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大陽學區 扇國軍
小學數學的教育十分關鍵,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小學生剛剛接觸數學,若有一個良好的開頭,對之后的數學學習有很大的幫助。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數學教師,不能只關注學生的數學成績,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但是每個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在日常小學數學教育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因為數學過程中的獨立思考、推導、探究,這一切都是以邏輯思維為前提。所以,小學教師一定要正確認識邏輯思維培養對于小學生的重要性,教學中通過一些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來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為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影響個體心理活動的因素主要有兩項,分別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我們并不陌生,往往是指學生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多和遺傳有關;二是非智力因素,則是指學生對待事情的興趣和動機。數學教學中,最常用到的是智力因素,但在教育過程中同樣可以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主要可以通過回答問題、思考探究,在幾何課程中對圖形的動態分析等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這些都可以充分體現出數學教育的重要性。
在傳統教學中都是大班教育,教師很難照顧每一個學生,很多教師就開始以成績和班級排名對學生有差異性的對待,“老師喜歡成績好的學生”似乎成了我們達成的共識,在新的改革中提出了“大眾數學”教學理念,數學教學的趨勢是實用性數學,所以教師應該摒棄“精英教育”的模式,數學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而不是少量優秀學生。同時小學是打基礎的階段,小學教師更是學生數學道路上的啟蒙教師,一定要以大眾數學的理念教育每一個學生。
“用進廢退”的道理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在數學中也是如此。新一輪的改革中要求數學與實際相結合,數學必須是有價值和發展性的,這就需要數學能適用于學生的日常生活,能滿足學生在未來對社會的需求,這樣數學教育才能長久地延續下去。
世界上是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人也是如此,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人的獨一無二不僅是因為外貌,更是因為人的思想。在小學數學教育中,通常以課本內容為起點,傳統的教學中起點就是終點,教師只是講授課本上的內容不重視學生的創新發展。改革下的數學教學中,應該以學校課本為主要素材,讓學生在課本內容的學習中發現問題,同時教師可以提供更多的內容,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了解和探究自己感興趣的數學問題,教師鼓勵學生開放式探究,讓學生成為學習數學真正的主人。
在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中,需要課堂上的每個活動都要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制定教學目標一定要明確、全面,同時也要有層次化和多元化,在整個小學數學教育階段教育目標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設計不同的教育目標,在課堂上力求做到靈活呈現。課堂不是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師生共同參與課堂、共同創造,才能打造高效課堂,構造課堂教學中的動態美麗。在日常的數學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給學生留足空間自我發揮,給學生創造“不確定因素”的機會,把這些不確定因素作為一個契機,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培養自我學習的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實現教學目標。
黑暗中看到黎明透過來的光,知道離走出黑暗不遠了,才能在歷經種種磨難后仍舊拖著疲憊的身軀向前。學習也是如此,不可能一帆風順,過五關斬六將才能抵達學術的高峰。長途跋涉中需要有一定的準備,在學習上就需要正確的思想,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正確認識遵守紀律的重要性和違反紀律的危害性,只有學生在思想上真正判斷了是非,才能在行動上做出改變。“學做事,先學做人”是每個教師都應該教給學生的道理。因此,教師在日常教育中不能只關注學生的成績,還要重視學生的思想教育。在課堂的第一節課中,教師可以提前設定好有針對性的規則,讓學生在學習中遵守規則。同時教師也要以身作則,要言出必行,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這一點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是一條永無止境的道路,每走一步都是在學習知識,但要知道學生的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兩點之間直線最短,教師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制定目標,給予學生對自己數學未來的思考,找到正確的道路并勇往直前。
1.巧妙設計探究問題。在教學中,教師可以以課本為基礎拓展,提出一些新穎的問題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同時也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提出這些新穎的問題可不容易,需要教師熟知課本內容,研究教材的種種案例,在設計問題的時候教師也要站在學生的角度,確保一定的難度讓學生在思考后可以得出答案,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思考、研究問題。例如,在人教版數學教材“三角形”這一單元中,有這樣一個性質“三角形有穩定性”,但是三角形為什么有穩定性,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很少甚至根本不會和學生解釋這個問題。在課堂改革中,教師可以根據這個問題開展一節實踐課讓學生自己找出原因。也可以提前拋出幾個問題“為什么雙腳并攏沒有雙腳分開站得穩?”“如何讓一本書立在桌子上?”等。學生自己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可以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2.不斷豐富教學內容。教師準備教案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小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生剛剛接觸數學,對數學學習還不是很熟悉,很容易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枯燥。因此,在對小學生的日常教學中需要教師用最簡單的方式解釋課本的內容,讓學生能聽懂,提高上課的效率。數學本身就是較為抽象的一門課程,因此教師在教授一些定義和概念的時候,可以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容易引導小學生理解其中的含義。教師也可以借助多媒體,用一些動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理解事物,提高學生對數學的理解能力。
3.注重啟發學生思維。紙上談兵不可取,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也要在課后及時給學生做練習,在練習中鞏固和復習所學的內容。在選題的時候教師也要注意循序漸進,過于簡單的題目讓學生有都學會的假象,過難的題目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師需要掌握每個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針對不同的題目,啟發學生的思維,正確引導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在練習中,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問題,應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輔導的教育理念。練習過程中,教師不要過度干涉學生學習,在結束練習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并解決。
4.活學活用教材,激發學生創造潛能。教育改革要求學習“有價值”的課程,什么是有價值呢?在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就是有價值的。因此在教師講解數學的時候,要以課本內容為主,不斷豐富教材的內容,深化教材的內容,將課本的內容進行再豐富和再更新,更好地和生活實際相聯系,給予學生更加豐富的學習體驗。教師也要注意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解答,數學的解題方式往往不止一種,教師引導學生尋找不同的解題思路,培養學生善于探究的好習慣。
教育的改革把中心轉移到了學生身上,在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提升學習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準確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精心設置教學內容更好地引導學生完成教學任務。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其用更好的思維方式去解決問題,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小學是打基礎的階段,好的根基才能建高樓,正確的學習習慣能夠為之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