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國家越來越重視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思政”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對未來的教育特別是職業教育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已不再僅僅是思政課的任務,而是應該融入到各類專業課程中去。如何將“課程思政”與專業課教學中有效地融合起來,是全國高校教師面臨的一大課題,韓語課程也應努力尋求與“課程思政”教學相融合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職院校;韓語課程
0 ?引言
當今社會誘惑力以及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國家對高職學生心理素質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對高職院校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往的韓語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只注重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往往忽略了對學生思想方面的教育。傳統韓語課堂教學模式,并不符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念。為了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念相契合,高職院校的韓語課程更應該積極地將課程思政滲透到日常的教學當中,提升高職院校韓語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培養社會主義建設所需要的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1 ?實施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2017年12月,教育部黨組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工程實施綱要》,提出要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梳理各門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課堂教學各環節,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這些政策要求高校教師發掘各類專業課程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資源,發揮課程的思政育人功能。
高職院校的韓語課程,其作用不僅僅只是幫助學生學習一門外語、提供一種新型的思維方式,還應該讓學生站在客觀的角度,正確認識本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積極主動地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所以將高職院校韓語課程與課程思政相互融合具有重要的意義。
2 ?課程思政融入韓語課程的有效途徑
2.1 ?提升教師的思政能力
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在于立德樹人,如果想要做好課程思政教學工作,首先教師自身必須具備優秀的品德。高職院校的韓語教師不僅要積極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文化素養和教學能力,還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政治覺悟、思想觀念、文化素養以及道德素養。積極主動地學習黨的理論知識,在平時生活中要做到多讀書、多思考。同時積極主動地繼承和發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以及傳統思想,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工作中的中心環節,根據課程、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化設計,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于教學的每一個環節,真正實現全過程、全方位立德樹人。
2.1 ?豐富教學內容
以淄博職業學院為例,無論動漫制作技術(中韓合作辦學)專業還是空乘專業的學生,基本上都是以零基礎的狀態開始進行韓語課程學習。因此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該巧妙地將課程思政教學理念融入到韓語教學的聽說讀寫譯各個環節,讓愛國主義精神在每一位同學心中扎根。
《實務韓國語》是動漫制作技術(中韓合作辦學)專業的核心課程,是一門語言基礎課。在大學一二年級開設,每學期64課時。該課程借助信息化手段,依托學院清華在線教育綜合平臺已實施線上與線下混合教學改革。通過探索實踐,以“課程思政”為思路的課程體系將逐步形成。以講述韓國飲食文化話題為例,在融入課程思政理念時引入中國飲食文化,通過中韓兩國飲食文化對比,使學生了解中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授課要點 思政內容融入點 授課形式與教學方法 預期成效
??? ?????
(就餐話題) 通過中韓飲食文化對比,了解中國人、韓國人的不同飲食習慣及飲食禮儀。 講授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 讓學生了解中國的飲食文化(八大菜系),南北飲食差異,通過中韓飲食文化對比,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2.3 ?課程思政實施與考核評價相結合
課程思政如果要做到全過程育人,除了要在課堂中實施,還要進行課后跟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多元化的實踐作業,開展豐富多樣的課后實踐教學,這樣就達到了實踐育人的目的。例如:課后實踐作業可以是讓學生們學習韓國歌曲、韓國舞蹈,或者是兩人為一組、多人為一組用韓語演繹小話劇等有趣的節目。通過布置豐富多彩的課后作業,教師對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人文關愛,有利于激發學生們對韓語的學習熱情。畢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愿意學韓語,才能將韓語學好。另外,幫助學生培養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和樹立終身的學習理念也同樣重要。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后跟蹤實踐活動,實現課程思政融入韓語課程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最終構建出完整的高職院校韓語課程全過程育人機制。
2.4 ?校內校外同時實踐
課堂教學是課程思政建設的主渠道,應充分理解課程思政的豐富內涵,深刻把握其價值意蘊。從課堂教學、校園活動兩個層面入手,探索實現課程思政的有效路徑。教師改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課堂知識實踐效果,最終只能起到有限的作用。在高職院校的日常生活中學生很少有機會可以進行韓語實踐,這不利于學生韓語實踐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可創新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建設校園韓語服務站,讓一些韓語基礎好的或者是想借此機會鍛煉自己韓語實踐能力的學生積極參與到其中,同時以教師為主導,承擔社會韓語服務的相關任務,為學生提供真正的韓語實踐平臺。增加企業文化、職業禮儀宣講等內容,將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深植學生心中。
3 ?結束語
韓語課程作為一門語言類課程,在高職院校教學中占據著一定的地位,將課程思政這一教育理念滲透到高職院校的韓語課程中,既有助于幫助學生提高語言技能,又可以讓學生從客觀角度出發正確看待韓國與中國的歷史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根據專業、班級的實際情況進行不斷的改革創新,找出適合本校本專業本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與韓語課程教育方式,實現在韓語課堂的課前、課中、課后的全程育人目標。課程思政融入到韓語課程教學中還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真正幫助學生成為肩負起民族偉大復興重任的新時代人才。
參考文獻:
[1] 董曉洋.課程思政理念下的高職院校韓國語課程教學研究[J].管理觀察,2019, No.716(09):139-140.
[2] 田應輝,徐森.高職院校課程思政理念融入專業課教學探究[J].2021(2020-4):48-51.
[3] 徐蘊華. “課程思政”理念融入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程的路徑研究[J].青年與社會, 2020(7):2.
[4] 胡娜. 高校應用韓語(導游方向)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探究——以山西旅游職業學院為例[J]. 忻州師范學院學報, 2021(2020-6):131-134.
[5] 朱逸雯. 高職韓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反思[J]. 當代旅游, 2019(4):248-248.
作者簡介:
仇藝璇(1989-,)女,漢族,山東淄博人,碩士,淄博職業學院,主要從事韓語教學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