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菊
摘 ?要:數學核心素養數包括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運算、數據分析等。小學階段正是一個人成長與個性發展的關鍵時期。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對學生全面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數學活動;能力培養;素養生成
深圳荔園外國語小學除了注重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外,還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以數學活動進一步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養成。每年的“數學素養月”活動就是為了順應這一教育發展趨勢而舉辦,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數學活動中學會運用數學的觀點、數學的思維方式、數學的觀察方法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活動方案的制定、到活動的實施、到活動的總結每個環節都做到有計劃、有步驟的運行。為了更好地開展活動,學校專門開發了一至六年級的《數學思維》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內容設置既與課本教學相關又有所區別,它對課本教學內容進行了有效的補充與提高。六本《數學思維》內容設置分為:“數獨”“數學游戲比拼賽”“板報設計”“調查統計”“其他相關思維”等幾個板塊,不同的年級這幾個板塊的內容有所不同。一至六冊體系相同,只是難度逐級提高。整個“數學活動月”以校本教材為引領,學生全員參與,家校聯動。通過一系列好玩有趣的數學活動,不但改變了部分同學對數學學習枯燥無味的錯覺,而且激發了廣大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在一系列的數學活動中讓學生感受數學的魅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通過數學活動這種獨特形式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
一、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學生思維,提升數學敏感
“數獨”比賽是深圳荔園外國語小學數學素養月活動的一個“重頭戲”,數獨這種“填數游戲”一經推廣就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孩子們立刻迷上了它。各年級進行了有目的、有意識、有計劃、有步驟地數獨游戲訓練,針對年級的不同,題目的難度也有區別,從開始的六宮格(初級、中級、高級),讓孩子們熟悉數獨的特性,到九宮格(初級、中級、高級),題目難度逐漸加深。學習數學最重要的是發現算理,找出其中的規律。數獨采取了最簡單的規則,能讓孩子開始理解什么是數學規則,數獨具有很強的邏輯游戲,在數獨游戲中,學生要具備很強的觀察、比較、分析、概括和推理能力等多元化的思維,還要會運用排除法、假設法的能力。通過玩數獨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推理這一最重要的能力。孩子邏輯嚴密性的提高,對于課堂學習中提高數學的做題速度,減少出錯率也有很大的幫助。
二、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想象能力
數學活動的另一個重要內容是“數學游戲比拼賽”。拿低年級的七巧板拼圖比賽來說,七巧板作為我國傳統的益智游戲,一直在小學階段占有一席之地。七巧板主要是通過學生的動手擺一擺和拼一拼來讓學生體會與發現圖形的分割與合成,校本教材更是把這一內容進行了提升與拓展,除了傳統的七巧板的使用,還同步使用了現代的“智力七巧板”(具有半圓、大板等更多圖形)。最簡單的,往往也是最復雜的,用七塊板就能拼出無限多的形象,這無疑是難度極高的圖形挑戰,也是功效奇高的智力訓練。在拼圖時,既有“規定動作”即給出特定的圖形,讓學生在用七巧板拼組出來,這對學生是個挑戰,使得學生的視覺分辨、視覺記憶、手眼協調和空間想象等能力得到極大地鍛煉與提高。也有“自選動作”,讓學生拼出心目中的新奇圖案。規定用一副板或多副板進行比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想象力,拼組出自己心中所想所喜的圖案。這些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幾何圖形,經過孩子們的創作,有了新的寓意,同樣的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就會變成江河湖海、山川田園、神秘太空、瑰麗圖案,甚至是一幅又一幅連續的故事畫面……七巧板拼圖的推廣應用,既滿足了小學生喜歡動手操作的特點,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精神。
三、在數學活動中發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在做中學
學習數學的最好辦法是做數學,玩數學游戲,重在參與,尤其重在操作。在參與和操作的過程中,才能領會到它的意義。動手操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和方法。學生動手、動腦參與獲取知識的全過程,使操作、思維、有機結合,獲得的體驗才會深刻、牢固,從而積累有效的操作經驗。素養月中有一個最讓學生心動的活動就是各年級主題活動的現場大比拼。低年段有“IQ CAR比拼”,中年段是“折來折趣”,高年段的“3D模型”等活動,都是動手操作項目。就拿“IQ CAR”比拼來說,這是個類似“華容道”的智力游戲,但它的難度更高、玩法更多。這款游戲寓教于樂,將辨別、分析、推理、和觀察、認識、協調、思維、記憶等多個方面,學生需將掌握的知識與能力融入“賽車”的游戲中,讓學生在玩樂中受益。學生在玩這款游戲時必須手腦并用,相互協調,既拼腦力又拼手速,由于這項活動的趣味性和競賽性并存,讓很多孩子愛不釋手。一些平時數學學習不好的孩子也被調動起來了,努力練習,積極參與,極大地提高了學習的自信心。數學活動對課堂學習有著促進作用。
四、在數學活動中引導學生把生活經驗轉化為數學經驗
知識來源于生活,且運用于生活,數學也不例外。我們的生活中就處處都蘊含著數學問題。小學生在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些關于數學的原始、初步的經驗,我們必須主動引導其經歷數學對接生活的過程,通過生活經驗和數學經驗“有效對接”,促使日常生活經驗“數學化”。校本教材中“統計活動”,讓學生調查班級甚至年級喜歡的“漫畫書”“動畫片”的情況。學生必須要到人群中去調查記錄以獲取數據,得出結論。這項活動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生活。這一數學活動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并不是僅僅用在計算上,而是“從實踐中來,服務于實踐”,使學生意識到學習數學的好處,增加他們學習的興致。
五、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和人文素養
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中,意志品質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如玩“數獨”“IQ CAR”游戲等,有些題不是一下就能解答出來的,需要反復調整,耗費很長時間才能得到正確答案。此活動是對智慧和毅力的雙重考驗,所以喜歡玩“數獨”和“IQ CAR”的同學,既養成了井然有序的做事習慣,也在耐心、專注力、和毅力等方面得到了提高。孩子邏輯嚴密性的提高,對于提高數學的做題速度,減少出錯率也有很大的幫助。七巧板拼圖不但要求快、準,也要求拼得美觀、有創意。這對孩子們的審美能力和欣賞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數學活動中的調查統計,讓孩子們去接觸不熟悉的人或事,尤其是那些有些內向、不善言辭的孩子,對他們是極為重要的鍛煉過程,既鍛煉了與人交往的膽量,又鍛煉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一舉兩得……
事實上,數學素養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不斷體驗和積淀的過程。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除了充分利用外在的組織形式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更多的應關注如何挖掘數學知識本身的內涵,如何在富有邏輯性的數學活動中引領學生層層深入。相信孩子們逐漸培養起來的對數學的興趣將幫助他們攻克各種難關,去獲取和發現新知識。數學素養月活動的開展,會進一步創建良好的數學人文環境,讓每位學生都接受數學文化的熏陶,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在數學魅力的感染下掀起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熱潮,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文化素養。
(責任編輯:淳 ?潔)
參考文獻:
[1]曹培英. 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徑[J]. 課程·教材·教法,2017(2):74.
[2]王燁暉,辛濤. 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改革之關鍵問題[J]. 人民教育,2017(03):37-40.
[3]楊新桃.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 數學大世界(上旬),2018(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