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小娜
摘要:全球化的深人推進與我國國際地位的提升使得英語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英語本身不只是一種交流工具,也具有文化屬性,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與外來文化頻繁接觸,文化對個人思想觀念和政治意識的影響更加明顯。在這樣的背景下,高校應努力推動英語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使學生不僅能掌握良好的語言技能和專業知識,而且擁有正確的價值導向和深厚的政治素養。
關鍵詞:高校英語教育;思政教育;融合
1高校英語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的必要性
第一,國家教育政策的要求。高校是承載育人使命的重要陣地,是為黨和國家儲備人才的主要基地,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覺悟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是培育一批又一批青年才俊的必要前提。在教育事業做出巨大改革與實現巨大轉變的今天,對各所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英語作為高校的一門必修課,通過高校英語教學達成思想政治教育,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要求,也因此成為高校必須面對的教育要求。第二,文化滲透因素下的必要工作。英語教學的背后,學生會接觸和學習外來文化和風俗,自然要對外來文化進行一定傳承和掌握,如若不能擺正立場,很容易讓大學生產生諂媚、過度崇拜等負面情感,這是不利于傳統文化傳播及傳承的。除此之外,在全球一體化進程逐步加快過程中,外來文化的沖擊也愈加明顯,大學生隨時隨地的可以購買和閱讀到一些外國書籍,也可隨時隨地的收聽國外廣播,更可通過網絡渠道來直接接受國外文化的洗禮,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文化中不乏一些歪曲事實的信息,很容易對辨別意識不強、意志不堅定的學生造成沖擊和影響,很容易撼動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甚至會對學生的政治信仰產生沖擊,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滲透是非常有必要的,這項工作自然也就需要高校承擔起來。
2高校英語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策略
2.1開發頂層思政設計體系
將課程思政融入高校英語教學就是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引入思政活水,因此,需秉承頂層設計的方法理論,自上而下地進行思政課程系統的設計與實踐。首先,完善高校英語教學思政領導機制,在主觀意識和客觀責任兩方面形成完善機制,使高校行政管理層和英語學院領導層都充分認識到在開展英語教學優化過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進而推動影響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發展的決定性群體的決心,進而充分調動英語課程思政教育體系的主觀能動性;其次,構建英語課程思政保障機制。高校英語進行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是兩者之間融入和融合的過程,并不是一個獨立的活動,然而兩者在融合過程中容易出現偏離主題、偏離教學目標的錯誤,因此,高校需在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設計中添加保障機制,將課程思政在高校英語教學中階段性評測、課程設置、教學評價等過程落實到制度上,進而逐步形成完善的英語課程思政教學體系。
2.2融入第二課堂
課堂時間有限,為了得到有效補充,必須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將思政元素融入并延伸到第二課堂,創造具有思政教育的文化環境”。第一,課外活動。課外活動是大學學習生活不可缺少的內容。結合大學生興趣愛好和時事熱點開展各種形式的競賽,不僅要強化英語知識學習,提高英語運用能力,同時應融入思政教育。如開展主題為“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的英語演講比賽,讓學生珍惜青春,為實現夢想刻苦努力學習;開展有關中國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的英語閱讀比賽,讓學生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開展以時事熱點評論為主題的英語寫作比賽,不僅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西方媒體的立場和觀點,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還要融入培養學生關心國家、國際大事的社會責任感和中國情懷、國際視野;開展以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方針政策為主要內容的英漢互譯比賽和以黨的十九大報告為主要內容的英語知識競賽,促使學生把個人夢想和理想追求融入振興國家和民族事業中。第二,課外閱讀。課外閱讀是學生在學校學習的重要途徑,更是學生走向社會工作后的重要學習途徑,所以培養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學生的課外閱讀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教師布置的閱讀,二是自選內容的閱讀。教師結合課上內容,布置課外閱讀作業,提出思考問題,除知識、能力方面的考察外,還要有思政方面的思考問題。對學生自選內容的閱讀,要提出指導意見,以保證閱讀得到全面的提高。
2.3發揮評價反饋功能
高校英語課程應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引領同步提升的實現程度作為重要的考核指標,把教學的顯性評價和隱性評價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評價反饋的作用。要注重掌握情況,通過觀察學生學習中的表現,了解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參與、合作、口頭、書面或其他形式的輸出情況,考查學生的參與態度、團隊合作精神、思考問題的深度等,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掌握語言學習策略,增強學習效果。要注重評價方式,著眼學生的全面發展,采用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把學業成績、學習態度、日常行為規范等共同作為評價依據,既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成長與進步,增強自信心,又能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明確努力的方向,從而對學生學習發揮診斷與反撥雙重功用。要注重評價內容,在理順思政教育與英語學習之間關系的基礎上,聚焦教學目標和價值引導,結合學生成長需求,精心設計線上線下學習內容,真正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感,充分發揮課程的思政功能。如在考試中選取中國多姿多彩的文化作為閱讀理解材料,不僅可以考量學生掌握英語語言知識和閱讀技能的情況,還將思政元素列為評教的重要內容,既將教學效果評估朝思辨能力和人文素養等維度延伸,又將思政目標與語言目標評價融為一體,從而促進教學相長。
2.4加強高校英語教師思政能力培養
高校要加大師資隊伍建設力度,促進英語教師的思政理論水平和思政教育能力不斷提高。英語教師不僅要努力鉆研英語教學技能,還要不斷深人學習思政理論知識,提升對英語教育與思政教育相互融合的認知。英語教師高度重視英語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不僅有利于自身綜合素養的全面提高,還能提升課堂教學實效。高校決策層與管理層要積極引導高校英語教師與思政教師之間相互學習與有效溝通,使不同專業的授課教師可以取長補短,更好地為學生的學習服務。英語教師要不斷提高思政素養,在深刻理解我國政治制度與傳統文化的前提下,結合西方國家的各類政治體制、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將英語教育與思政教育有效融合,正確引導大學生對不同的思想文化和價值觀進行比較、分析與思考,從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英語教師要充分挖掘教學內容的文化內涵與價值觀念,在促進大學生學習英語知識與技能的同時,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良好的思政教育。英語教師既要注重提升大學生的專業知識與英語應用技能,又要將思政教育融人英語教育,充分發揮英語課程的育人功能。
3結束語
總而言之,課程思政建設關乎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需要持續探索、推進和深化。英語教師要充分認識刀肩負的責任和使命,深入分析高校英語課程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主動對標,履職盡責,既要把握好高校英語課程思政教育的特點,創新教學理念,提升教學能力,又要基于現有教材和學生專業,挖掘思政元素,豐富教學內涵;同時,要積累課程思政教學案例,總結固化并推廣運用,推動高校英語課程思政理念和措施落實、落細、落地。
參考文獻
[1]李晨,丁瑩.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可行性分析及其實施路徑[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6):40-43.
[2]唐潔.大學英語分級體系中英美文學“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研究[J].海外英語,2020(10):231-232.
[3]胡曉宇.大學英語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構建研究[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0(05):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