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占慧/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瞿曇鎮畜牧獸醫站 810799
聶全林/西藏那曲市色尼區農牧業科學技術服務站 852000
豬痢疾是豬養殖業中比較常見的腸道傳染性疾病,該疾病的病程比較長,且容易和其他的細菌混合感染,對生豬養殖業的危害較大,養殖戶必須高度重視該疾病。為了減少疾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應該結合豬痢疾的發病原因采取綜合性的防治手段和措施。
1.1 病原學豬痢疾發病的致病菌在常溫環境下能夠存活很長時間,可以達到2 個月以上,如果溫度適合的話還能延長存活期。在干燥、高溫和日光照射的環境下能夠有效的殺死致病菌,如果菌體裸露的話,經過1~2h 的陽光直射能夠大量的滅活,如果在50℃以上的高溫環境中,5~10min 能夠滅活。其次,病原體能夠在豬糞中存活2 個月以上的時間,如果對糞便進行干燥處理之后,可以使病原菌迅速的失去活性。最后,如果使用次氯酸鈉和酚類物質能夠有效消滅病原菌。
1.2 易感動物一般情況下,只有豬會感染該疾病,其他的家畜不會發病。任何年齡段和任何品種的豬都可能感染,仔豬和種豬都會發病,尤其是7~12周齡的仔豬比較容易發病,發病率和死亡率都高于成年豬。
1.3 傳染源和傳播途徑感染該疾病的豬會排出大量的糞便,糞便中含有螺旋體,對周圍的環境、水資源和飼料造成污染,此外,通過運輸工具和日常飼養用具也可能傳播病菌。健康豬如果接觸上述物質的話很容易發病,尤其是在日常飼養管理過程中不重視環境衛生管理,飼養密度過高都可能導致豬只的抵抗力下降,從而引發該疾病。
1.4 發病的特點引發該疾病的出現原因有多種,尤其是多雨潮濕的季節和圈舍內的濕度過大都可能導致該疾病的出現,此外,飼料營養不均衡和飼料中缺乏某些營養物質都可能加速該疾病的發生。其次,如果某個豬場發生該疾病的話,病原菌不容易徹底的清除,健康豬康復之后可能成為帶菌體,攜帶病原會持續一段時間,成為主要的傳染源。病原體對外界環境的抵抗能力比較差,但是如果經過糞便排出的話,很難有效對病原進行控制,從而導致豬群發病。此外,該疾病的發生沒有明顯的季節性特點,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豬痢疾的流行過程比較緩慢,養殖人員很容易忽視病癥,從而導致病情的傳播和蔓延。
1.5 臨床癥狀在發病的初期階段,患病豬體溫升高,能夠升高到40~41℃,同時排出糊狀糞便,具有明顯的血痢癥狀,有些患病豬會出現劇烈的腹瀉和嘔吐,患病之后身體明顯消瘦,出現脫水或者貧血癥狀,豬只的食欲下降,精神不振,同時容易畏寒扎堆。30 日齡以內的仔豬一旦發病,后果比較嚴重,死亡率能夠達到100%。如果抵抗過該疾病的話,豬只的生長發育會受到影響。如果豬只的病程時間比較長,會出現明顯的小腸炎性水腫癥狀,大腸內壁明顯充血,淋巴結腫大。重癥病例的腸粘膜壞死,腸系膜出現嚴重的水腫及充血癥狀。
豬痢疾和其它消化道系統方面的疾病有一些相似性,容易造成混淆。如果想要初步診斷的話,應該結合流行特點和臨床癥狀進行綜合判定,如果需要進一步確診的話,要采取實驗室鑒別診斷,選擇豬只的糞便和大腸粘膜部位制作涂片,通過染色之后鏡檢,若能夠發現一定數量的螺旋體,可以判斷該疾病。
3.1 改善養殖環境預防該疾病的重點在于加強對環境的改善,為豬只提供健康的生長環境,保證圈舍的干凈衛生,定期清潔和消毒圈舍。首先,及時的清理豬舍內的糞便和污染墊料,之后清洗地面,地面清洗結束之后要進行消毒處理,能夠達到更好的消滅病原菌的效果。其次,豬只良好的生長環境很關鍵,應該保證圈舍的清潔、干燥、通風,同時保證圈舍的溫度適中,只有適合的環境才能有效的降低豬痢疾的發病概率。
3.2 保證飼料的營養均衡調查研究顯示,在豬生長的過程中,飼料的營養狀況直接影響著豬痢疾的發病概率。為了減少仔豬的發病概率,應該為40日齡以內的仔豬選擇容易消化的飼料,同時保證飼料的營養均衡,滿足仔豬生長過程中對營養的需求。其次,重視對同窩仔豬的健康管理,對減少該病的發病概率意義重大。
3.3 做好疫苗免疫接種工作隨著生豬養殖業的規?;图s化發展,科學的疫苗免疫工作非常重要,減少該疾病的發生。一般情況下,應該保證豬只的抗體合格率維持在70%以上,保證豬只能夠獲得有效的抗體保護。其次,加強對一些重點創新疾病的疫苗防控工作,減少傳染性疾病的發病概率,可以結合本地區和養殖場經常發生的疾病的情況選擇適合的疫苗接種。需要注意的是,還沒有有效的菌苗可以治療該疾病,防治該疾病的關鍵在預防,避免病原菌傳播給健康豬群。再次,禁止從疫區引進豬種,如果引進豬種的話,必須要采取有效的隔離檢疫措施,隔離飼養一段時間,經過30d 以上的隔離觀察之后沒有發現任何異常才能進行混群飼養。如果豬場沒有發生過該疾病,一旦發病的話,應該做好全群淘汰的準備,并且使用一定濃度的堿水對豬場進行徹底的消毒,然后控制豬場2~3 個月之后才能夠繼續養殖。如果豬群中發病的豬只比較多的話,可能會出現流行感染的情況,采取及時有效的檢疫措施,選擇有針對性的藥物進行治療,避免疾病的傳播和蔓延。最后,日常養殖管理的過程中,養殖戶還應該時刻觀察豬的生長狀態和排便情況,一旦發現異常,高度警惕,結合臨床癥狀和流行病學特點可以初步判斷該疾病,如果需要進一步診斷的話,需要采取實驗室診斷的方式。只有積極有效的診斷手段才能為后續的治療管理工作奠定基礎。
3.4 做好日常的消毒管理工作采取嚴格的消毒管理措施,在養殖的過程中堅持全進全出的養殖模式,對養殖場以及周圍的環境進行徹底的消毒管理,保證圈舍的干凈衛生。采取嚴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對豬只的糞便采取無害化的處理方式,有效的消滅傳染源。對豬只的糞便采取堆積發酵的處理方式,消滅傳染源的同時也能夠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可以將發酵之后的分別用于農業生產中,減少對周圍生態環境的污染和破壞。此外,最好不要隨意更換飼料,容易使豬出現應激反應,更換飼料應該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
3.5 藥物治療措施首先,可使用痢菌凈采取肌肉注射的方式進行治療,也可使用慶大霉素注射治療,兩種藥物均可每天使用2 次,連續使用3~5d。還可以使用泰妙菌素,連續使用3d。其次,還可以采取飲水給藥的方式,堅持使用5~7d,該種飲水給藥的治療方式對急性豬痢疾的治療效果比較明顯。為了有效預防該疾病的發生和傳染,也可以采取群體用藥的方式,在飼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樂多丁和強力毒素,連續喂養7~10d?;蛘咴陲暳现刑砑右欢康奶肪睾蛷娏Χ舅?,連續使用7~10d。也可以在飼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硫酸粘桿菌素,連續使用7~10d,能夠取得明顯的效果。最后,如果患病豬的病情比較嚴重的話,或者出現明顯的下痢癥狀,可以使用一定濃度的葡萄糖氯化鈉溶液和安納鉀溶液,進行配合強心治療,效果更為顯著。
為了減少該疾病的發生概率,應加強對飼料和環境的管理,保證飼料的干凈衛生和營養均衡,定期打掃和清理養殖舍,做好日常的消毒管理工作,一旦發生該疾病的話,必須積極治療,避免疾病傳播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