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業教育是現代化素質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業院校能夠為我國各領域的工作一線輸送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有利于我國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各企業對員工的計算機操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職業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需要了解與計算機技術密切相關的職業崗位,開展多元化的計算機實訓活動,創新傳統的實踐教學理念,以學生專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升為主要目標,為職業院校計算機實訓教學的改革與創新指明方向。
關鍵詞:“互聯網+”;職業院校;計算機實訓教學
我國的職業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講解,所采用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學生的實踐操作機會不足,在這一發展背景下,學校需要結合學生的課堂表現,制定出針對性的教學方案,遵循與時俱進的發展原則,注重學生技術創新和實踐操作能力的提高。“互聯網+”技術為我國科技創新發展帶來巨大突破,職業院校需要根據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教師在課程設計階段,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選擇實踐操作性較強的實訓項目,將計算機基礎課程與其他學科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結合,全面提高課堂教學量,為我國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創造有利空間。
一、“互聯網+”下職業院校計算機實訓教學的優化方向
1、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職業院校的學生在校期間所接受的一切教學知識,都是為了將來的崗位實踐和就業競爭服務,互聯網發展背景下,職業院校逐漸提高對計算機教學的重視,但受到教材內容的局限性,教師在教學講解階段,過于重視理論教學忽視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因此,想要全面提高實訓教學成效,就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首先明確實訓教學是建立在理論教學基礎上,以計算機實踐操作為核心的項目分析過程,主要目的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實現計算機專業知識與實踐技巧之間的相互融合,在實踐過程中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內容在項目分析中進行有效應用。在“互聯網+”環境背景下,信息技術的發展正逐漸呈現多元化特點,想要創新傳統的計算機實訓流程,就需要豐富學生的專業技巧,將實踐活動的基本要求融入到計算機操作中。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原則,全面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為今后互聯網技能學習奠定基礎,引導學生獨立完成教學任務,運用所掌握的操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自主參與到實踐探究過程中。
2、堅持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在“互聯網+”時代發展背景下,計算機實訓教學工作開展,需要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育模式,滿足計算機教學的現實需求,教學準備階段在教材重點內容整理分析的基礎上,融合網絡豐富教學實踐項目。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網絡教學視頻設計,構建多元化教學實訓場景,為后續項目實訓的順利開展創造有利條件,學生能夠通過短視頻觀看,基本掌握重點教學內容。在職業院校計算機實訓教學設計階段,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以數字化教學模式完成實訓教學資料的分享,突破傳統實踐教學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讓學生能夠利用碎片化時間參與教師的教學引導,主動進行教學資源收集,整理教學活動所需的各類實踐教學技巧。通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根據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特點,制定出針對性地實踐方案,合理分配各項實訓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直觀的深刻印象,全面提高學生對操作流程的記憶能力,在腦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全面提高計算機實訓課堂教學質量。
二、“互聯網+”下職業院校計算機實訓教學的改進措施
1、整合優質教學資源。隨著網絡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有效融合,對當前學生計算機技能的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學生在課堂上有限時間內所學習到的計算機知識,無法滿足未來就業求職過程中的崗位實踐需求。因此,需要合理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微課、慕課短視頻幫助學生回顧重點知識內容,及時更新計算機知識體系,為學生專業技能培養提供充足的實踐鍛煉機會,全面提高職業院校計算機教學水平。當代職業院校學生對龐大數據的判斷與篩選能力較弱,教師需要在“互聯網+”背景下計算機實訓教學設計階段,整合現有的教學資源,篩選優質的網絡教學資源,彼此之間有效融合選擇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項目,利用數字網絡平臺的便利性,將豐富的教學資源分享到學生手中。學生在自主學習階段通過視頻觀察了解個人學習思路的缺點不足,加強學生對重點知識內容的理解,通過多元化實訓教學問題的設計,引發學生自主思考,利用已經掌握的理論知識對實訓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利用“互聯網+”教學優勢創新傳統課堂教學流程,幫助學生更好的適應現代化職業崗位需求。
2、構建第三方教學平臺。許多高校為了滿足“互聯網+”背景下,計算機教學培訓的根本需求,在校園網絡體系構建計算機教學資源庫,由專業的教學團隊負責,定期對資源庫的內容進行更新與管理。但由于教師現有的工作精力有限,在資源庫維護與更新過程中受到客觀因素的限制,整體教學內容過于陳舊,目前我國紛紛開設優質的在線教育網站,不斷更新互聯網教學資源。為了保障教學實訓內容的實時性與操作性,需要利用互聯網第三方平臺,整合現有的教學資源,豐富實訓項目主題。教師在計算機實訓教學設計階段,更新傳統的教訓內容,選擇科學合理的計算機實踐項目,網絡具有兼容性、開放性的發展特點,互聯網教學資源十分豐富,教師在信息甄別階段,要根據個人的教學經驗以及學生現有的實踐能力,選擇與學生實踐技能相匹配的實訓資源。
3、微課教學模式的運用。網絡化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微課教學模式是最常用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之一,因此,在計算機實訓教學安排階段,教師需要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作用,讓學生通過教師制作的微課教學課件,了解到計算機知識的應用價值,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計算機技術構建一個互聯網教學平臺,搭建微課教育系統,作為教師與學生之間交流學習的重要通道。微課教育具有一定的時效性,所選擇的教學內容與學生日常的學習生活息息相關,能夠精準地傳達重點教學信息,加強學生對知識內容的記憶能力,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自主思考,形成正確的學習思路,在微課視頻觀察階段集中注意力。微課教育是我國職業教育改革背景下一種新型教學模式,為計算機實訓教學工作開展創造條件。
總結:“互聯網+”環境下現代人們的生產生活已經離不開計算機技術,職業院校作為一線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教師在實訓教學設計階段,需要結合社會發展潮流,培養出職業領軍人物。完善職業院校的計算機實訓設施,總結互聯網技術、計算機技術、大數據技術在現代化企業中的應用優勢,根據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實訓教學方案,營造一個良好的實訓環境,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助力我國職業院校計算機技術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娜."互聯網+"背景下的職業院校計算機實訓教學研究[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1(5):76-77.
[2]崔云,郝麗霞,王彥新,等."互聯網+"時代高職計算機類學生職業素養需求分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20(17):19-21.
[3]姚建東.基于"互聯網+"的計算機綜合布線課程高效教學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9(18):190-191.
作者簡介
董麗娟,女,1982年1月生,漢族,河北石家莊人,學歷:本科,職稱:高校講師,研究方向為計算機應用技術,單位:石家莊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應用技術系。