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超
在目前的射擊訓練實踐中,對于青少年射手的心理訓練往往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和充分實踐。本文結合本人長期進行射擊訓練的教學經驗,對青少年射手的心理訓練目的、作用、具體方法、效果等進行了較為系統的探討。結果表明,青少年有自身的心理特點,針對青少年射手的特點進行心理訓練可以切實地提高射手的運動成績。
1 前言
隨著國內外射擊運動水平的不斷提高,心理訓練在專業隊的射擊訓練中已經得到了廣泛使用。但對于構成中國射擊運動基礎的業余運動隊,往往因為認識和經驗等方面的局限,很少系統地對青少年射手進行心理訓練。由于青少年的心理不成熟和可塑性高,及早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訓練可以使青少年射手在接觸射擊運動的一開始就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并在今后的實踐中不斷予以強化(本文以下將對我省優秀男子步槍運動員盛李豪及另外三名隊員進行舉例說明)。對于他們進入專業隊后很大程度避免心理的負面影響也有很大的作用。因此,盡早地、有針對性的對青少年射手進行心理訓練,對于提高射擊運動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青少年有其自身的特點,照搬專業運動員的心理訓練方法往往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因此,通過對青少年射手心理訓練的特點、具體方法、效果等進行分析探討,總結出青少年射手心理訓練的基本規律、方法、原則等,以提高基層射擊教練員對青少年運動員心理訓練重要的認識,并通過技術訓練與心理訓練的有機結合的方式,促進基層射擊訓練水平的提高,為專業隊輸送高水平的射擊人才做貢獻。
2 探討方法和探討對象
在探討中結合了文獻資料法、實驗法等多種探討方法。同時結合自己長期從事專業以及青少年射擊訓練的經驗。在此基礎上,總結出一些心理訓練的方法并在蘇州市射擊隊男子步槍中實踐。此次探討的主要試驗對象蘇州市射擊隊男子步槍少年組,訓練過程是從組隊(2017年3月至2019年8月)參加江蘇省青少年射擊比賽開始,其組成隊員是從各個小學招收五、六年級的學生4人,分別是盛李豪(2004年出生)、朱紊汐(2006年出生)、王澤寧(2006年出生)和李柯奧(2006年出生)。
3 青少年射手心理訓練的機理探討
射擊比賽是個體間對抗的靜力性運動體育項目。發射子彈數量多,比賽持續長時間,對運動員心理穩定性,動作規范性要求很高。隨著現代射擊運動水平的提高,比賽爭奪越來越激烈,心理作用更加顯著,射擊比賽就是比心理的觀點已被射擊界普遍認可。
國內外不少研究機構對于心理訓練的效果做過較深入的研究,其結論是心理訓練的成果是確切的,很多心理方法具有推廣價值。
從青少年射手訓練的原理來看,人是一個完整的有機體,生理與心理、身體與精神是互相影響和相互制約的,在學習射擊技術的過程中也必定有心理活動的參與調節,心理活動是心理的高級神經活動,是按照大腦這種物質本身的特殊規律而發展變化的,具有嚴格的客觀規律,人只能加以引導和誘導,而不能完全憑意愿進行主觀控制。例如在射手舉槍對目標進行瞄準射擊時,其心理活動必定參與其中,很明顯地表現出注意力是否高度集中,是否合理分配。例如精力前移瞄準點,還是注意勻速地穩扣扳機,由于注意指向不一樣,射擊效果也就不一樣。同時在實彈中不同的成績對運動員也將引起不同的情緒反應,比如運動員對打10環和打9環的情緒反應也有差異,是否善于引導這種情緒反應為己用,是運動員心理水平的重要標準。一個成熟的射手應該具備較強的感知能力,注意力高度集中并能夠對注意力合理分配,具備善于分析的思維能力、較強的自制力及建立所有這些能力之上的自信心,這些必不可少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技能不是天生的(當然有先天的因素存在,這需要在人才選拔方面注意心理因素的評分),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就能練出來的,也要像技術訓練一樣,認真、努力、長時間地進行心理訓練才能奏效。
剛進入射擊運動訓練的運動員,大部分都是十二三歲的青少年,還處在發育期和發展期,注意力和自控力還比較弱,身心的可塑性很強,此時進行心理訓練并通過合理的安排與指導滲透于技術訓練中,既有利于青少年運動員較快的提高射擊運動技術,又有利于發展出適合其發展的心理技能和心理習慣,有利于增強運動員的耐受性和適應性,并在訓練競賽成功與失敗的實踐中學會自我要求和自我控制,提高自信心。
4 青少年心理訓練的方法
通過對蘇州市射擊隊男子步槍上述4名隊員的訓練實踐,總結心理訓練方法分為以下幾點:
(1)綜合性的心理訓練方法。青少年心理的特點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和較差的自控性,因此必須采取系統化的心理訓練方法進行訓練,具體的做法是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時間綜合采用放松訓練、表象訓練、注意力訓練、應激控制訓練等心理訓練方法,使這些訓練方法互相補充,相互依托,構成系統、綜合的整體訓練方法,并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和調整。本人在具體實踐中,注意根據射手的訓練階段、自身特點和時間段,綜合采用這些心理訓練方法進行訓練,因材施教,使每個運動員最終獲得適合自己的訓練方法。
(2)注重掌握心理訓練的時機。在心理訓練中,注意運動員在一段時間內集中提高某一種心理機能的水平,并進行有針對性的科學訓練過程。例如:此次探討的對象都是十二三歲的學生,開始階段進行規范動作練習時主要應用第二信號系統語言,也就是講述動作的基本要領及扣扳機的原則,而此時他們的特點是注意的范圍小,不能產生注意的分配。同時,由于這些初學者的槍支穩定性較差,肌肉協調不好,注意到平正瞄準,就做不好扣扳機動作,造成擊發瞬間變力,不易形成正確的擊發規律。根據多年實踐,隊員槍支的穩定性只要進行一段長時間的訓練是比較容易形成的。此時,教練應盡可能引導學生把注意力指向關鍵動作,既把注意指向食指單獨、勻速、平直的扣扳機動作,不去注意槍支穩定性是否在瞄區擊發。以盛李豪為例,經過一段的訓練,由于教練反復強調動作和運動員對小肌肉運動的感覺,即食指扣動扳機的感覺就會變得比較明晰和精確。在這個階段將形成準確而清晰的直覺,該隊員便能及時發現和糾正自己的動作錯誤,提高運動技能。在解決了注意力問題后,就可以對運動員進行心理技能訓練。
(3)心理訓練與技術訓練相結合。在訓練過程中,注意將運動員的心理訓練與技術訓練結合起來。以盛李豪為例具體做法是要求運動員進行認真的心理練習以形成某種心理技能,再將這些技術滲透到技術訓練中,使心理練習與技術訓練相互結合,相互促進形成與心理技能相結合的合理的技術動作定型。例如在訓練課前讓盛李豪做5到10分鐘的放松或表象練習。在實彈前使用表象訓練方法,既要求學員對正確射擊動作進行語言描述和思維想象后再實彈射擊。這有利于他建立正確清晰的動作圖像并在訓練中與自己的射擊動作進行比較,這種訓練的效果往往較好。
(4)注意力訓練是青少年射手心理訓練的核心。注意是一切實踐活動的必要條件,在射擊訓練過程中要求運動員要有高度穩定的集中力集中于正確的動作上,就會對其他事物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較快地建立起正確的技術動作。反之,注意分散就不能及時排除外界條件及自身雜念的干擾。人雖然在訓練但會無意識地做出錯誤動作,不能很好的建立動作定型,影響訓練的提高。特別是青少年射擊選手具有好動,興趣廣泛,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高度集中而影響訓練質量的特點,注意力訓練就更加應該成為青少年射手心理訓練的核心。以朱紊汐為例,他平時的訓練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擾而分散注意力,運動技術的掌握比別的運動員慢,經過一段注意力集中練習后,訓練的集中有了一定的提高,訓練成績也就提高的快一些,逐步趕上別的運動員并在2017年8月的省錦標賽中第一次比賽就打出了615.3環的成績取得第一名。這一例子也說明了通過注意力集中練習可以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更好的促進技術水平的提高和比賽的發揮。
(5)發揮心理訓練消除疲勞和加速恢復的功效。射擊運動員在緊張地訓練和比賽中,主要出現神經系統的疲勞特別是青少年射手更容易產生精神疲勞,造成訓練時容易走神,通過放松訓練練習等手段運動員能較快地消除疲勞,恢復到正常狀態,較好地投入到訓練和比賽中,并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例如我班運動員為保證訓練時間,中午休息一般很短,剛到靶場精神不是很好,在技術訓練課前先做5-15分鐘的放松練習,就會較快恢復精力,很好進行技術訓練,保證了技術質量。
總而言之,心理訓練方法是一種內在的訓練過程,是運動員對自己心理訓練方面的長處與短處的了解,從而突出運動員在心理訓練中主體作用。由于心理訓練的短期效果不像其他一些訓練方法一樣容易表現出來,也有可能出現反復,同時由于經驗和認識方面的局限,在指導上困難更大。因此不能期望心理訓練很快就能看到結果,必須堅定信心,長期堅持心理練習,并付出艱苦的努力。同時教練員是心理訓練的關鍵,只有教練員堅定的相信心理訓練的價值,同時還要很好的掌握心理訓練的理論知識和技巧,及時總結,及時調整,這樣才能影響并指導運動員做好心理訓練,幫助運動員從技術和心理兩個方面全面提高。
(6)通過運用以上心理訓練方法,在訓練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四名從沒有系統接觸過射擊的隊員,經過1年多的訓練,盛李豪和朱紊汐便在2017年省青少年射擊錦標賽中,取得了兩項個人冠軍的好成績,并且在比賽中發揮出了自己平時最高的成績。而另外兩名隊員也取得前八名的成績。這就是心理技能遷移的體現,也是心理技能的適應增強的表現。并且該能力會隨著訓練水平的提升而逐步加強,從而帶動技術水平的逐次提高和穩定。該能力一直伴隨盛李豪隨后多次在全國比賽中取得較好名次,直至取得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的氣步槍個人和團體冠軍,最終代表國家出征東京奧運會取得氣步槍個人銀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