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立波 劉 穎
摘 要:進入新時代,信息化技術發展迅速,技工教育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筆者通過技工院校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實踐,分析、查找當前線上教學存在的問題,從智慧校園建設、數字教學資源建設、全員信息化培訓、教學評價信息化及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五個方面探索提升教學質量的策略。
關鍵詞:新時代? ? 信息化? ? 技工教育? ? 教學質量
課? ?題:本文系2020年度邢臺市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中職學校計算機廣告制作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應用研究” (項目編號2002016,課題主持人耿立波)的階段性成果。
進入新時代,信息化技術發展迅速,技工教育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技工院校積極探索信息化與教學和學校管理的深度融合。筆者團隊借助課題研究,從提升教學質量、創新教學模式的角度,用一年多時間,對線上教學及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進行實踐與研究,梳理問題,以信息化建設為契機,探索提升教學質量的策略。
一、新時代信息化背景下技工院校線上教學存在的問題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發,教育部要求“停課不停學”,線上教學全面展開。技工院校順應要求,逐步引導師生適應疫情防控常態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通過教學實踐,筆者發現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
(一)線上課程資源少、精品少
技工教育的數字教學資源精品較少,現有的課件、微課、慕課等資源不足以支撐實際教學需求,大多數教師不熟悉微課、慕課制作的方法、技巧,這就給線上教學的開展造成了很大困難。
(二)教師線上教學方法不靈活,平臺操作不熟練
開展線上教學期間,本應在教室里上的課、在實訓室里的訓練,突然變成了通過互聯網來實現,這給大多數教師尤其是老教師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對平臺的選擇、使用技巧、直播的方法等,教師們都需要從頭學起。
(三)線上教學師生溝通困難,教師把控課堂弱化,教學質量不高
線上教學雖然可以直播,但不能像在課堂上那樣教師和學生可以面對面深入討論,師生隔著屏幕交流,教師難以全面掌握學生真實的學習狀態,學生的注意力也難以長時間集中。所以,簡單地將課程從線下搬到線上,教師在缺少目光交流、現場提問、空間移動、及時反饋等情景下,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就無法保證學生“學得好”,不能完全實現教學目標,導致教學質量不高。
(四)實訓課無法通過線上教學完成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學生居家學習,由于沒有設備儀器,無法開展實習實訓,只能學習一些理論知識。因此,在2020年下半年學生返校后,大多數學校又重新安排了很多實訓內容,不僅打亂了教學計劃,還造成了資源浪費。
二、新時代信息化背景下技工院校提升教學質量的策略
針對線上教學存在的問題,各技工院校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本文以邢臺技師學院線上線下教學實踐為研究對象,從以下5個方面探索提升教學質量的策略。
(一)加快學校信息化建設,建設智慧校園,提升技工教育信息化建設水平
從國家層面而言,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國教育現代化八大基本理念、數字校園建設規范等政策的出臺,已然為智慧校園建設指明方向,人人擁有至少一種便捷可用的移動終端成為必然要求與趨勢。技工院校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著力構建智慧校園。5G+智慧環境構建、O2O智慧資源、AI+智慧課堂建設匯集,逐漸成為智慧校園建設新風尚。
邢臺技師學院教師主要采用通過超星學習通、藍墨云班課、QQ課堂、騰訊視頻、釘釘等平臺進行直播講解、演示操作等方式進行線上教學。開展線上教學初期,由于全國數百萬學生同時使用這些教育平臺,造成線路擁擠,學生上課打不開頁面、掉線等情況不斷出現。
技工院校應反思、查找校園信息化建設的不足,及時改進,加大硬件和軟件的投入,建設智慧校園。智慧校園建設要按照《職業院校數字校園規范》,根據學校的辦學目標、辦學特色和實際使用情況,明確智慧校園的建設目標,做好智慧校園的規劃與設計,建設安全有效的數據中心,構建教學、科研、學生管理、行政管理及后勤服務等應用系統,校園基礎設施建設要有延展性,避免重復建設造成浪費,智慧性的資源建設根據技工院校學生的特點,能吸引學生主動使用、主動學習。
目前,邢臺技師學院校園網出口總帶寬已達1.35G,電信、聯通雙線接入,校園網主干帶寬1 024Mbps,桌面帶寬100M,校園網樓宇主干采用千兆交換機光纖連接,形成有線無線一體化的數字化校園網,全面覆蓋校園。校園網絡、廣播、監控等有機結合,為師生提供高速、穩定、安全的校園網絡環境。邢臺技師學院依托數字化校園平臺,建設教務管理系統、資源庫管理系統、知網鏡像平臺等,同時與專業公司合作,建設以在線教學平臺為中心,融合教室端、移動端、管理端各類教學應用于一體的信息化教學平臺,通過在線教學平臺,建設優質數字教學資源,教師課前可通過手機發布任務,學生課前可通過手機App了解任務,進行任務分析、查閱信息、制訂工作計劃等,課上教師可通過教室端進行學生作品展示、評價等,課后師生可通過移動端進行溝通后再對任務的作業進行修改完善,教師通過管理端可對線上線下教學全過程進行即時數據采集、云端分析處理和即時結果反饋。如此教學,促進了教師教學模式和教學組織形式的變革,對教學各環節進行科學、規范、高效率的統一調度管理。截至目前,邢臺技師學院在網絡學習平臺建課的教師有385名,有效課程469門,活躍班級達1 159個,上傳資料22 564個,發布教學活動15 055個。
(二)積極參加國家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加大投入建設數字教學資源庫,開發一批適合技工教育的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數字教學資源的建設工作從中職示范校建設就開始了,但是目前看精品少、可用性差,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其中的很多內容已經不適用于現在的課程教學,有些數字資源平臺已停止使用。需要加大投入補充完善更新數字教學資源,尤其是一體化課改資源等。在技術方面,可增加互動教學功能,學習、答疑、考核、評價、反饋、學情統計等均可在線上進行;在課程內容上,需加強思想政治、語文、數學等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實訓課在線課程建設;在形式上,注重課件、微課、示范課等數字教學資源的建設。
數字教學資源、精品課是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主要教學資料,必須做好做精,才可以充分滿足教師在線互動教學和學生在線自主學習需要。
邢臺技師學院已構建開放、共享式教學資源庫,現有9 000多份數字教學資源,包括微課、慕課、電子教案、課件等。2020年9月,國家提出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邢臺技師學院積極響應,申請承擔6門國家級職業教育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任務。從2021年3月開始,邢臺技師學院組織各專業優秀教學團隊,與專業制作公司合作,加強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制作技術力量,計劃利用3年時間,實現各專業骨干課程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信息化資源全覆蓋。為加快精品課建設步伐,進一步推動課程體系、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改革創新,邢臺技師學院每年都組織精品課和信息化教學實踐比賽活動,有效激發了教師信息化教學改革的積極性,促進了各專業精品課程建設。
(三)加強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全面提升教職員工信息化素質
邢臺技師學院開展以深度融合信息技術為特點的全員培訓,以提升教職工信息化素質,包括教師和管理人員的信息化能力以及學生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和優質在線資源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
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在信息化技術使用、在線課程開發、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等方面對全體教師進行培訓;在平臺管理、使用等方面對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在基礎課、專業課以及實訓課教學中采用信息化手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學生進行專題培訓。
(四)加強教學評價信息化,提高教學評價的準確性和實效性
通過數字化教學平臺建設,逐步實現對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價、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對課程評價等功能的信息化和科學化,形成從總結性評價向過程性評價、多元評價轉型。實現涵蓋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課程與資源、教學運行、校企合作等多個方面情況的動態監測和分析評價,為管理者科學決策、為教師教學改進、為學生學習反饋提供數據依據,從而提高教學評價的準確性和實效性。
(五)加強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研究,探索更有效的現代教學模式,探索信息技術與技工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
進入新時代,隨著科技快速發展,產業不斷變化,數字經濟催生了一些新興專業,技工院校應及時以“信息技術+”升級傳統專業;同時,為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的需求,積極探索“互聯網+”“智能+”等教育形式,在課程開發、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教改教研,變革創新教育教學形態。尤其要注重研究技工教育中的關鍵環節,即實訓教學如何實現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有效發揮新時代信息化背景下實訓教學在技工教育中的突出作用。
技工院校應組織教師積極參與研究、探索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從而提升技工教育教學的質量,為新時代制造強國建設培養更多技術技能人才。
三、小結
進入新時代,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5G的覆蓋,教育現代化的推進,技工教育也將進入新時期,技工教育工作者將不負韶華,不忘初心使命,不斷提高信息化素質,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
(作者單位:邢臺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