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紅灣小學 葉曉玲
小學生年齡小,大都活潑調皮,思維活躍,教師要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根據課改的要求與兒童的年齡,學習特點選擇教學方式,遵從以人為本的學生觀。
根據造字文化的歷史發展引出識字的趣味性,讓學生聯系生活中的事物,通過對與字形、音、義的對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學生的印象。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創設語言環境,并結合漢字的個體特點進行引導,達到詞不相字,句不離詞,讓學生主動學習識字。
1.利用形象識字法講解象形字。甲骨文是漢字的源起,是根基。想傳承漢字文化,不得不提及甲骨文。甲骨文被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隨著時代的發展漢字在一定程度上也發生了惟妙惟肖的變化,但是直到如今甲骨文也與現代事物有著密切的聯系,無論從生活中的事物,還是從甲骨文的字形,都能引起人們的想象,從現實生活中找到相應形狀的事物。例如,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山、石、風、水、木”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聯系生活中的物品進行聯想,也可以通過一些生活物品,讓學生明確事物的特征,來加深對文字的理解記憶。
2.根據熟字相加或相減法學習形聲字。漢字中很多一部分是形聲字,其聲旁表音,部首表意。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抓住這一特點開展教學,幫助學生高效的記憶和掌握形聲字。例如,在教“米、迷、謎”三個形聲字時,教師可以先從拼音講起“mi”,表義,在講解“米、迷、謎”三個形聲字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聯想這些字分別與學過的哪個字相似,明確形旁與聲旁,也可以在熟悉字的基礎上對某一偏旁進行替換,這樣學生的印象更深,相當于又掌握了一種快速識字的方法。
3.根據組合法學習會意字。會意是常用的造字法,因為具有會意的特點,所以引導學生識字時,可以根據其特點使學生較快地掌握識字方法,使學生在象形與指事的基礎上了解會意造字法。例如,課本中常出現的“火”,兩個“火”形成了“炎”,再加一個“火”則形成了“焱”。
把生字編成謎語,讓學生在猜字謎游戲中識字,可以激發學生興趣,學生會主動地觀察與辨別,從而提高識字效率。學生在游戲中字音、字形在潛移默化中就可掌握,可以有效激活學生思維,同時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相應訓練。所以,教師要注重結合學生特點編排字謎游戲。例如,執教“朋”字的時候,教師可以這樣說“六十天——朋”“一口咬斷牛尾巴——告”。“四個人搬木頭”,請問這是什么字呢?”由于學生剛剛學過“杰”字,同學紛紛舉手搶答。學生熟悉了游戲字謎游戲后,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可能讓學生自編字謎,也可以采取小組互動的活動方式,通過字謎教學,不僅體驗到了更多識字的樂趣,也可以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充分發揮猜字謎活動的趣味性,多對學生進行訓練,訓練的形式多種多樣,讓學生直接認讀后再編字謎,小組互動共猜字謎,豐富學生的認讀量。
講述,改編傳統趣味故事的方法更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小學課本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元素,小學生學習經典詩文應該重記誦而輕理解,在記憶的黃金階段,要大量速讀,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大多基于對所見圖片的描述,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給學生一幅圖鍛煉學生的看圖寫作能力,這樣既能加深學生的理解能力,又能讓學生在講述和編寫過程中對所學生字和未學生字加深印象。或者讓學生根據自己對經典詩文的理解進行改編創作,或者用繪畫形式展示個人的見解,讓學生展開合理想象,感受優美語言和表達。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而好的學習氛圍可以使學習事半功倍。所以教師應該在傳統文化的學習氛圍,以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例如,班級里就“趣味識字”開展黑板報展示活動,組建好的學習平臺,將三字經的全部圖文張貼在教室的文化角,每天選取章節進行講解,可以和學生合作講解。此外,可指導學生對相關內容各抒己見,交流分享。在節假日的時候開展專題學習,豐富知識,讓傳統文化的習俗和民族情感都包含在課堂中,引領學生查閱資料,了解節日的來歷,查找準確的日期,熟悉相關歷史人物,以此來開展識字的趣味性,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當前,各個學校校園文化氛圍濃厚,學習環境優雅,剛入校的學生對學校充滿的新鮮感,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校園,同時有意識讓學生見物說字,如,遇到桌子可以考慮“桌”的寫法,是什么字形,譬如,遇到各種花草樹木等,都可以讓學生寫出其名稱,學生能夠寫出自己認識的物品,很自豪,看到認識的字就能主動讀出來,而遇到自己不認識的字在好奇心的推動下會主動提問,這樣有助于自主學習,還能提高識字量,有效拓展課堂。
在家庭中認識生字。學生放學回家后較為自由,在放松的狀態下能更好地學習,如,在看動畫片的時候可以根據發音和字幕而學到很多生字,吃零食的時候能看到包裝紙的生字,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多觀察字幕,多看食品說明書,在輕松,愉悅的環境里學習。
在社會生活中識字。生活中有許多小知識,要教師細心觀察和留意。例如,超市的水果名稱,公交站的地名,小區宣傳欄的公告等,教師和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識字,在不經意間讓學生學習生字,享受生活的樂趣。兒歌具有律動性,歌詞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內容涉及廣泛,因此,教師還可以通過兒歌的形式讓孩子在韻律聲中快樂的學習,緊密聯系生活,調動學生積極性,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讓學生生字,大大提高了識字效率和識字的能力。在識字教學中一定要貫徹快樂識字教學模式,如,看圖識字就可以將相應景物與識字卡對應起來,讓學生根據字卡找到相應的景物圖片,這樣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同時,在朗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相關情景,讓學生把生字與情景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想象中識字,在識字中想象,促進學生識字效率的提高。
總之,在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充分了解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采取多種多樣的趣味化教學方式,使學生能主動參與到識字教學中,獲得識字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