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殿明,張桂芝(正和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山東 東營 257342)
近年,國家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隨著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的實施,污染治理力度的不斷加大,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1]。作為高污染高耗能的煉化企業,環境污染問題首當其沖地被各級政府部門高度關注。近些年煉化企業也緊跟國家環境治理的步伐努力前進,持續提升自身環境治理能力。尤其從2016年國家推行中央環保督察以來,更是有力推動了煉化企業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煉化企業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同時,通過中央督察組的督察也看到了一些負面現象。在當前社會背景下,所出現的環境污染負面現象與企業自覺環保意識理念不足密不可分。
在實際工作總結中了解到,中國企業環保意識不足最主要的就是中國相關政策法律在執行過程中存在限制,同時相關規定的出現還會影響到正常生產工作。例如在實際管理過程中,部分地區政府部門為了更好地提高本地區環境質量,就會在國家政策之上向不同的企業提出更加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這就導致在實際工作中部分企業會出現忽視環境保護制度的情況,即在生產過程中只要有關部門沒有進行檢查就提高生產能耗,并利用傳統方式進行生產,一旦遇到檢查就會刻意降低生產能耗,或是將車間內的環保設備運行起來,以保證可通過檢查。另一方面,飛速更新的環保政策標準,也讓一些企業來不及更新淘汰高污染設備就面臨處罰的風險,從而導致企業對環保工作的自覺主動性下降。最后,細細研讀環保政策標準不難發現有些政策標準的出臺,也考慮到了企業更新換代需要時間的問題。因此政策標準會分步實施或延后實施。但在分步或延后實施過程中,有些企業存在“時間還早,不著急實施”,或“標準太苛刻無法實施”等各種各樣的心理應對態度,對新法律政策標準不夠重視。
煉化企業作為高污染高耗能企業,所排放的污染物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勢必會破壞生態環境。因此,企業應該提高本身的工藝水平,在生產中降低污染物的產生,對化工原料進行合理利用,有效地利用每一步工藝反應后的物料,最大程度地降低對原料的浪費,并降低污染物的排放[2]。但由于企業決策者管理戰略思路、資金投入等各種原因,并不是每家企業都能掌握先進的生產工藝技術、擁有高科技的人才隊伍。因此,技術、思維以及人才能力的水平也限制了環保工作的自覺開展。一些企業對踐行自覺環保理念感覺力不從心。
眾所周知,煉化企業的主要工作內容是對各類油品進行加工,在煉化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污染物,屬于高污染性的能源生產工作,所以在生產過程中就會對周圍環境造成影響。若是在發展過程中不對這一問題加以控制,就會導致生產企業所在地區的環境惡化,隨著時間推移這種影響還會向外擴散,嚴重的會直接影響到中國整體生態環境。最后就會出現企業經濟效益與環境影響相互抵消的情況。因此,煉化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就需要有高度自覺的環保理念,量身定制自覺環保工作計劃,持之以恒實施。反之,則不利于中國經濟長久運行與社會和諧穩定,會對大氣、水體、土壤等造成嚴重污染。
煉化企業的生產工作和污染物排放過程極易對土壤及植物造成一定影響,在實地了解時發現,很多煉化企業周邊根本沒有植物生存跡象,究其原因就是污染物會對植物根系造成傷害,同時土壤中的養分也會被煉化所產生的污染物消耗殆盡,最終影響到該地區農業發展,也不利于群眾正常生活[3]。目前國內已經有部分石化場地開展場地污染調查工作,發現部分石化地塊內土壤與地下水中存在石油烴、苯系物、酚類等污染物[4-6]。
煉化企業所處位置各不相同,有些企業會在遠離城市的開發區,而有些企業會在海邊進行生產,這就導致生產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水資源污染問題,例如在實際管理過程中的污水排放問題。部分企業會通過簡單的無害化處理降低污水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但是這些污水最終的流向還是地表水體或地下,這就導致地表水、地下水長期受污染影響而出現問題。同樣,在海邊進行生產的企業也會面臨這樣的問題,企業生產與排放不僅會對地下水造成污染,對海水也會形成一定影響。企業排放的污水不管其納污水體是誰,最終都存在水資源污染的問題。
煉化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會出現大氣污染問題,因為在生產過程中通過加熱爐燃燒后的廢氣最終會通過排氣筒高空排放,同時在生產過程中還存在無組織排放問題。這些污染物進入大氣會直接污染自然環境。所以在生產過程中就需要將這一問題重視起來,并利用合理的方式開展環境保護工作,進而有效提高煉化企業生產質量與效率。
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與時俱進豐富、拓展和深化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做好新時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和根本遵循[1]。在實際管理過程中,有關部門一定要對企業管理人員的思想進行優化,一定要組織各企業負責人定期開展環保教育培訓。通過學習培訓來提高企業負責人及管理人員對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的理解感悟。與此同時,在培訓過程中還需要將環保相關法律條文直觀地展現到各企業負責人及管理人員面前,以保證企業負責人及管理人員能夠了解到管理部門對這一工作的重視程度。
無規矩不成方圓,作為煉化企業,制定一套好的環保管理制度可以幫助企業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可以更高效地完成各項工作。同時制度制定后還需要根據國家政策及時進行修訂完善。再者,企業人員在修訂制度時也要充分考慮環保工作的前瞻性,避免朝令夕改,失去制度的權威性。作為政府部門,在實際管理過程中一定要嚴格落實各項法律條文,與此同時,各地區管理部門還需要在實際管理過程中提高工作管理認知度,在管理過程中結合地區實際情況以及各企業實際情況制定區域性管理制度,將執法與服務有效結合,一方面通過嚴格執法與管理來提高企業對環保的認識程度,另一方面通過對企業“教學”服務有效提高煉化企業自覺環保意識。
管理部門若是一味對企業進行處罰就會影響到地區經濟發展,并且很多企業也并不是不愿進行整改,而是在生產過程中產量與能耗問題無法得到協調,所以在發展過程中就需要對煉化設備問題進行深入總結分析,并利用合理的方式來制定相應改革計劃。例如在實際管理過程中可以對部分煉化設備生產企業進行科研幫扶,通過加大科學研究來設計出更加節能環保的煉化設備,并積極主動地協調各地區煉化企業對接國際與設備生產廠商進行合作,通過這樣的方式來降低煉化生產對環境帶來的影響。不僅如此,在發展過程中還需要積極采納生產企業的意見,通過對生產企業意見的總結對生產設備進行優化,進而有效提高企業生產效率與質量,并保證企業能夠做到自覺主動開展環保工作。
國家的法律條文在管理中起到決定性作用,企業應學“法”懂“法”才能用“法”,在用“法”過程中總結經驗查缺補漏,部署前進方向,踐行自覺環保理念。同時,在發展過程中各地區也要與上級單位做好溝通,通過管理權限下放以及法律條文優化的方式幫助地區政府開展工作。這樣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就會堅決執行國家法律法規,并認真履行環境保護義務,通過長時間的管理與調整幫助企業養成自覺環保的工作理念,進而有效推動中國長久穩定發展。
通過以上總結可得,生產過程中煉化企業應如何有效開展環保工作,并將自覺環保理念落實到位。那么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煉化企業就要將更加深入的環保理念進行細化優化,在發展過程中制定出長遠發展計劃,并在管理過程中加強對各級管理人員的環保培訓,進而有效提高企業環保能力。這樣才能夠使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并有效推動企業向好向上發展,進一步提高中國社會與經濟發展合理性,讓廣大人民群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在優美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