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功/遼寧省大連市現代農業生產發展服務中心 116000
2020 年初發生的新冠疫情,使民眾的生物安全意識不斷增強。同時生物安全已經上升到了國家安全的層面,2021 年生物安全即將實行,在未來《刑法》和《國家安全法》也將伴隨著《生物安全法》的實行隨之修改,《生物安全法》的重要意義和生物安全意識不言而喻。
本法共分十章,核心的實際操作內容分為八部分,包括生物安全體系、新發傳染病和疫情防控、技術、實驗室安全、遺傳生物資源、生物恐怖威脅、能力建設、違則和罰則,這八部分在不同層面對生物安全的進行了規范。
第一章總則強調了本法的背景適用范圍,將生物安全納入到了過國家安全范圍,明確黨在國家生物安全工作的領導地位,在技術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產業發展以及國際合作提供了法律支持,提出了各級政府、科研院校、醫療機構以及其他企事業單位和新聞媒體在宣傳教育上責任義務。
1.1 體系建設第二章生物安全防控體系中,申明了各級的負責機構,同時更重要的是提出了11 種生物安全制度,分別為生物安全風險監測預警制度、生物安全風險調查評估制度、生物安全信息的共享制度、生物安全信息的發布制度、生物安全名錄和清單制度、生物安全標準制度、生物安全審查制度、生物安全應急制度、生物安全事件調查溯源制度、生物因子國家準入制度、生物安全事件應對制度。二十五、二十六條明確了對開展生物安全的監督檢查工作的主題為政府部門,并且提供了在監督檢查工作中可以采取的法律手段。
1.2 新發病、疫情的防控第三章提出了監測機制和生物安全監測網絡的建設,是由國務院衛生健康、農業農村、林業草原、海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建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植物病蟲害預防控制機構,以上稱之為專業機構,進行主動監測,分析預測新發傳染病和動植物疫情的發生流行趨勢,國務院和縣以上政府及有關部門進行發布和采取措施。在控的方面則是要建立重大新發突發傳染病、動植物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并加強機制建設,在野生動物、用藥、藥殘方面加強管理。
1.3 技術發展第四章加強對生物技術研究、開發和應用的安全管理,進行評估分類,劃分高中低的三類風險評級,對高中級的研發應用依法取得批準和備案,同時強調倫理原則。要求涉及的重點設備和特殊生物因子實行登記管理,實現可追溯。
1.4 實驗室建設管理第五章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這部分中突出體現的是管理兩個字,而管理這兩個字又可以分為兩個維度,一是對不同主體的分類管理,二是對操作中的事件管理。首先分類管理上,是指在五章中,對實驗室制定統一安全標準,對病原微生物依據傳染性和危害程度分類管理,依照病原微生物的安全防護等級進行分等級管理。其次操作上要進行相應的報備并獲得批準,對實驗動物追溯管理,建立完善保衛制度、人員進入制度、應急預案。
1.5 人類和生物的遺傳資源安全在第六章中,將我國人類遺傳資源和生物資源采集明確進主權范圍,國家方面也將開展人類遺傳資源和生物資源調查,其中農業農村部門組織開展生物資源調查,制定重要生物資源申報登記辦法。從事相關資源的采集、保藏、運用和運輸等相關活動須國務院科學技術主管部門批準,所有活動遵循倫理原則和法律法規。
1.6 生物安全防恐第七章主要是在生物恐怖和生物武器威脅上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制定相關要素清單,對清單種物品物料的各項相關流轉采取必要的防范和處置措施,在遭受襲擊攻擊后的處置工作,包括實際救治和輿論導向,明確了以上活動的實施主體。
1.7 能力建設第八章在能力建設方面提出相應規劃,重視能力建設和事件處置的能力和水平,支持科技研究,加強相應基礎設施建設,重視研究人才與技術人才培養和學科的建設與研究,科學合理分配防控和救治物資儲備。
1.8 罰則部分第九章本章直接明確了11 類違法情況,并給與了對應的處罰方式方法,同時在此基礎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會依法追究其民事責任。
第十章為附則,用來解釋本法出現的一些法律術語。
2.1 疫控中心可以得到的幫助支持第八章第六十六條明確提出,依照生物安全事業發展規劃,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支持生物安全事業的發展包括檢測網絡、物資儲備,基礎設施等。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傳染病、動植物疫病的,應當及時向醫療機構、有關專業機構或者部門報告。國家對從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活動、生物安全事件現場處置等高風險生物安全工作的人員,提供有效的防護措施和醫療保障。
2.2 疫控中心的位置在生物安全風險防控體制中,由中央國家安全領導機構負責國家生物安全工作的決議,而具體實施則由國家生物安全工作協調機制,農業農村部門是其組成部分,所以生物安全法的工作任務來源的頂端是國家生物安全協調機制。
關于我們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第三章第二十八條提出,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稱作專業機構。病原微生物實驗室設立單位的法定代表人和實驗室負責人對實驗室的生物安全負責。
2.3 疫控中心需要做什么
2.3.1 接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生物安全督查檢查工作。
2.3.2 主動監測,收集、分析、報告監測信息,預測新發突發傳染病、動植物疫病的發生、流行趨勢。此項工作也正是我們疫控中心以往的本職工作。
2.3.3 醫療機構、專業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發現傳染病、動植物疫病或者不明原因的聚集性疾病的,應當及時報告,并采取保護性措施。
2.3.4 應當符合倫理原則。
2.3.5 從事生物技術研究、開發與應用活動的單位應當對本單位生物技術研究、開發與應用的安全負責,采取生物安全風險防控措施,制定生物安全培訓、跟蹤檢查、定期報告等工作制度,強化過程管理。
2.3.6 對疫控中心如果涉及的重要設備和特殊生物因子,應當做好記錄實現可追溯。
2.3.7 所做的實驗,應當遵守國家對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統一的生物安全標準,
2.3.8 生物安全規定實驗動物要加強管理,防止逃逸,用后無害化,禁止流入市場,做到可追溯。
2.3.9 嚴格管理廢水廢氣廢物,防止污染。
2.3.10 制定生物安全事件應急預案,開展培訓的應急演練。
2.3.11 在運輸保藏等生物因子的轉運環節,以及人員、工具、包裝等,皆應符合標準
2.4 疫控中心不應做的有以下幾種情況為疫控部門和從業人員可能在第九章中出現的問題,罰則中明確體現,并給出了處罰具體的處罰方法,此外還將會錄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
2.4.1 不得瞞報、謊報、緩報,同樣禁止授意他人做此類事。
2.4.2 不應從事禁止類實驗活動或低等級實驗室操作高等級實驗室生物項目,低等級生物實驗室不得從事國家病原微生物目錄規定應當在高等級病原微生物實驗室進行的病原微生物實驗活動。
2.4.3 實驗動物禁止流入市場。
2.4.4 對我國尚未發現或者已經宣布消滅的病原微生物,未經批準不得從事相關實驗活動。
《生物安全法》對動物疫控部門來說是受益的,既有日常工作的規范化,也有對未來形勢多變的前瞻考慮和機制建設。同時自上而下有著明確的生物安全體系和責任部門以及明確的監督部門,對于疫控實驗室的工作開展和幫助指導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