實素質教育,不能僅讓學生為了考試而學習。比如,在講解有關時間的知識時,教師可以上學為例,讓學生記住自己上學出門的時間和到校的時間,引導學生計算自己到校所需的時間,這樣能為數學應用題增添許多的趣味性。
根據上文可以得知,數學來源于生活,與生活息息相關。由此在生活化教學開展時,教師要對教學設計進行創新,讓學生利用生活化思維解決數學難題,掌握數學知識的重點,在輕松的環境中塑造良好的數學綜合素養,促使學生成為符合時代要求的綜合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