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燕/甘肅省莊浪縣永寧鎮畜牧獸醫站 744699
隨著豬養殖業的規模化和集約化發展,我國的養豬業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同時養殖環境也明顯改善,但是在一些中小型的養殖場和廣大的農村地區,因為養殖規模小和養殖分散等因素導致豬病出現的概率明顯提升。豬蛔蟲病的死亡率比較低,但是對生豬養殖業的危害比較大,影響豬只的健康生長,為此,應該重視對該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工作。
隨著豬養殖業的規模化和集約化發展,該疾病呈現地方流行的趨勢。一般情況下,豬蛔蟲的繁殖能力比較強,尤其是在自然條件下,蟲卵抵抗能力比較強,不容易受到光照消毒的影響。其次,在生豬養殖業中,豬蛔蟲病直接和養殖場的管理衛生環境有著直接的關系,如果豬場和周圍的環境被蛔蟲卵嚴重污染的話,或者飼料和飲水被污染,會增加患病的可能性。最后,養殖戶在喂養的過程中,不重視飼料的質量和管理,飼料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比較缺乏,也會造成豬感染蛔蟲病。
豬蛔蟲病是一種慢性傳播的寄生蟲病,在感染的初期階段,患病豬不會出現明顯的臨床癥狀,經過3~6 個月之后,患病豬的癥狀逐漸加重。一般情況下,成年豬對寄生蟲病具有很強的免疫能力。豬只在不同的生長階段的臨床癥狀也存在差異,患病之后的豬只體溫升高、嘔吐腹瀉和精神不振。經過1~2 周之后,病情逐漸好轉,如果病癥比較嚴重的話可能導致衰竭死亡。其次,如果仔豬患病的話,影響豬只的健康生長,可能成為僵豬。再次,患病仔豬還會出現腸道損傷和腸道炎癥等癥狀,容易出現腸破裂死亡。如果寄生蟲寄生在膽管中,會出現明顯的腹瀉癥狀,體溫升高和采食停止。
在豬蛔蟲病病診斷的過程中,該病可能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包括豬的發育程度,如豬的健康程度和豬的身體狀態等。也包括蛔蟲的發育程度,判斷蛔蟲處于幼蟲階段還是成蟲階段,這兩方面因素會影響診斷的效果,診斷的癥狀不同。蛔蟲的特點很明顯,進入豬只體內之后,會吸收豬體內的營養來供自身的發育,然后在豬體內產卵,卵不斷發育之后導致周至的死亡。在蛔蟲病的發病初期階段,患病豬采食量下降,出現咳嗽和呼吸加速等癥狀,體溫升高,達到40℃左右。在患病的中期階段,患病豬不愿意行走,經常趴著,有些體質較差的患病豬生長發育會受到影響,或者停止生長發育。在蛔蟲病的后期階段,嚴重的患病豬會呼吸困難,并且咳嗽加劇,蛔蟲堵塞腸道,導致患病處不能正常的排便,出現腹痛癥狀,采食量急劇下降,情緒不穩定,一旦蛔蟲聚集在豬的腸道,會導致豬體內出血,直接死亡。此外,蛔蟲還會進入豬的胰臟部位和膽管部位,造成患病豬的腹瀉和體溫升高,如果日常的飼養管理人員不能及時的發現和治療,豬只很快會死亡。
4.1 清潔養殖場內的環境一般情況下,蛔蟲的存在和豬只的生活環境有一定的關系,有的養豬戶不重視圈舍衛生管理,導致衛生條件比較差,增加了患病的可能性。為此,養殖戶應該加強對飼養環境的清潔,將蛔蟲徹底的消滅,降低養殖戶的經濟損失。其次,養殖戶應該定期撒石灰粉,保證圈舍的干燥,同時也能起到殺菌作用。最后,蛔蟲主要危害仔豬,養殖戶應該加強對母豬和仔豬居住環境的管理,尤其是在母豬分娩的過程中就要做好驅蟲工作。
4.2 重視對飼料的管理有些養殖戶為了節省經濟支出,不重視對飼料的管理,豬只的飼料質量不達標,增加了豬只患病的可能性,如果蛔蟲進入到豬只體內,直接影響豬的健康生長。為此,養殖戶在購買飼料的過程中,應該重視飼料的質量。其次,應該為豬只提供健康的水源,被污染的水資源中里面有大量的寄生蟲,很難用肉眼發現,為此,保證飲水的衛生可以有效的避免豬蛔蟲病的出現。最后,養殖戶在購買飼料的過程中,可以結合飼料的氣味和顏色來判斷治療,也能夠減少疾病的發生。
4.3 觀察豬群的生長狀態如果豬只出現疾病不能及時有效處理的話,會給養殖戶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因為豬蛔蟲病具有一定的潛伏期,不容易被發現,因此,養殖戶應該注意觀察豬只的生存狀態,如果出現有蛔蟲病的癥狀是需要及時的治療。其次,豬感染蛔蟲病會有前期反應,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為提高豬只的死亡率。最后,需要定期對豬只進行觀察,觀察豬只是否出現異常情況,一旦有異常情況和飲食下降等癥狀時,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
4.4 定期檢測因為豬蛔蟲病和養殖場的衛生環境有直接的關系,養殖戶應該加強對養殖場的消毒管理工作,重視日常的殺菌工作,保證圈舍的干凈衛生。其次,有些細菌和寄生蟲中的生命力比較頑強,很難徹底的清除,養殖戶必須采取徹底的消毒衛生管理工作,對養殖場進行全面的細菌的滅殺。再次,為了減少疾病的發生,養殖戶應該定期給豬只檢查身體或者給豬只注射疫苗,減少患病的可能性,在此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國家的規定進行。最后,注射疫苗之后能夠提高豬只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從而減少蛔蟲病的干擾,可以采取皮下注射藥物的方式,使用丙硫米唑和左旋咪唑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4.5 藥物治療措施將左旋米唑藥物溶于水中,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給豬只服用,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治療和防治效果。其次,使用甲苯唑,結合豬只的體重選擇具體的用量,可以將藥物放入水中,可以將其放入飼料中給豬只服用,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治療效果。再次,使用丙硫咪唑,按照豬只的體重選擇具體的用量,在飼料中混合使用,效果顯著。最后,做好養殖場的驅蟲管理工作,對引進的豬群進行驅蟲處理,每年至少驅蟲兩次。還應該做好圈舍的通風采光工作,為豬只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也能有效的避免寄生蟲病的出現。
4.6 定期驅蟲為了保證豬群的健康生長,應該做好豬蛔蟲病的預防工作,加強前期的疫病預防,如果發現馬上治療,堅持及早發現、及早預防和及早治療的原則。第一,在飼養管理的過程中做好驅蟲措施,對所有的豬群進行驅蟲,第1 次在止住斷奶之后驅蟲,然后一個月之后再驅蟲一次。公豬和母豬的驅蟲周期不同,公豬每年2 次驅蟲,母豬需要在產子后的一周左右第1 次驅蟲,提高驅蟲效果。在日常養殖管理的過程中,將小豬和成年豬分開飼養,能夠有效的防止有蛔蟲病的豬只傳給其他健康豬。
寄生蟲病是比較常見的豬病,該蟲害對外界環境的抵抗能力比較強,尤其對仔豬的危害比較大,患病之后影響豬只的健康生長,此外,疾病的發生和養殖場的衛生問題有著直接的關系。為此,在日常養殖的過程中,應該加強對衛生環境的管理,做好日常的消毒管理工作,從根本上徹底的消滅病原菌。做好養殖戶的宣傳管理工作,讓養殖戶認識到豬蛔蟲病對牲畜健康生長不利影響,進而采取有針對性的預防對策,減少豬蛔蟲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