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摘 要:當下,許多涉及外貿的制造企業,銷售訂單量下降對企業影響巨大,在銷售動力不足的情況下,企業開始著眼于控制公司內部成本,該文章以所在任職公司的數據分析和實際成本控制為例,積極運用國家政策,企業內部人力結構優化,環保方面以及在公司內控方面從戰略戰術上探討可以有效地節約成本、控制成本的一些建議,使企業能有效地實現成本節約和優化內部運營環境的目的。
關鍵詞:成本節約;控制成本;戰略;戰術管理;內部控制
一個公司或者企業的正常運營,開源節流是個永恒的話題,這里先不談開源,因為自2019年1月起至今受經濟和社會環境的影響,開源已經受到了限制,主要靠內需支撐著,那么節流就會被老板們盯得很緊,縮減支出、節約成本、控制成本就是目前的重中之重。從哪些方面去著手實施成本控制,達到理想的目的,我就從目前在任職公司的成本節約的案例或者數據為引子,有成功的或者不成功的,結合目前市場的實際經濟情況,有些明面上的,或者隱藏著的可節約成本的空間,一起探討一下,或許每個公司和企業都可以找出一條可以拿來關注的點,合理運用,達到節約成本、控制成本的目的。
一、積極運用國家政策減稅和稅務籌劃
一直以來,國家鼓勵國內制造業的發展和中小企業的發展,出臺了很多減稅減負的政策。例如:財政部、稅務總局針對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復工復業聯合出臺了一系列增值稅和消費稅優惠政策,主要包括支持物資供應、鼓勵公益捐贈、支持復工復產和擴大內需四方面;《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財政部 稅務總局 關于階段性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的通知》,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關于應對疫情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困難減免稅收優惠政策的通告等。根據禮恩派公司統計,2020年享受到的國家政策性社保/稅金的減免金額達128萬元,占比當年營業收入的1.75%,且這個比例根據公司的規模大小直接受益。需要注意的是,納稅人享受免征增值稅、消費稅優惠的,無需辦理有關免稅備案手續,只需要自主進行免稅申報即可,但應將相關證明材料留存備查;還有一部分政策是當地因新冠疫情影響需要企業主動申請,例如廣東省稅務局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優惠政策,受新冠疫情影響生產經營出現嚴重困難的企業,可申請緩繳社會保險費,緩繳期限原則上不超過6個月,期間免收滯納金,這些政策需要公司財務人員積極主動,讓企業享受政策優惠。積極梳理自身企業是否充分享受到國家或者當地一直給予的所得稅優惠政策。例如:聘用殘疾人100%加計扣除,延續執行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75%政策,將制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等。根據財政部發布2021年上半年中國財政政策執行情況報告,財政部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政府工作報告部署要求,優化和落實減稅降費政策,2021年預計全年新增減稅降費超7000億元。企業要密切關注國家政策和積極享用政策給企業帶來的利好,這是一條企業直接受益,節約成本的道路。
二、優化企業內部各部門人力結構成本
人工成本,狹隘的講是指支付的工資或者勞務、人力結構成本,注重分析整個公司的直接人員和間接人員比例是否合理,是否與公司的產銷量相匹配,公司各部門的崗位職能是否有重復設立,工作量是否飽和。這里講的優化人力結構成本不是指一味地去調減員工工資,人力結構不合理,必然給企業帶來沉重的負擔,人員配備與產銷量不一致,且又碰到銷售惡化則可能直接導致破產。很多企業對員工崗位職責的定位和工作量是否飽和不夠清晰,造成有的崗位工作忙,有的崗位工作清閑,這也是一種人力浪費;也有很多企業經過擴展期,業務量逐步穩定且進入成熟期,企業在成立初期、擴展期、成熟期以及業務萎縮期,不同時期對企業的人員總量和人員結構要求是不一樣的,不同行業的制造企業可以參考本行業內的平均配比情況,結合企業自身的實際管理情況,管理人員素質高,管理能力強,則間接人員的比例就會更小,如果企業對于部門職能劃分得比較精細,則可合并重組或者刪減。例如,很多企業設置了行政部、人事部,則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合并成一個部門,則可以減少一個部門經理/部門主管的崗位設置,有的企業業務拓展時期,儲備了很多人力資源,把一項工作分得很細,可能原本一個人的工作分成兩個人做??傊?,定期檢討每個崗位、每個部門的工作量,以及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進行科學的分析,做到正確的刪減。本人所在的公司生產規模不算大,銷量年平均在人民幣1個億左右,2016年-2017年人員總數在180人-190人波動,在2018年-2019年經過兩輪的人事調整和裁減政策,在減少總人數達40%左右并保證了預期的銷售和利潤率,可見之前的人力資源浪費的成本之高,公司在實施人事調整和裁員政策肯定會產生一定的賠償成本,但是經過分析比較,基本1至2年就可以看到人力成本的節約效益。企業應根據企業自己的戰略前景規劃,定期檢討優化人力結構,是一項可以長期堅持控制成本的方法。
三、關于電力節省方案
向供電局查詢企業的電費收取的組成項,以禮恩派(廣州)有限公司(公司所屬地是廣州)為例,該公司電費由四個部分組成。
1.電量電費:當月所用電量乘以電度單價(每日分峰、平、谷三個時段不同電價,具體見《廣州地區電價價目表》)
2.力率調整電費:按當月平均功率因數計算金額,當功率因數=0.9時,力率調整電費為0;當功率因數>0.9時,力率調整電費為負數(減收);當功率因數<0.9時,力率調整電費為正數(增收)。
3.基本電費(按變壓容量計算):1600KVA*23元/KVA= 36800.00元。此項是按公司建廠選擇的變壓器容量1600KVA 為固定計算費用。
其中1-2項以現有條件無法變更,第3項可按公司生產用電情況自主選擇將基本電費計費方式變更為按最大需量計算。具體計算方式:當月抄表所見的最大需求功率*互感器計算倍數(該公司為2000倍)*32元/KW
實例:該公司3月份最大需量產生時間是2020年3月25日數值0.3117KW;3月份第三項電費0.3117*2000*32=19948.8元,當月可節約電費36800-19948.8=16851.2元。
這項適合制造企業因業務生產量減少導致實際的用電消耗量減少可以靈活變更的計算方法,企業的行政人員可以咨詢當地供電局變更處理,當月即可節約成本,在短期內即可實現的成本節約。
從長期投資來看,積極利用國家可再生能源政策方面,中國已將光伏產業發展作為能源領域的一個重要方面,并納入了國家能源發展的基本政策之中。2006年 1 月 1 日正式實施的《可再生能源法》明確規范了政府和社會在光伏發電開發利用方面的責任和義務,發布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措施,鼓勵光伏產業發展,支持光伏發電并網,優惠上網電價和全社會分攤費用,并在貸款、稅收等諸多方面給光伏產業種種優惠。2009 年 12 月 26 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的決定。修改后的可再生能源法進一步強化了國家對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支持,該決定將于 2010 年 4 月 1 日起施行。采用光伏發電技術開發利用太陽能資源,符合能源產業政策發展方向?!秶夷茉淳株P于申報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示范區的通知》(國能新能[2012]298 號)為契機,積極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形成整體規模優勢和示范推廣效應。財政部發布2021年上半年中國財政政策執行情況報告中明確提出優化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政策,下達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預算890億元,支持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加快補貼清單公布確權,緩解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融資難題。2021年起,新增集中式光伏電站、工商業分布式光伏項目和陸上風電項目實現平價上網,將進入大規模推廣應用的新階段。特別是廣東省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優勢,充分利用建筑物閑置空間資源,發揮削峰填谷作用,通過利用廠房的建筑物屋頂,積極開發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低壓端并網自發自用項目,結合公司生產用電規模,做好投資的可行性分析,長期來看,節能減排有一定的投資收益,有可能達到節約電力成本的目的。對企業的生產環境和廠房條件、投入產出做可行性分析,目前市場上有自投和第三方投資可做選擇。長期來看,對于有一定生產規模的制造企業,在電力成本節省方面是個不錯的方案,還有一定的長期投資收益。
四、梳理公司內部控制流程
從采購、生產、銷售、運輸、售后、庫存、企業日常運營管理,每個環節都有關鍵的流程控制點,先列示出公司的內控關鍵點以及內控薄弱環節,或者在公司擴展階段制定得比較寬松的內控流程,然后每項逐步梳理,加強內控管理。
采購流程(包含固定資產的購買,項目的實施與改進)一直內控的關鍵點,許多公司的采購質量問題和腐敗回扣問題都使在這個環節上的控制不嚴格導致公司成本增加,公司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建立一個獨立的內控流程,實行采購、項目實施前嚴格的三方報價或者多方報價,關鍵點并要有報價確認落實流程,以防虛假的三方報價。
生產環節對于生產設備的維護所需要的備件消耗值得重點關注,以下是實例禮恩派近三年的備件庫存,呆滯和每年備件耗用情況,從下表可以看出,機器備件的呆滯量非常之高,根據政策機器備件一般采購回來兩年沒有領用按100%計提呆滯。為什么會存在這么高的呆滯庫存?有重要的兩個控制點沒有做好,一是備件的庫存管理和安全庫存沒做到位,二是機器的備件需求完全取決于機器維修技術人員,沒有人管控。企業在2019-2020年做了這方面有效的管控,備件的耗用已經由2018年占營收的3.48%,降為2020年的2.84%,成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運輸環節的管控也是企業要關注的重點,如果公司是自己有運輸車隊,請列示每輛車輛的行駛公里數及油費和維修保養,定期檢討,多備選幾家保養維修公司的價格,避免司機虛高公司的車輛的維修保養成本支出,綜合考慮公司的維護成本和外包發貨的成本,選擇最佳方案。同理,選擇外包運輸的企業,嚴控運輸公司的選擇,根據市場情況,定期監督更新運輸價格。
五、環保成本
1.企業關注環保成本的必要性
首先,是可持續發展的政策要求,保護環境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從2020年最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實施細則以及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別降低13.5%、18%,把環境保護已經列為重中之重,國家投入了大量資金去改善和修復因過度開發和經濟飛速發展時導致的環境損害。那么,同樣對于目前存在嚴重環境污染的企業,國家鼓勵關停,遷移;對于環保不過關的企業,嚴厲督導改善,處罰之嚴厲,縣級及以上人民政府對本地區的環保負責,已經納入當地政績考核。
再次,社會責任、保護環境是每個人和每個企業的責任和義務,新的社會環境和經濟環境下,制造企業不應該再觸碰國家的法律紅線,以環境為代價去獲取利潤,不偷排亂排廢水、廢氣。目前,社會都提倡綠色產品、綠色出行、健康生活,特別是城市空氣污染、水污染,以及各種農產品重金屬超標,環境便惡化,誰都不能獨善其身。因此,企業環保方面達標是企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
2.企業控制環保成本的對策
(1) 嚴格按照國家環保標準采購原材料,包裝物料,減少使用一次性物料;
(2) 根據企業的生產周期,定期查驗生產機器設備的排放標準是否達標;
(3) 增加/升級環保處理設備;
(4) 定期做好廢氣、廢水、噪音等檢測,保留數據,以備環保局監察;
(5) 管理層及時調整發展戰略路線,及時淘汰調整拖后腿的產品線。
以上這些對策要求,近期來看,似乎增加企業的成本,但是中長遠和可持續發展來看,對企業是一個良性的循環,企業的產品質量更好,競爭力會越強。反之,因產品質量和環保不合格的風險就會減少,同樣企業在環保措施到位后,也減少了環保機構的處罰成本。
六、廢舊物資
廢舊物資即陳舊(閑置)的東西或廢棄的,可以作為再生資源的可回收利用的物資。制造企業的廢舊物資一般主要有如下幾大類:閑置/報廢的機器設備;廢鋼鐵;廢舊有色金屬類;廢紙皮、塑膠、木箱、布袋等包裝物類;廢舊橡膠;廢玻璃、辦公類可回收物品。
企業要從廢舊物資上達到控制成本的目的,首先要對廢舊物資進行分類整理,分類整理做好了就成功了一半,很多企業對廢舊物資這塊的管理是比較混亂的,在回收廢舊物資的初始就沒做好規劃,甚至歸為廢品一類,一起打包處理,當然也沒有獲得合理的處理收益。針對閑置/報廢的機器設備,根據公司生產技術部門的鑒定和機器的賬面價值,進行單獨定價售賣;廢鋼鐵和貴金屬這類回收是最具有市場價值的,這類回收也是目前做得最好的,它會隨著原材料的價格漲幅而波動,據相關報道,我國煉鋼所需的材料有50%以上來自各地回收的廢舊鋼鐵,與德國等歐洲國家回收利用70%以上相比,還有很大的回收利用空間;造紙業所需材料的50%以上是從各地回收來的廢紙和廢舊紡織物,各種包裝有60%-70%以上是靠回收運用的,全國所需要的滑潤油有20%以上是從回收的廢油中經提揀而獲得的。因此,企業做好廢舊物資的分類處理,分類出售,就可直接達到增加收益的目的。
另外,企業要做好廢舊物資出售的監管。第一,根據企業廢舊物資的屬性和體量,做好三方報價和定期報價制度(特別是貴稀金屬);第二,在售賣過程中,不能一個部門單獨處理,可由財務或行政部門人員輪流進行過磅監管,使得企業的廢舊物資處理效益最大化。
七、人人節約
把人人節約寫入企業制度文化中,做到浪費節約,獎懲有罰。一個企業就是一個小的社會團體,企業要生存,可以說成本無處不在,浪費也無處不在,因此處處可以節約,人人可以節約,人人都是企業成本節約的義務者。很多員工一般都認為,一個企業無論大小,如果在這些辦公用品、水電節省控制顯得很小氣。每個人在自己家里可以做到出門關電燈、空調,節約用水,為什么在公司就做不到,因為成本是公司支付的,好似不關個人的事,其實則不然,個人的成長一定是離不開公司的良好的可持續發展,企業是需要承擔運營中的合理支出,長期的浪費會像沙漏一樣,時間久了就是一座大山,而且給企業樹立一個自由散漫的企業氛圍,那么在生產管理上也會無視浪費支出,久而久之,成本增加,企業的競爭力一定會逐步下降,企業沒有良性發展,企業的員工也不會有好的發展機會,這是共生存共命運的統一體。
怎樣做好人人節約?制造企業一般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生產部門員工的節約,做好每個員工的物料領用登記,根據一段時間的領用分析,做好物料領用上限值管控。例如,有的工人一雙手套可以用一天,有的工人用半天就丟掉了。當確定一個合理的領用比例后,企業可以對節約的人員進行一定的獎勵,這樣可以形成好的節約習慣。生產部門的物料領用人多、量多,能夠進行有效發放,控制節約,是一筆不小的成本節約。另外就是辦公人員的節約,辦公用品的耗用是最大的一塊,辦公用品的濫用、私用、浪費,有效的領用管理可以立即見效果;打印機硒鼓的回收,或者重裝使用;辦公紙回收使用機制,下班斷電源等,處處可節約。
八、結論
總之,一個企業根據自己的行業屬性,在生產經營中,控制成本可以從方方面面做起,但考慮人力、物力的投入,企業梳理出重點,重要環節做到重點監控,一般環節用制度監控,有效管理,相信企業在成本節約和控制這塊可以張弛有度,持續探索。
參考文獻:
[1]《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財政部 稅務總局 關于階段性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的通知》.人社部發[2020]11號.https://www.shui5.cn/article/09/135378.html.
[2]《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關于應對疫情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困難減免稅收優惠政策的通告》.http://guangdong.chinatax. gov.cn.
[3]谷少春.作業成本法在加工制造企業成本管理中的應用[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8(16):129-130.
[4]王海玲.作業成本法在制造業企業中的應用[J].中國市場,2021(27):75-76.
[5]蔣談.標準成本管理在企業成本管理中的應用與實踐[J].時代金融,2021(21):54-56.
[6]周謙.制造業成本粘性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分析——基于湖北省制造業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1,42(30):74-76.
[7]王慧玲.企業成本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及對策[J].現代企業,2021(09):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