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曉梅 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 黃志華 廣西大學體育學院
跆拳道運動最先起源于朝鮮,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朝鮮民族古時以農業打獵為生,在抵御野獸、對抗入侵與祭祀活動中,逐漸將動作技巧演變成有意識的攻防技術和格斗自衛,這也是跆拳道的最初形態。在韓國光復以后,該運動迅速在全世界普及,同時也廣泛傳入中國大地并逐漸受到眾多青少年的喜愛,如今參加跆拳道運動的人數不斷攀升,深刻影響著大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等各個方面。
跆拳道運動主要起源于朝鮮半島,其本質是一種具有搏擊性質的運動項目,其形成離不開朝鮮人民的一系列生產和生活實踐,該項運動的實施主要依靠運動者用手、腳技術以及身體能力進行自我修煉和搏擊,在長期發展中逐步形成了實用性強、功能全面、手腳并用的特點,因此在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同時也獲得了廣大青少年的喜愛。“跆拳道”中的“跆”主要是指抬腳跳躍進行踢或者劈等動作,“拳”主要是指運動者利用拳頭擊打對方的身體部位,“道”主要是對跆拳道運動的高度升華,總之該項運動是一種依靠擋、擊打、踢、跳、躲等各種動作以及包含武術精神和武術道義等在內的運動項目。
跆拳道運動是一項以無氧代謝為主、無氧代謝和有氧代謝交替進行的運動項目,該運動具有以下基本特點:首先是強調禮儀,該項運動的練習者在不同場合都應該學會鞠躬,因此禮儀訓練也是該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練習過程由禮開始并以禮結束,這就要求跆拳道練習者在學習技能的同時也應提升道德修養;其次是強調聲勢,跆拳道作為一項競賽項目,要求氣勢上給人以威嚴、可以借助發聲提高自身斗志、心理上戰勝對手;最后在戰術方面強調主要依靠腿法、結合運動者的拳腳、以剛治剛、直來直往。該項運動要求運動雙方在同場進行對抗甚至格斗,長期進行該項體育運動鍛煉的運動者其柔韌性、力量、耐力、速度和協調性等身體各項機能都將實現全面的提升,在跆拳道的整個比賽或過程中,參賽者必須要反應快速、動作敏捷、下手精準并且防護得當,同時還要求運動者在運動過程中具有較強的有氧耐力和無氧耐力,較強的穩定性和支撐性。
體適能主要可以劃分為健康體適能和運動體適能,關于健康體適能的研究,世界衛生組織將該詞定義為“個體有足夠的精神和活力能夠進行其他事項、享受休閑娛樂甚至應對突發事件而又沒有疲勞的感覺”,針對健康體適能我國相關部門還出臺了相應的體適能健康教育計劃,20世紀90年代由于青少年的身體健康狀況急劇下降,社會生活壓力加大,因此人們容易產生心里緊繃、壓抑等情況,各類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不斷涌現,美國體育界為此制定了一個幫助青少年群體的計劃,該計劃主要強調“健康第一”。
健康體適能主要包括有氧適能、肌適能、耐力、柔韌性、心血管、體脂等身體成分等綜合素質,主要是個體為提升健康水平、有效預防疾病、提升學習效率、工作效率等為目的進行的,有氧適能主要是指個體吸收、傳送或者利用氧氣的能力,有氧適能的重要評價指標主要是個體的最大攝氧量;體適能主要是指與個體運動技能相關的各種技能,比如協調、爆發力、反應能力以及反應時的速度等都是其包含的內容;肌是能主要是指個體的肌肉協調能力、肌肉力量、肌肉柔韌性等。健康體適能的主要運作機理是當人體處于健康狀態時,積極采取科學方法維護和增進健康狀況,比如通過有規律的作息時間、適當運動保持良好健康體適能,促進身體整體健康運作。根據當前針對大學生的健康體適能的調查研究,高校大學生的體適能呈現出逐漸下降的趨勢。在此形勢下,“健康體適能”計劃的推廣對增強個體體力和精神快速適應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有促進意義,必將為我國深入貫徹“終身體育”理念和促進高校體育教學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大學生的身體體質包含方方面面的內容,跆拳道訓練對大學生的影響首先表現在身體形態和身體成分上,在訓練過程中大學生運動量增多,必然會消耗更多脂肪和熱量,長此以往容易產生肌肉發達、四肢有力、身體勻稱的身體表征,比如男性學生經過訓練體形更加健壯、肌肉更加發達,而女性同學則身材比例變好、身形勻稱。然后表現在對大學生心血管系統的影響,眾所周知,跆拳道運動是一項需要運動者具備耐力的有氧和無氧相結合運動項目,經過長期的運動訓練大學生心血管的形態、功能以及血管構造等都將產生明顯的適應性,個體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也將實現提升,此種作用具體表現在:個體的心率放慢、心臟運動速率增大,心臟纖維酶活性提升、個體射血能力增強、血的輸出量增大,其工作能力自然得到提升。其次表現在對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層面,在訓練學的原理指導下,個體的身體素質主要是指速度、耐力、柔韌性和靈敏性等,在速度素質方面經常參加跆拳道訓練的運動者其出腿速度、反應、靈敏度以及柔韌性等實現了進一步的提升,這是個體素質素質提升的綜合表現;爆發力主要是指個體在短時間內能夠發揮出的最大力量,大學生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其腿法進攻的力量大大增強、腿法速度的加快大大提升了對目標的擊中效率;跆拳道運動對提升大學生完成動作關節、肌肉以及韌帶的伸展能力等都得到增強,這對防止運動者創傷意義重大;在針對大學生仰臥起坐的測試中,他們的腰腹部力量、肌群耐力等也提升較多。總之,跆拳道訓練對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有著積極影響。
人體的健康主要包含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個層面,心理健康特指個體的心智是否成熟、三觀是否正確、抗壓能力是否強悍等,當代時期高校的大學生心理狀態已經相當成熟,承擔著來自社會、學校、心理等各個方面的壓力,在無法有效滿足自身期望值的時候大學生容易產生焦慮、緊張甚至暴躁等各種不良情緒,如果這些情緒得不到有效的釋放和舒緩,長此以往其心理負擔加大、抑郁情緒加大。跆拳道運動作為一項帶有搏擊性質的有氧運動,在增強大學生的力量、速度、靈活性以及耐力等綜合素質等方面發揮了重要意義,經過長時間的跆拳道訓練訓練者之間的交流和交往逐漸增多,視野逐漸得到開闊、心理認知逐漸增強、自信心逐漸得到增強,訓練者經常以跆拳道會友,互相切磋跆拳道技術和技巧,取長補短、互相進步,總之在進行跆拳道訓練的時候,訓練在保持自身身體健康的同時也能合理發泄內心的壓力、緩解精神壓緊張狀況,有效提升自身的社會交往能力。
與中國武術相同的地方是,跆拳道運動也是我國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運動由最初的防衛功能逐漸轉變為一種信念,跆拳道中的“道”主要強調運動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崇高的社會主義信仰,這是我國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大學生進行跆拳道訓練的過程也是自身內外兼修的過程,其中貫穿的“以禮開始、以禮結束”的尚武精神全程貫穿廉恥、克己、不屈等精神品質,這對培養大學生艱苦耐勞、奮勇向上、勤勞勇敢、不屈不撓、溫良謙讓、待人有禮等良好品德具有重要意義,跆拳道的比賽要求運動者在比賽過程中應時刻具有較強的自覺性,自覺對抗在運動過程中拳腳相加引發的各種傷痛,在各種不確定的突發事件中能夠及時抓住戰機、及時抓住有利時機應對各種出其不意的事件,盡最大可能克服比賽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場地、時機等的各種不利因素,從而有效地提升自身吃苦耐勞、堅強不屈等各種優秀品格。
大學生的身體成分主要包含水分、脂肪、固體類物質等多種物質成分,這些物質對維持人體健康水平、保證人體正常生命需要以及保持人體體力等具有重要意義。大學生在跆拳道的訓練中身體的各個部分都將得到充分的鍛煉和活動,各個關節的肌肉力量和身體柔韌性也將得到更加均衡的發展,人體的各個方面將得到全面的發展,同時人體的脂肪將得到極大消耗,因此人也變得更加健美,這種改變更明顯地體現在人體的皮褶厚度上,皮褶厚度是反應皮下脂肪厚度的重要指標,隨著大學生年齡的增長,其身體脂肪主要在背部、腹部等重要部位堆積,長時間的跆拳道訓練可以使人體的厚度變薄,有效減輕脂肪在體內的大量堆積,明顯改善身體內的成分,促進肌肉發達有力、實現身體的力健美。
肺活量是反映人體心肺功能的重要指標,主要反映人體呼吸的最大通氣能力,肺活量的大小可以較大程度反映人體肺部的擴張能力和容積量,肺活量主要與呼吸機的力量、肺部彈性、個體年齡、身高、性別、體重以及胸圍等都有很大關系,跆拳道運動中運動者的關節活動幅度增大、運動量增多,經常參加訓練將促進訓練者的胸廓發育、增強呼吸機力量、有效提升肺活量。
跆拳道項目主要以腿法為主,以單腿支撐進行快速進攻是其典型的特點。當青少年在練習各種腿法時,其中一條腿會抬起,向對方發起攻擊,另外一條腿便會承擔支持重心的作用。長期的跆拳道訓練能夠確保青少年身體各部位關節的靈活性,還能使身體肌肉的伸展性處于平穩狀態,進而能夠運用身體協調功能,實現靈活對戰。另外,跆拳道中有許多涉及身體協調能力之處,比如下叉、上踢等動作,需要大學生具有良好的身體柔韌度才能完成標準動作,因此,跆拳道訓練對增強大學生的身體柔韌度也具有十分明顯的意義。
綜上所述,跆拳道作為一項功能與魅力兼具的體育運動項目,不但能增強青少年身體素質,塑造青少年健全人格,同時還能將其影響力投射到青少年其他專業學習中,促使青少年實現健康成長。如今在高校體育課程的全面改革中,各學校紛紛引進跆拳道教學項目,為增強學生體質、健全學生人格提供了重要條件。大學生體適能的形勢越來越嚴峻,其身體健康狀況令人擔憂,跆拳道的學習對提升大學生的體適能具有重要意義,長期跆拳道將使大學生達到最佳的身體健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