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云
摘要:與人文科學課程相比,思想政治教育在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課程中的作用很難發揮。以建材為例,是建筑工程管理專業化和工程造價的基礎課程,主要涵蓋品種、工程性能、合格標準、常用建材的使用條件和檢驗方法。該課程本身是以對自然的認識為基礎,作為一個基本的研究對象,客觀而普遍,不偏離意識。對學生的培訓側重于技術和知識,課程考試的重點是技術和知識的綜合應用。本課程如何認識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本文從教學目標、整合方式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改革,構建了建筑材料課程內容與“課程教學與政治教育”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本文主要分析課程思政視域下道路建筑材料教學改革的探究。
關鍵詞:建筑材料,課程思政,教學實踐
引言
實施“課程思政”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慢慢滲透。課程實施中的所有“假”、“大”和“空”口號都無法實現“德育”的目標,反而容易激起學生的反感。因此,探討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銜接點,實現有機結合是課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組成部分。本文以建材科學為例,將教學內容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闡述了建材科學的教學目標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闡述了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培養系統、辯證、有利可圖、創新的工程思維的基礎上,可以采取逆向課程加強學生自主學習,專業課程教師必須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研究,系統地整理課程知識內容,使課程內容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切實有效。
一、思政元素的分析與挖掘
課程思政不是要把專業課教學改成思政課模式教學或把專業課當做思政課程學習,而是在不改變原專業課程本來屬性的基礎上,利用德育的學科思維,提煉和挖掘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文化基因和價值規范,充分發揮專業課程潛在的德育功能,將其轉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化、生動化的有效教學載體,在“潤物細無聲”的知識學習中融入理念信念層面的精神指引,最終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真正起到立德樹人的作用。道路工程材料作為一門專業課程,主要包括砂石、瀝青、水泥、石灰、建筑鋼材等原材料,以及瀝青混合料、水泥混凝土,無機結合料穩定材料等混合料方面的內容,內容豐富多彩。本門課程不僅具有一定的理論性,而且具有極強的工程實踐和操作性,所以本門課程的專業教學要與工程實際緊密聯系,同時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實驗操作實踐技能。根據所述課程思政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本門課程的教學內容與特點,充分挖掘與分析“道路工程材料”專業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1)傳承家國情懷,學科發展與國家需求休戚相關;(2)厚植工程倫理,提高學生的法制意識和責任意識;(3)運用馬列思想,培養學生事實求是的意識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4)倡導人文融通,增強學生的人文素養和文化自信;(5)弘揚工匠精神,培育學生的愛崗敬業以及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
二、建筑材料課程思政教育現狀
建筑材料是土木工程專業的一門主要的專業必修核心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可掌握土木工程中常用建筑材料(鋼材、膠凝材料、混凝土砂漿、砌體、建筑塑料、木材、瀝青等)的生產、技術要求、特性、應用及其試驗技能,以便在今后的工程實踐中能正確選擇與合理使用建筑材料。在建筑材料課程中,開展思政教育,在以往的教學中,多數教師或多或少地有所涉及,但并沒有把它作為教學目標制定到教學大綱中,思政教育的內容也沒有作為硬性的教學任務加以完成,它的重要價值沒有被充分認識。另外,工科專業課教師的思政水平和政治素養參差不齊,要承擔這個課程思政教育,對多數老師來說,還需要不斷提高自身思政水平,花較多的精力和時間來進行課程思政教育的探索和實踐。
三、思政元素的教學設計與融入途徑
(一)提升綜合能力,優化“課程思政”內容
將職業精神貫穿融入進《建筑材料與檢測》知識體系中,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培養出綜合素質高的專業人才,是急需解決的問題。1.加強職業精神學習。為更好地跟學生講解傳授職業精神的內涵,專業課教師更應注重加強職業精神的學習,注意言行舉止,嚴于律己,以身作則,不僅要在課堂中說到,還要在生活中做到,為學生起到表率作用。2.提高思政教育水平。專業課教師特點是專業能力強,思政教育水平相對較弱。這就要求我們專業課教師不斷通過自學、討論、網上培訓和線下培訓等多種渠道學習并提高思政教育水平,以便思政教育和專業知識合理高效的融合。3.優化教學內容。當前課程教材內容均是講解專業知識,幾無思政教育內容。這就要求專業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實合理補充相應的思政教育內容,調整教學任務,優化教學內容,尤其要做好、做細、做全教學方案。4.四是改進教學教法。本課程教學僅采用傳統教學方法是不能滿足思政教育和專業知識融合的要求。需要專業課教師整合教學資源,改進教學方法,具體可運用講授法、問答法、討論法、啟發法、實驗法和情景模擬等多種方法結合的形式,將學生引入到不同的場景中進行思考學習。5.完善思政教育機制。為使思政教育工作開展達到良好的效果,可以以系部為單元,充分挖掘思政元素,統籌安排專業課教師、思政課程教師和輔導員圍繞統一的思政主題,以學期或學年為單位制定思政教育內容,將思政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形成課堂+生活的可持續機制,使思政教育充分融入日常生活,提高教師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二)建立課程思政考核體系
為了在整個專業教學活動中貫徹思想政治理念,課程結業考試是檢驗學生專業知識和思想政治能力的一種方法?,F行教學評價體系主要基于學生的學習科學成就。對于學生來說,畢業成績是非常重要的。當思想政治聯系被添加到評價體系中時,必然會引起學生們的關注。具體措施可以是在平時成績中考慮到學生的道德能力。例如,每組學生在確定分組任務時,提出個人參與和團隊責任表,以促進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或者,關于最終結果的PPT報告,作為考試的一部分,將考慮所選擇的研究方向是否符合課程的思想政治理念;或者在期末考試中加上開放式的問答,討論課程對培養科學精神、愛國主義甚至工匠是否有益,并研究學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四、課程思政教學方法改革
我們依據建筑材料課程思政教學標準,分析了各個章節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再融合網絡資源,形成系統的建筑材料課程思政教學方法。一是我們可以通過案例(比如關于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立視頻)導入教學,讓學生體會中國實力和中國速度,感受“十天完工”的中國氣魄,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從而正確使用知識與技能為國家服務的觀念;二是我們還可以采用“拋磚引玉”式教學,讓學生觀察學校“知明樓”和學校體育館,進行鋼材在建筑工程中的使用,以及鋼材與混凝土和燒結普通磚對比優缺點等相關知識點學習,再通過討論循序漸進地引入鋼材在使用時銹蝕的防治措施有哪些。這樣學生結合實際工程參與互動與思考,引導學生樹立認真踏實,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三是利用辯證思想就具體學習內容進行細化理解,譬如說混凝土拌合物自身具備較大流動性,其能夠更好地應用在施工中,然而卻較易形成分層離析問題,讓學生根據已學知識分析其原因。這種辯證唯物主義是學生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學生能夠靈活運用了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能夠認識當下規劃未來、制定政策、推進事業的客觀基點,更好地為國家的建設作出貢獻??傊?,教師運用多元化教學手段融入思政元素,從而做到潤物無聲的教學效果。
結束語
在“課程思政”課程教學過程中,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準繩,以立德樹人為教學根本,勤于思考、不斷探索,并圍繞“愛國主義、工程倫理、價值觀、法制教育”,充分挖掘課程中思政元素,構建課程思政教學體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發揮課堂教育的特點,將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合理融合,培養出思想素質高、專業技能強、知法懂法守法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J].黨建,2018(10):4-6.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N].人民日報,2020-03-27(1).
基金項目:重慶市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名稱:“《建筑材料》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Z213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