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國土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競技訓練倦怠心理通常出現于競技體育領域中,主要指的是運動員在參加競技體育訓練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消極的身心狀態。競技訓練倦怠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身心疲憊;二是運動貶值;三是成就感下降。有學者將競技訓練倦怠解釋為一種身心疲憊、運動貶值與成就感下降的綜合征。青少年的年齡階段為13~19 歲,其身心正處于不斷發展的關鍵時期,身體各項組織的發育還不夠成熟與完善,在參加競技體育訓練的過程中,很容易產生各種運動損傷,而運動損傷的產生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運動員進行訓練的積極性,再加上競技體育有著特殊的競技性,其訓練過程相對漫長且艱苦,需要足夠強大的身心素質才能實現最終的訓練目標,因此,大強度的訓練也很容易使其產生疲憊感,這也很容易導致運動員產生倦怠心理。另外,青少年的心理素質發育也還不夠成熟、穩定,基本上還沒有形成足夠堅韌頑強的意志品質,很容易產生消極懈怠的心理,因此在進行競技體育訓練的過程中,由于心理素質不夠強,也很容易產生倦怠的心理。由此可見,青少年運動員的身心發育特征是導致其產生競技訓練倦怠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競技體育訓練中,競技訓練倦怠心理對青少年的成長與發展有著十分嚴重的負面影響,不僅如此,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限制著青少年競技水平的提高。有學者指出,當青少年出現競技訓練倦怠情緒時,主要表現為各種消極的生理反應,例如,開始出現慢性肌肉疲勞、失眠以及食欲不振等,也有一些學者通過對相關調查活動的開展,得出了相應的結論,即競技訓練倦怠會使運動員產生一些消極的認知反應,大大降低他們的成就動機。除此之外,競技訓練倦怠情緒還會對人們的人際關系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不利于其和諧人際關系的建立,這一系列的癥狀都會大大影響青少年運動員對競技體育活動的參加,限制其競技體育訓練效果的提升,不利于其身體機能與競技水平的提高。對于青少年運動員所出現的各種競技訓練倦怠情緒,如果不及時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將會對青少年運動員的健康成長與成才產生非常嚴重的阻礙。
青少年運動員競技訓練倦怠情緒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上海交通大學體育系陳作松教授在對倦怠與應激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時就提出:應激與運動員的倦怠情緒之間有著非常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因此,要想對青少年運動員競技訓練倦怠的產生原因進行分析,就需要對青少年運動員壓力的產生原因進行分析。根據對相關文獻資料的分析研究發現,導致我國青少年運動員產生焦慮、緊張等情緒的主要原因在于社會評價。競技體育有著比較顯著的競爭性與開放性,這導致運動員不可避免地會受到社會大眾的監督與評審,因此,一些特定的社會評價往往就成為導致青少年運動員產生各種壓力的主要因素。例如,一些青少年因為害怕在比賽中失敗而受到外界消極否定的評價,從而導致自身產生很大的焦慮感與緊張感等不良心理,大大影響了青少年運動員參加競技體育訓練與比賽的積極性。另外,一些意義重大的重要事件也是導致運動員產生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的重要因素,通常情況下,事件的重要性越大,其給青少年運動員所帶來的壓力也就更大。絕大多數運動員都非常注重自身在比賽過程中的表現,對于他們而言,在比賽中獲得優異的成績或者最終的勝利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青少年運動員通常會面臨較大的焦慮與威脅。
“過度訓練”也是造成青少年運動員產生競技訓練倦怠的一個重要因素,它是對競技訓練倦怠進行預測的一個術語。相關研究資料表明,運動員的訓練負荷與他們的情緒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通常情況下,運動負荷的增加會導致運動員產生消極情緒。因此,如果運動員長時間參加超負荷的運動訓練,很容易因為訓練負荷超出自己身體承受能力而產生疲勞感,甚至還會產生運動損傷,從而大大影響其運動效果的提升。而疲勞感、運動損傷以及運動成績的降低等也都會造成青少年運動員產生各種消極心理,從而大大降低其繼續參加競技體育訓練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總的來說,“應激過大”與“過度訓練”都導致青少年運動員難以承受過量的訓練負荷,進而產生諸多不良的心理情緒,最終導致青少年運動員出現競技訓練倦怠的問題。在此將“應激過大”與“過度訓練”統稱為“超負荷因素”。美國學者古爾德(Gould D.)在對青少年網球運動員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發現,當運動員出現競技訓練倦怠情緒時,通常會表現出比較明顯的完美主義。除此之外,他還認為,運動員競技訓練倦怠的產生很有可能受其自身性格、自尊意識與成就動機多種因素的影響,不僅如此,還很有可能受到自然環境、訓練環境、人際關系以及教練員執教能力等多種外界因素的影響。我國學者王長生在對運動員倦怠心理的產生機制進行研究時發現,運動員的倦怠情緒會受到天氣狀況、場地設施以及人際關系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青少年運動員競技訓練活動的開展需要教練員、管理人員、家長以及運動員自身等多個主體共同參與才能完成,因此,本部分從教練員、家長以及運動員等多個角度來對青少年運動員競技訓練倦怠的控制策略進行分析與探索。
作為與青少年運動員接觸較多的教練員與家人,在青少年運動員的體育訓練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因而有必要從教練員與家人的角度,來加強對青少年運動員心理情緒的管理,幫助其樹立倦怠規避意識與防護意識,以盡可能地避免各種因素導致青少年產生不良的心理情緒,以使其免受競技訓練倦怠所帶來的不良影響。因此,在競技體育日常訓練中,教練員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增進與教練員之間的溝通與聯系,與運動員之間建立輕松和諧的關系,并時刻提醒青少年運動員要保持積極的心態,同時對于運動員所出現的各種不良心理情緒,要細心觀察與及時發現,并給予正確的引導,以轉變其不良的心態,強化其倦怠規避意識,使其能夠始終以良好的狀態參加競技體育訓練。有學者指出,教練員與運動員之間良好的關系有利于幫助青少年運動員戰勝因為失敗所帶來的各種挫敗感與焦慮感,幫助其樹立自信心,有利于其以積極的心態應對各種困難。另外,家庭是青少年運動員參加競技訓練過程中十分重要的社會支持,因此,作為父母,應該盡量不給青少年施加過多的壓力,適當降低自身的期望值,以免對青少年造成過多的心理壓力與焦慮感。同時,還應該為他們提供科學合理的營養膳食,并增進與他們之間的溝通交流,注意傾聽他們的想法,并給予適當的建議與鼓勵。相關研究表明,家人與教練員的支持能夠給青少年運動員帶來更多的自我效能感。
父母與教練員為青少年運動員提供的各種幫助也只能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但是,要想真正有效地克服競技訓練倦怠所帶來的不良影響,還需要依靠青少年運動員自己。因此,作為青少年運動員,當發現自己出現競技訓練倦怠時,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克服。首先,青少年運動員應該保持積極、樂觀、陽光的心態,正確面對自己的成功與失敗,正確看待與處理社會評價,以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態,從而避免自己的競技訓練倦怠程度進一步加深;其次,自覺學習各種科學有效的應對方法,增強自身的心理素質,提高自身抗挫折能力與抗壓能力,通過適當的方法對自己不良的心理情緒進行及時調整,以使自己能夠成功克服競技訓練倦怠。例如,青少年運動員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設置一個難度適中的短期目標,使自身能夠獲得積極的反饋,以繼續保持對競技體育運動訓練的熱情與自信心。再次,青少年運動員可以充分利用業余時間參加其他一些能夠放松身心的活動,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減少自己的心理壓力,不要將自己的注意力一味地放在競技體育訓練與比賽上,以免造成過大的心理壓力。除此之外,青少年可以積極尋求社會的支持與幫助,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自身的焦慮感、緊張感等。最后,青少年運動員應該對自身的身體機能、競技水平等情況進行正確認識,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適當地調整教練員所制定的訓練計劃,千萬不要一味地注重訓練成績的提升而進行超負荷訓練,進而導致運動損傷的產生。因此,青少年運動員的自我管理是對競技訓練倦怠進行有效控制的關鍵性策略。
在青少年競技體育訓練中,學校應該加大對訓練手段的改善力度,注重管理質量的提高,以為青少年運動員競技訓練倦怠的有效控制提供足夠的保障。例如,教練員在制定訓練計劃的過程中,可以為青少年運動員賦予一定的自主決策權,使青少年能夠自由選擇訓練目標、訓練方法與訓練內容等,這能夠為青少年運動員帶來一定的滿足感。另外,學校應該加強對青少年運動員競技訓練倦怠的系統監測,通過系統監測的方法來對青少年運動員的競技訓練倦怠進行有效的干預,盡量在青少年競技訓練倦怠剛剛形成時對其進行干預,以避免其競技訓練倦怠程度的進一步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