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珍
摘 ?要:語言能力是每個人一生中極為重要的生存能力。《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使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因此,加強口語交際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以激發學生主動、積極的交往情緒為基礎,以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為手段,以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為目標,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關鍵詞: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
一、幫學生樹立自信,敢于去說
學生缺乏自信,害怕說錯話,害怕出丑,在陌生人面前無法正確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這很正常。教師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幫助他樹立自信心,告訴他說得不錯,繼續大膽地說下去。為了避免緊張,說話時不要關注別人,而要集中注意力在自己的說話上。
二、以寫促說,以提高語言能力
這是一種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較好的方法。在教授完《小木偶奇遇記》一課后,可以讓學生想一想小木偶后來會怎樣,然后再讓學生說。這樣做能把想到的有條理地說出來,有利于表達能力的提高。
學完《窮人》以后,我問學生:“桑娜一家以后的生活會怎樣?是更窮呢?還是會越來越好?請大家自由想象。”學生們經過一番討論后便動筆寫。之后學生們開始發言,大部分人說桑娜的日子會越來越好,因為孩子長大后都會有工作,會從事教師、醫生、律師、經商和建筑師,想象令人稱贊。而且一有學生說得欠妥,其他學生馬上會給他補充、完善,體現了集體智慧。聽了學生的發言,也使我對桑娜一家的生活充滿希望,相信她家的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因為打了稿子學生的語言明顯通順、流暢,用詞也準確。
三、讓學生多去傾聽別人的說話
學會傾聽是小學生獲取信息,提煉信息,交流信息的有效途徑和必不可少的一種能力,是一項復雜的心智活動。學會傾聽作為一種習慣和意識,必須努力培養。因此,口語交際教學要教會學生善做“傾聽者”。讓學生跟會說話的人多學習,多去傾聽他的說話,不斷地去學習別人的長處,豐富自己的內在知識。
四、創造機會讓學生去說,以提高口語能力
學生要利用口語課,結合主題讓學生小組討論、個人發言。每次發言前要求學生想好怎么說,在心里打好腹稿,也可以列個提綱或關鍵詞。然后慢慢地把自己的想法有條理地講出來。每次語言訓練要讓全體學生都參與進來,通過表揚先進來激勵學習,提高效果。
五、開展活動,促進學生說
(一)開展手工制作活動
為了讓學生有話可說,愿意去說,經常開展一些小活動,激發興趣,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有話可說,也積極地去說。記得有一次我叫學生用橡皮泥捏自己喜歡的圖形,學生們的作品很棒,有小狗、大象、樹葉、小人、花朵,顏色搭配得也很棒,大家先自由介紹自己的作品,然后評出最好的作品,讓作者拿著作品講一講自己是怎么捏出來的?還鼓勵他說出自己與學生討論交流的過程,聽后學生們都笑了,紛紛舉手想分享自己與學生的合作過程。整節課,教室里歡聲笑語,沒有拘束,人人踴躍發言。下課了,大家還意猶未盡。
(二)布置課外實踐活動
在教學中,在說話訓練之前,我經常布置一些實踐活動,例如,春天來了,每個人在自家門前種一棵樹、一種花、一種草;油菜花開了,幾個學生一道去田野走走,欣賞美麗的春景;下雪了,學生們堆個雪人、滾個雪球、看下雪景、拍幾張雪景照片;秋天來了,大家上學時采一把野菊花放在講桌上等等,有了親身經歷才有說不完的話。
(三)表演課本劇
小學課本中有的課文故事性很強,可以讓學生去展開想象表演。我在上《晏子使楚》時就鼓勵學生用表演的方式學習課文。只見有的學生扮演晏子,有的學生扮演楚王,還有的扮演武士等,像電視劇一樣呈現給,逗得大家捧腹大笑。大家表演熱情很高,便把班級分成了好幾組表演,連成績差的學生也舉手要參加。大家演得像模像樣,說得也有感情,最后我要學生們評出最棒的一組在“六一”時表演。這種方式既讓大家輕松地掌握了課文內容,又很好地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四)當導游員
當導游,向游客介紹風光,是一種訓練學生口語能力的好辦法。例如學習《長城》《頤和園》《迷人的張家界》《桂林山水》等課文時就可以用這種方法。讓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去介紹風光,并且還要回答游客的一些問題。導游詞可以是自己的語言,只要通順、流暢就行,還可以有自己合理的想象。
六、結語
生活就是口語交際的內容,口語交際就是生活的工具。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與訓練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始終,教師在思想上要樹立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觀念,找出培養和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切入點,創設一切培養鍛煉口語交際的機會,盡最大可能利用好各種資源,一定會使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很好地提高。
(責任編輯:向志莉)
參考文獻:
[1]毛永紅. 培養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初探[J]. 河南教育(基教版),2021(Z1):73.
[2]高青. 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J]. 新作文,2021(1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