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麗卿
摘 要:新世紀的教育改革,要求中等職業學校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能人才。中職學校應采取多種措施,在進行語文教學改革的同時,促進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提高。本文論述了“五育并舉”的內涵,提出了“五育并舉”的培養措施,呼吁中職語文教師肩負起培育有正確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 ?“五育并舉”
2019年國務院頒發的《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堅持五育并舉,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強調希望由此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五育并舉”即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堅持以德樹人,努力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技能人才,中職學校的每一位教師都肩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語文是中職學校的基礎學科,中職語文應當承擔起以德樹人的重任,認真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為社會培養更多的高素質技能人才。
一、德育先行,以德樹人,知行合一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韓愈一語道明了教師的作用,并且把教師傳授道理的作用擺在了最重要的位置。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傳教授知識,“樹人”才是根本。中職學生是國家技術技能人才的后備軍。只有對他們加強品德培養、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才能為他們職業生涯的順利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幫助。中職語文教學的任務不只是培養中職學生具有較強的運用語言文字能力,還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使中職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的思想品質。
入選中職教材的文學作品,絕大部分篇目都有德育的作用。例如,《工作,從賣燈泡開始》《社會沒有義務等待你成長和成熟》等等。閱讀了課文,學生就會明白他們在學校里不能只是單純地獲取知識,還要磨煉思想品質,這樣將來走向社會才能夠經受種種考驗,不斷成長和進步。德育教育無處不在,教師只要有心、用心,都能在課堂上找到德育的材料,在適當的時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二、加強智育教學,提升核心素養
智育是人類文明進化不可缺少的條件,它傳承了人類智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學校是人類智育的重要陣地,教師利用課堂將物化的智力成果(圖書、工具等)向學生進行講述或者展示,從而實現了將客觀融入主觀的轉化目的,以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和核心素養的提高。智育的內容分為顯性和隱性。語文教師對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進行培養并在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方面進行引導是顯性教育;而隱性教育則體現在教師的教學組織方式、教學環境營造方面,甚至教師的言行或者是教材以外學生通過課外閱讀、互聯網多媒體而獲得的知識等方面。智育的目標是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積累知識的過程中,養成持久的學習興趣、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強烈的創新意識,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中職語文在智育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為相對于其他科目,語文有著更直接、更形象的故事,更容易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教育。
三、強化體育鍛煉意識,明確體育鍛煉重要性
健康第一,沒有強健的體魄,再優秀的人也很難發揮應有的才能。中職學校要廣泛地開展校園體育運動。
古今中外很多名人都熱愛體育運動。教師要多儲備相關的事例引導學生去領會運動的重要性。擅長體育運動的學生不僅有健壯的體格、堅強的意志還有公平競爭及協同合作的意識。教師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身體力行地參加體育鍛煉,對學生有示范作用,或者激勵學生參加校內外各種體育活動,引導學生去關注體育賽事,去發現運動員身上的優秀品質,從而激發他們對體育運動的熱愛。
四、重視美育熏陶,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在古代,孔子要求學生掌握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就是最初的美育。到了近代,蔡元培也提出“以陶冶情感為目的”的美育理念,認為通過美育可以提升人們的審美情趣,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美育對前文提到的德育、智育、體育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學生在認識美、感受美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而且可以在欣賞美的過程中促進思想和身體的健康發展。教師應該針對不同的文學體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并從不同的角度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要求學生既可以去欣賞文本的語言、音韻美,也可以去發現和感受文章的意境、情感,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引下發現美、感受美,豐富自己的審美體驗。
五、開展勞動教育,使學生增強勞動光榮意識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可見學生的勞動教育被提上了重要日程。中職學生是未來勞動力市場的技術人才,要求他們熱愛勞動是教育的根本宗旨。首先,他們要完成應盡的勞動義務,做好教室和寢室的打掃工作;其次,他們要積極參加實訓課,在技能學習中體會勞動的艱辛。當然教師除了盡可能地與學生一起參加勞動實踐外,對他們進行勞動教育也是必要的。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上的教學活動,除了傳授語文知識外還要滲透勞動教育,幫助學生增強勞動光榮的意識,讓他們快樂地參與到勞動中。
教師除了利用教材引導學生去認識勞動的重要性之外,還要引導學生通過課外閱讀,感受勞動之美。例如,引導學生通過觀看《大國工匠》《了不起的匠人》等電視節目,去學習各行各業工匠的勞動精神。中職學校也經常組織學生去參加義務勞動,如去福利院或者作為志愿者參加環保活動。教師要鼓勵學生踴躍參加,肯定他們的行為,提升他們的勞動成就感。總之,教師要意識到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應“崇尚勞動,尊敬勞動”,從而成為能夠報效國家的技能人才。
六、小結
“五育并舉”是新時代國家對人才培養提出的高規格要求。需要教師在理論和實踐上不斷探索,從而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技術技能人才。中職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學科,對于落實以德樹人要求,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黃慧玲.新時代背景下中職語文教學中勞動教育平臺的搭建[J].中學教學參考,2021(6) .
[2]焦琳.中職語文教學智育與德育美育的融會貫通分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1) .
(作者單位:廈門市集美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