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軍/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畜牧獸醫局杏園畜牧獸醫站 743019
本病的病原為氣腫疽梭菌,兩端鈍圓,形體粗大,顯微鏡下呈梭桿狀,表面無莢膜,周身有鞭毛,可自行運動,在體內外均能形成芽孢,呈紡錘狀,專性厭氧。本菌革蘭氏染色呈陽性,單在或成對排列,這是與能形成長鏈的腐敗梭菌在形態上的主要區別之一。氣腫疽梭菌抗原分為三種,即鞭毛抗原、菌體抗原和芽孢抗原,與腐敗菌有共同的芽孢抗原,可產生包括具有溶血性和壞死活性的α 霉素、透明質酸酶以及脫氧核糖核酸酶毒素,這些外毒素對熱敏感,高溫下很容易失活。氣腫疽梭菌在自然界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繁殖體,另一種是芽孢體。繁殖體對外界不良因素抵抗力不強,大多數消毒劑和常用的消毒方法都能將其殺滅,芽孢體對外界不良因素抵抗力強,在土壤內可生存5年以上,耐干燥,對高溫、高壓以及絕大多數種類消毒劑都有抵抗作用,在腐敗的尸體中可生存半年以上。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發生,但以高溫潮濕的季節最易流行,不同性別和日齡的羊都能感染發病,多呈地方流行性,潮濕的山谷和低濕的沼澤地區是本病的高發地。本病傳染源為病羊和處于隱性感染期的羊,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病羊的糞便、體表分泌物及尸體中含有大量病原,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對飼料、水源及環境造成污染。由于病原能形成芽孢體,芽孢可存在環境中數年而毒力不減,當重新感染健康羊后,芽孢體復蘇轉變為繁殖體,產生大量毒素,從而對機體造成危害。
本病潛伏期為1~5d,病初體溫可上升至41℃以上,感染羊采食下降甚至停滯,精神不振,反芻次數減少,消化不良,走路步態僵硬,有的出現跛行,口角流出含有泡沫的唾液。緊接著在臀部、股后、胸部和頸部肌肉豐滿處發生腫脹,初期腫脹部位有熱痛,一天之后腫脹部位中央發涼,疼痛消失,皮膚顏色呈藍紅色或黑色,觸摸時有捻發音,叩診時有鼓音,淋巴結腫大,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很容易死亡。母羊分娩時,環境中的氣腫疽梭菌可經產道感染母羊,會陰部有紅色腫脹,并很快死亡。
4.1 疫苗免疫在本病流行的地區,羊群可通過免疫氣腫疽甲醛滅活苗來預防本病的發生,該苗是通過采集野毒,在適宜條件下進行病原分離和擴增后,獲得標準濃度的菌株,之后用0.4%濃度的甲醛進行滅活。滅活苗由于病原菌已經被殺滅,但抗原性得到保留,注射入機體后能刺激機體的體液免疫,得到一定數量的漿細胞,最終產生抗體。本病最好在每年春、秋兩季分別免疫注射一次,以便獲得更長的免疫期限。近些年流行的氣腫疽、巴氏桿菌二聯疫苗對本病也有較好的預防效果,且一次免疫能預防兩種疾病。
4.2 緊急預防如果羊群中已經出現病羊,要在第一時間將病羊隔離,其余羊緊急免疫接種,之后轉移至另外的牧場或更換飼料,飲水最好使用飲水器,避免使用暴露的水槽,防止感染羊將飲水污染。對于已經確診感染的羊但還未表現嚴重癥狀者可使用抗氣腫疽血清或敏感抗生素進行緊急預防,防止疾病惡化。抗生素可使用青霉素、四環素、土霉素、多西環素、甲硝唑以及磺胺類藥物等,藥物預防時要選擇大品牌廠家的國標藥物,包裝上印制有獸藥追溯二維碼,禁止使用小廠家非正規藥品,以免延誤病情。
4.3 加強衛生治理本菌被排到環境中,一旦形成芽孢就很難殺滅,通過加強衛生治理,將病原菌及時清理至遠離羊場的地方能顯著降低發病率。羊場清理的糞便不可隨意堆放,一定要定點無害化處理。病羊污染的欄桿、用具、地面、料槽等用3%福爾馬林或0.2%氯化汞液進行消毒。料槽中的剩料要及時清理,污染的墊草要焚燒。病死羊尸體嚴禁私自屠宰銷售,需進行深埋處理,深埋時挖坑深度不應小于2m,埋尸過程中應注意撒生石灰或噴2%的火堿,以便及時將病原菌殺滅,防止其轉變為芽孢體長時間存在于土壤中。
4.4 減少體表創傷環境中的病原體能夠通過體表的傷口感染健康羊,減少體表創傷能顯著降低發病率。放牧羊群盡量減少在生長有帶刺植物的灌木叢放牧,如果發現羊皮膚有傷口,及時用碘伏或甲紫溶液涂抹消毒。遇到大的傷口,除了及時清瘡和消毒外,還要在傷口表面撒上青鏈霉素以防感染。做去勢手術、助產手術或對羔羊斷尾時,務必按照無菌操作的標準實施,傷口做抗感染處理。遇到長期不愈合的傷口,可通過注射硫酸頭孢喹肟注射液,配合止血敏等進行預防。舍飼羊群要經常檢查羊舍中有無尖銳的異物,欄桿、料槽、水槽、墻面等露出的尖銳鐵絲頭可打彎,或用膠布纏緊,避免對羊造成不必要的劃傷。
4.5 提升羊場管理水平小規模的家庭農場式羊場需要向規模較大的羊場學習,大型羊場要注重專業人員的引進,定期將核心崗位員工外派學習,管理層要不斷完善各項制度,確保人員留得住,減小流動性。飼料營養要全面,斷奶羊一個月之內盡量以全價顆粒料飼喂為主,待進入育肥期后開始轉為草料和精料配合的方式飼喂。經常出現瘤胃疾病的可在飼料中按照5%的比例添加微生物發酵飼料,通過其中的益生菌作用來調節瘤胃菌群平衡,從而達到降低疾病發生率的目的。新建羊場選址時要確保通風向陽,地勢盡量高,交通便利,同時符合環保相關規定。不同批次的羊群禁止混群,外地羊引入前必須有檢疫證明,防止發生大規模疫情。
羊場凡是發現的病羊要統一在隔離舍內集中治療,本病治療建議以對因治療為主,對癥治療為輔。對因治療方面可使用對氣腫疽梭菌敏感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土霉素、四環素、磺胺類藥物等。如果病灶在腸道,建議通過口服途徑給藥,這樣藥物可直達病灶,腸道藥物濃度高,抗菌效果更好。如果病灶在皮膚或全身,建議通過注射方式給藥,注射給藥血藥濃度高,達峰時間短,相對生物利用度高。需要提醒的是,臨床上很多養殖者為了加速疾病康復,往往使用兩種以上的抗生素配伍使用,這樣可增強療效,縮短療程,但配伍時一定要咨詢有經驗的執業獸醫師,防止出現配伍禁忌而導致藥效抵消或下降,從而耽誤病情。
對癥治療方面,如果體溫連續升高3d 以上則必須使用退燒藥物,如對乙酰氨基酚、雙氯芬酸鈉、柴胡注射液等。出現跛行的羊可在關節局部附近注射氨基比林來緩解疼痛。采食量長期未恢復時可在飼料中拌入微生態制劑,以改善飼料口味提升采食。嚴重病羊還要在飲水或飼料中加入電解多維或維生素C,以增強機體代謝機能,加速疾病康復。本病建議連續用藥5d 以上,治療期間注意觀察病羊的康復情況,多曬太陽,保持羊舍干燥,冬季可在地面鋪厚墊草,起到地面保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