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智宇

縱觀全球當下的形勢,2020年注定始于新冠疫情,終于新冠疫情。面對肆虐的疫情,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近期發布了一份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報告稱:2020年,全球GDP下降了4.2%。但在即將到來的2021年,全球GDP有望增長4.2%。受疫情影響的亞洲各國,也將迎來經濟的強勢復蘇。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報道指出,受消費品需求激增、空運和海運通道重新開放等因素提振,2020年夏天全球貿易量強勁反彈。這一反彈由中國引領,其在全球出口總額中所占比例增加。在這場疫情之戰中,我國及亞洲的其他各國快速做出了反應,尤其我國科學的防控措施,保證了疫情短時間內得到有效控制,完整的產業結構有助于中國經濟快速恢復。
合法的實習,是需要實習生的用人單位公開招募,由大學生自主申請、雙向選擇。這樣的實習,也才貨真價實。但近年來,一些求職者追捧的用人單位的人力資源部門人員,卻把實習機會作為商品售賣,從中牟利。
對于實習機會買賣,當前,所有被媒體報道曝光的大公司,都必須啟動內部調查,追究內部機構、人員販賣實習機會的違法問題。同時,教育部門和工商管理部門,要從維護實習、就業公平,保障所有求職者的合法權利出發,對此進行專項治理,取締運作實習機會交易的機構、平臺。
(湖北 吳叢)
近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一直熱度不減。過去兩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增長其實是有所停滯的,但從2019年開始板塊關注度明顯提升,主要包括三個變化:一是以歐洲市場為代表的海外電動車市場會有大幅度的增長;二是國內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中游供應鏈,會進入全球主流供應商的地位,實現全球市場的切入;三是國內市場在過去兩年的下滑過程中開始觸底和恢復。
但如文中所言:雖然歐洲新能源市場與產品的時間差在一定程度上給了中國車企機會,但真正進入歐洲的困難與過去并無太大差別,新機會是否走老路,還要看這一輪進入歐洲市場的中國車企能否真正摸透歐洲消費者的心思。
(上海 陸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