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山技師學院(以下簡稱學院)坐落在滇西邊陲,因向合作院校杭州技師學院輸送了楊金龍、蔣應成兩位世界技能大賽冠軍,被云南媒體稱之為“冠軍搖籃誕生地”,是全國首批納入“一帶一路”框架下南南合作的10所技工院校之一。學院全日制在校生有11 000多人。學院以“一品牌、二目標、三保障、四亮點”為辦學方向和策略,實現了飛速發展。近三年來,招生數量年年攀升,培養出許多社會需要的高質量的畢業生,成為各級部門和社會認可的高質量“綠色品牌學院”。
鑄造“綠色品牌學院”
學院圍繞云南省“打好綠色三張牌” ( 綠色食品牌、 綠色能源牌、綠色硅材產業集群)的需求,與保山工貿園區各企業緊密結合,聚力打造“綠色品牌學院”。通過“綠色品牌學院”的建設,學院辦學規模從十年前的2 000多人發展到今天的萬人。尤其是近三年來,學院的招生數量和辦學質量連年提高,獲得學生家長、用人單位、合作院校的高度認可,多次受到上級部門的嘉獎。
學院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國家對技工院校建設的高度重視,離不開各級人社部門的政策支持和引領幫助。云南省人社廳、保山市人社局多次發文,為學院與企業合作搭橋鋪路,為學院招生和就業營造綠色環境,為學院提供各種有利于發展的“綠色辦學通行證”,擴大招生渠道。學院根據保山市政府的要求,抓住保山工貿園區建設的契機,以優先培養工貿園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和技術型崗位的骨干人才為目標,以校校聯手、校企合作、訂單培養等方式,與保山工貿園區多家口碑好、效益好的用人單位,如隆基集團保山硅材料有限公司、通威集團保山硅業有限公司、路華能源科技(保山)有限公司、保山中唐大數據服務外包產業有限公司等簽訂校企合作合同,加大招生宣傳力度,實現了招生規模的擴大。2020年招生人數超過3 000人,2021年突破4 000人。學院也因與各種綠色產業緊密合作辦學,獲得“綠色品牌學院”稱號。
實現兩個目標
學院以學生培養“一專多能、德技雙馨”和學院發展“高水平一流技工教育”為目標,以做大規模、做強管理、做精專業、形成特色為工作思路。通過對學生在校期間進行“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技能、學會創業”的訓導和培養,進一步完善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清晰的辦學思路、有效的辦學措施、良好的辦學口碑,帶動了學院的招生,學院招生人數連年呈現上升趨勢,高層次人才培養也取得了成效。2020年招生人數達到3 248人,其中高級工人數占80 % ;2021年招生人數達到4 260人,其中高級工人數占85 % 。
強化三個保障
一是強化傳承“善洲精神”“工匠精神”保障 。在學院初創期,曾經擔任保山地委書記的楊善洲同志擔任過學院的校長。因此學院在教學、管理、服務等各個層面,將“善洲精神”“工匠精神”融入校園文化,形成學院獨特的精神文化品牌。培養學生吃苦耐勞、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培養他們的團隊意識和遵規守紀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就業觀。
二是強化師資保障。學院有教職工482人(含外聘人員104人),其中正高級講師3人,副高級講師129人,“雙師型”教師達242人;省級學科帶頭人1名,省級教學名師3名,市級學科帶頭人12名,永昌教學名師3名,市級骨干教師31名;云嶺首席技師、云嶺技能大師各1名,云嶺技能工匠2名,保山工匠1名,永昌技能名師4名。優秀的師資隊伍為高質量的一體化教學提供了強大的后盾。
三是強化各項辦學措施保障。在校園文化建設上,形成環境育人,全員育人氛圍;在學生管理上,實行全封閉、準軍事化管理;在招生上,學院領導帶頭分片招生:每到招生季節,學院精心策劃,制作宣傳材料,利用多種媒體進行宣傳,分組到各縣(市、區)對應學校進行招生宣傳動員,全院教職員工人人宣傳學校,個個參與招生;在教學上,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和技能培養,加大實訓教學力度,采取“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措施,通過各級各類技能比賽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學院教師為學院多次贏得了較高榮譽,提高了學院知名度;較好利用國家、省、市、校級助學和獎學金政策,吸引更多周邊地州的優秀學生到保山技師學院求學。
為了讓學生有一技之長,在就業上,主要采用校企合作訂單培養,入學即就業。對就業學生進行跟蹤服務,對學生和學生家長進行實地或電話回訪,及時解決學生關心、關注的問題,就業率保持在99%以上,吸引更多的學生報讀學院。
突出四個亮點
一是突出校校合作誕生世界冠軍的亮點。楊金龍和蔣應成坦言,自己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冠軍,是保山技師學院與杭州技師學院校校合作的結果。
兩位世界冠軍不忘家鄉,定期回母校為在校學生傳授技能,講授成長經歷,為在校學生樹楷模、立目標,學生以冠軍為坐標,有了職業奮斗目標,學院以冠軍為旗幟,實現了高質量、高水平辦學,學院汽車工程系的招生人數連續幾年突破千人大關,省內外汽車企業用人單位來學院簽訂校企合作協議絡繹不絕。
二是突出高水平實訓基地平臺亮點。學院充分利用 “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云南省公共實訓基地”“云南省校園創業平臺”“云南省眾創空間”“云南省綠色學校” 等各種高水平實訓教學平臺,為培養學生技能助力,以楊金龍技能大師工作室和多個云南省、市級技能大師、技能工匠、名師工作室為依托,與杭州技師學院等院校強強合作,促進學院專業建設、課程資源開發和實訓教學水平的提高,建設高水平專業化實訓基地建設,切實提高技工教育培訓水平。
三是突出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亮點。多年來,學院積極開展對外交流合作,承擔全面深入推進技工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積極探索“中文+職業教育”的國際化發展模式,近5年來,學院根據保山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多次到緬甸支援職業教育,開辦了5期中餐烹飪實訓操作班。
2021年11月,學院獲批參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一帶一路”框架下南南合作技能開發網絡合作項目,成為全國首批納入的10所技工院校之一,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的指導下與柬埔寨、老撾、緬甸等國家實施技能開發南南合作項目,助力我國加強與東南亞國家在職業技能開發領域的交流合作。對外交流合作展示了學院的辦學風貌,對外傳播了中國文化。
四是突出創新創業亮點。學院高度重視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以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創業能力為培養目標,培養更多的創新創業人才。
在運營機制上,一是加強KAB創業俱樂部、雙創園和雙創一條街等創新創業平臺建設,學院為師生提供創新創業基地;二是實行開放、融合的多元發展機制,以開放融合的形式引導創新創業團隊利用學院平臺開展創新創業活動;三是開展創新創業項目設計大賽,每兩年舉辦一次創新創業大賽,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氛圍。在管理機制上,學院創新創業工作由招生就業處負責管理,按照學院長期發展規劃和創新創業的要求,管理和推動學院創新創業工作,負責創新創業團隊的申請工作,進行項目評估,幫助項目落地,開展項目運營。
學院多年來正是通過“一品牌、二目標、三保障、四亮點”的辦學策略和措施,秉承“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理念,培養學生自尊、自愛、自強、自信、自立,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以建設“立足云南、輻射南亞,中高貫通,產教融合的高水平一流技工教育”為目標推進學院高質量發展,吸引更多的學生報考學院,在學院學習成才。
(作者:段曉云、王洪華、龍文莊、余能團、李建軍;作者單位:保山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