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寶秀
摘 ?要:為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創設良好的情境引入,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優化教學設計,引導知識的主動建構,促使學生的自主探索;擺清事實,講明道理;制定創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加強師生互動的效果;具體有效的評價方法,提高教學評價的實用性。
關鍵詞:數學課堂教學;主動構建;有效策略
優化課堂教學活動是每個教師勤勤懇懇、堅持不懈在努力的方向。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課程的教學改革也在不斷深入。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數學真正發揮作用,讓它行之有效?所謂“有效教學”,就是指在有效的時間內促使學生獲取最多的知識,得到最大的進步,發展數學思維,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筆者認為,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主要有:創設良好情境、優化教學設計,擺清事實,講明道理,注重生活實踐的應用,具體有效的評價方法。
一、創設良好情境,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掌握知識和獲取技能的主要動因是——良好的情境?!薄稊祵W課程標準》在“課程實施建議”中也明確提出:“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痹谛W數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階段的不同特征,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能力相結合,創設生動活潑、形象具體的教學引入,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課堂的開始就產生了想學習的需求,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生動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在教學《可能性》時,教師可以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超市摸獎情節來設置情境,筆者模擬超市的模式設置了一個摸獎箱,并且讓學生嘗試著來摸獎,通過實際摸獎感受中獎率的大小,從而感受到可能性的大小是由什么決定的。學習的知識點設計的與實際生活越接近,學生學習知識的難度也就下降了,接受新知識的能力也就跟著提高了。這個情境的創設,不但幫助學生理解了“可能性”,同時還讓學生感受了數學并不遙遠,它存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二、優化教學設計,引導知識的主動建構,促使學生的自主探索
任何有效教學總意味著“想方設法”地讓學生在有效的時間內獲得有效的發展。為了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獲取最大的發展,教師要在上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要充分研讀教材,做好教學設計。怎樣的教學設計才是最有效的?不是出自哪個名家之手就是好的,不能只從教師“教”的角度出發,更要從學生的“學”方向去思考,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能力、生活經驗、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征來設計教學,找清楚教學的出發點,從而達到講明重點,突破難點,使教學與實際相符合。教學設計是多種多樣的,但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是不變的,即教師必須認真研讀、感悟、領會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在教學《圓錐的體積》在備課的過程,筆者一再思索如何讓學生深刻理解到這個三分之一的意義,正好班級的孩子在玩各種大小的陀螺,促發了筆者的靈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準備了各種大小不一的圓錐,同時帶著一盆的水進了教室,模仿書上用圓錐裝水往圓柱里倒,不同的圓錐在同一個圓柱中的倒水次數不一致,這個“不一致”引導學生形成知識建構,筆者再次追問道:“是書錯了嗎?”這個問號問到孩子的心里去,孩子們馬上來了興趣,個個舉手要說什么又若有所思。這時筆者壓住他們再急于說的心情,讓他們再比比手中圓柱與圓錐的,給孩子們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和時間,讓孩子再次進行觀察、比較,得出必須是要等底等高的情況下才能滿足這個條件。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優化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讓學生“在參與中感受,在活動中發現”,引導學生學會知識的主動構建,促使學生自主探索。
三、擺清事實,講明道理
教學過程中經常會遇到感覺老師講得熱火朝天,可是學生卻還是一臉懵,特別是很多老師會覺得自己苦口婆心已經該說的都說了,可是學生為什么都還不會呢?
其實很多老師都是因為書本這樣說而這樣教,學生也就越聽越乏味,覺得數學更是枯燥,特別是在理論教學的時候,不自覺地就把耳朵關上了。在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這節課時,書上知識點歸納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小數就擴大到原來的10倍……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小數就縮小到原來的……”這幾句話的教學很多學生是讀了又讀,背了又背,可還是弄不明白到底什么時候該向左移動,什么時候該向右移動。后來筆者把數位順序表展示出來,舉例如0.9×10=9,其實就是把原本在十分位的9擴大10,9就移動到了各位上,是因為9大小的變化才導致小數點的變化,不再只是為了移動小數點而移動小數點。這個道理講明白了,學生也不用在小數點該向左還是向右的漩渦里轉了。
四、創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加強師生互動的效果
教學實踐證明,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關系也是很重要的。教師與學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維的。教師與學生是沒有血緣關系的人,但是他們又是有著和有血緣關系一樣的親密關系。日常教學活動中,學生很多時候也會把教師當作可親近的對象,可是部分教師覺得應該要有威嚴才能管住學生,所以總是板著臉孔,嚴肅對待他們。其實,筆者認為教師與學生最理想的關系是“朋友關系”,也只有處于朋友狀態下的關系才會平等地對待彼此。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做到真心關愛每個學生,特別是班級的學困生,給予更多的鼓勵和關心,正確對待他們在學習上的錯誤。師生之間彼此信任,學生也愿意融入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中來。這樣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充分調動學生的潛能,使數學活動過程融洽開展,氛圍活躍,學生達到了情商促進智商的目標。
五、具體有效的評價方法,提高教學評價的實用性
數學學習的評價,在于讓學生了解已經學習了哪些方面知識、離目標還有多遠,在整個學習的活動中對數學的熱情度,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是否得到培養,能否運用數學知識解決身邊的疑難問題。因此,有效的小學數學課堂評價可以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所以要做到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不可厚此薄彼。為了使數學課堂的教學評價落到實處,要學會評價學生的一些技巧:及時把握學生不同年齡段的心理特征;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掌握一些評價的語言藝術等;還要對指導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進行指導,例如,教師可以設置好語言模式“我覺得她說的這些方面很好……”,讓學生學會一些評價的方法,從而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
總之,要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發展的需要出發,合理使用各種教學方法,以學生為本,才能使教師的教學活動更有實效性,使學生在有效的數學課堂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提高數學能力。
(責任編輯:鄒宇銘)
參考文獻:
[1]居士芳. 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J]. 教育教學論壇,2011(24):157-158.
[2]劉樹耀. 生活情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 教育藝術,2020(02):50.
[3]柏玲玲. 小學數學如何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J]. 讀寫算,2021(27):99-100.
[4]萬金剛.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 甘肅教育,2020(04):164.
[5]盧碧玉. 新課改下小學數學課堂激趣教學的方法[J]. 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06):107.
[6]崔建明.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 小學科學(教師版),2014(0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