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紅發 楊向東 慶陽市東方紅小學
隨著《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的發布,體教結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進一步深化,而課余體育訓練是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的重要一環。課余體育訓練是體育教師利用課余時間對有體育特長的學生進行較系統的訓練,全面發展學生身體素質,不斷提高運動成績,培養體育骨干而專門組織的一種教育過程[1],對國家級貧困縣中學生課余體育訓練現狀的研究是響應教育公平的應有之義,也是促進欠發達地區體育協調發展的必要之舉。
研究發現教育的三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措施,本文借鑒教育的三要素,從三個方面來對鎮原縣中學生課余體育訓練的現狀進行分析。
體育教師是學生課余體育訓練的教育者和指導者,也是其組織者和設計者,在課余體育訓練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2],體育教師的性別、學歷、教齡及所學專業等都會對學生課余體育訓練的成效以及學生體育興趣的養成有深遠影響。
本文對鎮原縣78 名體育教師分別做了性別、學歷、教齡及所學專業的調查研究(見表1),可以得出鎮原縣體育教師在性別方面存在較大差別,男教師占比高達70.51%,而女教師人數只占29.49%。在學歷方面也存在差別,專科及以下的教師人數占42.31%,本科及以上的教師人數占57.69%,可以看出鎮原縣作為國家級貧困縣,其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在教師教齡方面,體育教師任教5年以上的占76.92%,5年及以下的占23.08%,可以看出鎮原縣體育教師有任教時間長,經驗豐富的優勢,同時從側面反映出,鎮原縣新納入體育教師不足。在體育教師所學專業方面,有58.98%的體育教師是專業的體育類教師,有41.02%的體育教師所學專業是非體育類,深入研究發現這種現象發生率農村大于鄉鎮,鄉鎮大于縣區,由此可見鎮原縣專職體育教師有所欠缺。
表1 鎮原縣體育教師基本情況分析表(n=78)
1.鎮原縣中學生課余體育訓練參與率
本文對鎮原縣共調查492 名中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其中參與課余體育訓練的學生人數有124 名,占總數的25.20%,可見鎮原縣中學生參加課余體育訓練的人數較少。
2.鎮原縣中學生參加課余運動訓練的動機分析
動機是激發和維持有機體的行動,并將使行動導向某一目標的心理傾向或內部驅動力,動機具有激發、指向、維持和調節功能[3],充分掌握中學生參加課余體育訓練的動機,才能了解中學生體育需求,滿足其課余體育訓練的發展需要。
對鎮原縣參與課余體育訓練的124 名中學生進行調查,其參與課余體育訓練的動機占比從高到低依次為升學就業52.41%、鍛煉身體18.55%、興趣愛好9.68%、提高技藝7.26%、消遣娛樂5.65%、結交朋友4.03%、其它2.42%(見表2)。可見鎮原縣中學生參與課余體育訓練的目的簡單且明確,主要動機是為了考上一所好的大學,以至于在后期能有更好的就業;也有較多的中學生是為了有一個強健的體魄而進行課余體育訓練;從調查中可以得出體育課余訓練不是中學生進行結交朋友的主要途徑。
表2 鎮原縣中學生參加課余訓練的動機分析(n=124)
3.鎮原縣中學生參加課余運動訓練的強度分析
本文以中學生每周參加課余體育訓練的頻次及每次參加課余體育訓練的持續時間來反映其訓練強度(見表3)。
表3 鎮原縣中學生參加課余訓練的強度分析(n=124,單位:人)
通過對鎮原縣中學生參加課余訓練的時間即橫向分析來看,課余體育訓練選擇60~90 分鐘的學生最多,占總數的46.78%,其它依次為:30~60 分鐘25.00%、小于30 分鐘15.32%、90 分鐘以上12.90%。對鎮原縣中學生參加課余訓練的頻次即縱向分析來看,中學生每周參加課余體育訓練的頻次占比最高的是9 次以上,占總數的36.29%,其它依次為:7~9次27.42%、4~6 次20.97%、1~3 次15.32%。整體來看,鎮原縣中學生參加課余體育訓練集中在每周參加7 次以上,且每次運動時間在60~90 分鐘內。
對鎮原縣16 所中學的學校負責人進行訪談,以便了解鎮原縣中學生課余體育訓練的外部教育相關措施,具體包括學校對課余體育訓練的重視程度、學校開展課余體育訓練的目的、學校的場地設施情況、人才配備情況、媒體宣傳情況等。
研究結果表明,鎮原縣中學學校對課余體育訓練的重視程度相對較高,但仍表現出重視程度縣區大于鄉鎮大于農村的狀態。學校開展課余體育訓練的目的初中類學校有別于高中類學校,初中類學生更傾向于提高學生的身體健康及通過體育競賽提升學校知名度,而高中類學校更注重于通過課余體育訓練提升學校的升學率。鎮原縣各類中學共同反映出學校有充足的體育場地,但體育場地零星分布且欠標準化,體育器材能基本滿足學生課余體育訓練,但器材老舊,質量不高。在人才配備情況方面,鎮原縣基本都采用體育教師輪流負責制,沒有相對固定專門的課余體育訓練教師。鎮原縣對學生課余體育訓練的媒體宣傳力度不足,每次的校內競賽、校際體育交流等都存在不宣傳、不廣告的現象,并且對在競賽中取得成績的學生也不進行額外獎勵。
鎮原縣體育教師在性別方面存在男女失衡(男多女少)的狀況,且體育教師學歷偏低,新入職體育教師較少,專職體育教師較少,存在非體育專業教師教授體育課程及專業體育教師教授其它課程的現象。這種現象的發生與鎮原縣的地理位置、經濟發展狀況、相關部門的重視程度有較大關系,要想使鎮原縣中學生課余體育訓練實現優質發展,就必須引進專業的體育人才,積極響應《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的要求,配足配齊體育教師,使專業的事情由專業的人來做。
鎮原縣中學生參與課余體育訓練的比例較少,探究其背后的原因發現,中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課程安排時間緊湊,家長價值觀念落后,其他科任教師對體育課程的擠壓占用,導致中學生對體育運動興趣的縮減等,都是阻礙鎮原縣中學生課余體育訓練發展的重要因素。參加課余訓練的中學生目的明確只是為了更好地升學就業,基本每天都在進行1~2 次的課余體育訓練,并且都會持續60 分鐘以上,這就導致了課余體育訓練是體育特長生的專屬,其他非體育特長生的課余體育訓練幾乎成空白狀態。
鎮原縣中學生課余體育訓練過程中學校的重視程度較高主要原因是提高升學率和學校知名度,但未從學生主體出發,在切切實實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方面還有所欠缺。學校的場地設施情況基本能滿足中學生課余體育鍛煉的需求,但也表現出設施不配套且陳舊的現象,學校要加強維護,協調零散場地,使場地設施的效果最大化。認真落實《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意見的通知》及其它相關政策法規,加強媒體宣傳力量,取締對體育的偏見,加快青少年體育又快又好發展。
課余體育訓練是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的重要一環,但不是唯一一環,要使學校體育優質發展,必須使學校體育適應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必須契合青少年對體育資源的需求,并且匹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