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民書
摘 要:技工院校要充分認識培育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重大意義,充分發揮教育教學和實訓課程的主渠道作用,建立健全保障機制,大力提高育人質量。
關鍵詞:勞模精神 勞動精神 工匠精神 技工院校 育人質量
2021年8月12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印發了《關于深化技工院校改革 大力發展技工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強調要堅持培育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以下簡稱“三種精神”)。把勞動教育納入技工院校人才培養方案,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貫穿技能人才培養全過程。
當前,技工院校要充分認識培育弘揚“三種精神”的重大意義,把培育弘揚“三種精神”作為重要的育人載體,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提高育人質量,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高素質技能人才支撐。
一、充分認識培育弘揚“三種精神”的重大意義
(一)培育弘揚“三種精神”是技工院校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的迫切需要
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
2020年11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提出,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
技工教育承擔著為制造業生產一線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重任,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因此,技工院校培育弘揚“三種精神”對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提高育人質量具有重大意義。
(二)培育弘揚“三種精神”是技工院校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的客觀要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2021年修訂)》提出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新的育人目標要求。從國家法律的高度將“勞”納入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結構中,從國家法律的高度豐富了學生全面發展的科學內涵。這是黨的教育方針適應新時代發展的重要創新,是新時代各級各類教育改革發展必須遵循的根本指導方針。
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素質結構中,“勞”能促進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態度、勞動習慣,發揮以勞立德、以勞培智、以勞健體、以勞育美的重要作用。
技工院校培育弘揚“三種精神”,不僅有利于拓展勞動教育的內涵,提升勞動教育的質量,而且對于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三)培育弘揚“三種精神”是技工院校提高育人質量的現實需要
“三種精神”是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技工院校寶貴的教育資源。“三種精神”作為一種精神文化,傳遞著崇尚勞動、尊重勞模、學習工匠等鮮明的價值導向,包含著社會主義勞動者應該追求的崇高境界、高尚道德、優良作風、積極態度和高尚追求等精神品格。
技工教育以服務為中心,以就業為導向,技工院校育人質量主要體現在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質量等方面。培育弘揚“三種精神”,將“三種精神”融入學校管理、教育教學、實習實訓、考核評價等各個環節,將“三種精神”滲透到學校全員、全程和全方位育人格局中,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二、充分發揮教育教學和實習實訓課程的主渠道作用
(一)改革公共基礎課、專業課教學方法
思想政治課、通用職業素質課等公共基礎課是培養學生思想道德品質、提高學生職業素養的關鍵課程。
在思想政治課、通用職業素質課教學中,技工院校要充分挖掘、豐富“三種精神”的教育內容,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用鮮活的案例,提高教育的效果。
在專業課教學中,要配合一體化教學改革,把專業知識技能的教學與培育弘揚“三種精神”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深刻理解、全面把握“三種精神”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同時,按照國家相關要求積極開展“三種精神”專題教育,專題教育不少于每學年16學時。
(二)完善實習實訓課程內容
實習實訓課程是技工院校開展技工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培育弘揚“三種精神”的重要抓手,是技工教育提高育人質量的重要課程。
技工院校要將實習實訓課程作為學校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制定科學合理的實習實訓課程人才培養方案,加強校企雙師對學生實習實訓過程的教育指導,嚴格校企雙方參與的學生實習實訓課程評價考核標準。技工院校要將培育弘揚“三種精神”融入實習實訓課程方案的各個環節,落實到課程標準、目標任務和考核評價各個步驟,體現在校企雙師教育指導各個方面。
青島市技師學院利用青島市國企名企大企云集的優勢,積極與企業溝通協調,確保學校開設的40多個專業中,每個專業有3個以上質量較高的校企合作企業或實訓基地,其中不乏海爾、海信等國內知名大型企業,確保學生實習實訓工作有效開展,提高了學生實習實訓工作的質量。
(三)豐富課外實踐活動內容
課外實踐活動是技工院校課程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育弘揚“三種精神”的重要平臺。
技工院校要加強對學生參加課外實踐活動的組織引導,將培育弘揚“三種精神”融入社團活動、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公益勞動、技能大賽等課外實踐活動,充分發揮課外實踐活動自主性、實踐性和多元性的優勢,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中培育弘揚“三種精神”。技工院校要重視學生社團在培養能工巧匠中的作用,組織不同專業學生以興趣小組的形式,在課外活動時間進行拓展性、提高性技術技能訓練。
技工院校要重視發揮技能競賽培養技能人才、提升技能水平的作用,把技能大賽作為弘揚工匠精神、勞模精神和世賽精神的有效載體,定期舉辦技能節,組織鼓勵學生全面參加各級各類技能大賽,鼓勵學生主動鉆研技能、奮力拼搏、追求卓越。
青島市技師學院邀請全國勞動模范、青島港集團許振超,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郭銳等勞動模范、技能大師和大國工匠走進校園,通過舉辦講座、面對面交流座談等形式,用他們高尚的職業道德、精湛的技能才藝和突出的工作業績感染教育學生,激發學生技能報國、技能成才的信心和決心。
三、建立健全保障機制
(一)以學校文化建設為引領
對于學校管理者而言,學校領導班子的領導能力、學校制度和學校文化等都是影響學校管理效能的重要因素。其中,學校文化作為精神層面、價值觀層面的管理因素,處于核心和支配地位,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對學校師生的思想言行產生深刻、持久的影響。
因此,技工院校首先應該把文化建設放在學校管理的首要位置,要根據技工院校的辦學性質和辦學特色,把培育弘揚“三種精神”,特別是培育弘揚工匠精神作為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青島市技師學院在辦學過程中,結合學校實際把工匠文化作為學校的核心文化,制定學校工匠文化建設三年方案,以“匠心、匠制、匠藝、匠韻、匠語”建設為重點,努力將學校打造成為研究、培育和踐行工匠精神的重要陣地。
(二)以完善學校規章制度為依托
學校制度建設是促進學校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對學校辦學具有保障、激勵、導向等作用。技工院校要制定好學校章程、教育教學、學生管理、學生實習實訓、考核評價和校企合作等各項規章制度。技工院校要將培育弘揚“三種精神”作為技工教育的鮮明特色和優勢,將“三種精神”滲透融入學校章程和各項規章制度。
當前,技工院校要以實施企業新型學徒制為抓手,創新校企合作制度,提高學生就業能力。實施企業新型學徒制,要采取全日制、非全日制學籍注冊等靈活入學形式,積極探索彈性學制,通過工學交替、校企雙師聯合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
(三)以提高教師隊伍素質為根本
在培育弘揚“三種精神”過程中,教師的綜合素質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技工院校要把培育弘揚“三種精神”,特別是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作為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內容。將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納入教師入職培訓規劃,完善培訓課程體系。要在教師隊伍中大力宣傳勞動模范、優秀教師、首席技師、技術能手的先進事跡,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榜樣作用。
技工院校要完善教師考核激勵機制。在教師年度考核、職稱評定等考核評價中,將體現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工作業績作為重要的評價指標,發揮考核評價的導向激勵作用。
技工院校要加大教師到企業定期實習鍛煉工作制度的落實力度。鼓勵教師參與企業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發,鼓勵企業勞動模范、技能大師擔任學校兼職教師、在學校建設企業大師工作室等。
2018年9月,青島市技師學院和青島市總工會聯合創建了青島市第一個勞模工匠聯盟創新工作室——青島市技師學院勞模工匠聯盟創新工作室,邀請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周勇,全國勞動模范、青島地鐵集團尹星與山東省勞動模范徐丕兵老師等共同參與。三年來,工作室多次組織對校內外教師進行高端培訓,參與企業技術革新和產品設計服務,組織編寫一體化課程教材10多本,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單位:青島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